2.湘军初战,未迎来理想结果(1 / 1)

曾国藩经过长沙时,奉承停留了两天。此时,曾对曾国藩冷嘲热讽的人如今对他巴结奉承,笑脸相迎,不断地说着恭维话。对于这些,曾国藩心里骂着他们,但表面上还是笑脸相待。因为他知道,要想在某个地方站稳脚跟,千万不能得罪地方官员。尽管此时的曾国藩手上有近两万人马,可是他却没有一点专横跋扈、盛气凌人的样子。

这时候的太平军将领石祥祯率队已经占领了岳州、湘阴、宁乡,现在战火即将烧到长沙,这可急坏了湖南巡抚骆秉章。他慌忙找到曾国藩,请曾国藩派兵镇压太平军。曾国藩岂敢不从?更何况他也想试探一下太平军到底有多么大的战斗力,能在短时间之内连攻岳州、湘阴、宁乡,于是他便决定小试牛刀一番,派湘军前锋储玫躬赶往宁乡,进攻太平军。

湘军组建已有好长时间,可是从未和太平军进行过真正的较量,彼此都不了解对方的实力,所以交锋起来都很小心。太平军的将领石祥祯也是久经沙场,所以他行事比较谨慎,只在宁乡和湘军的前锋部队作战,并不做大的动作。之后,他见这支湘军果然不同以前的绿营兵,个个勇猛善战,如果坚持下去,必会有大的牺牲,所以石祥祯便调头逆行,放弃了岳州、宁乡、湘阴,在湖北驻足。

此时的曾国藩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高兴,他认为太平军一定是害怕了,所以才弃城而逃。此时湘军士气大振,曾国藩打算追击太平军,趁机消灭这支队伍。于是他派胡林翼、塔齐布、林源恩从陆地进攻通城,并约定与王部队会攻蒲圻。与此同时,曾国藩率大军走水路前往岳州。

当石祥祯退后不久,太平军另一将领林绍璋便率军前来支援,两人一商量,便掉头向咸宁和蒲圻进攻。此时王的部队正浩浩****从长沙出发,完全没有想到危险正向他们逼近。当队伍行至岳州城附近的羊楼峒时,与掉头而回的太平军相遇,一阵拼杀之后,王便率领部队逃到了岳州城。由于太平军长期在岳州城作战,所以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们兵分两路把王等人困在了岳州城里,此时这支军队犹如瓮中之鳖,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此时的曾国藩已行至南津,当他听说太平军卷土重来势力强大且已包围了岳州城时,便决定用炮船救岳州。太平军没想到湘军的炮火如此猛烈,为了免受无谓的牺牲,他们稍作撤退,仅留了少许力量。在曾国藩的指挥下,最终救出了被困的王等人。当曾国藩看到会师后的太平军力量比先前增加了一倍后,也不敢小视,眼下所困部队已经突围,便下令撤退,决定不和太平军硬拼。因为他要保存湘军的实力,不能初次出师便损兵折将。

太平军见湘军撤退,便一鼓作气拿下了岳州、靖港、湘阴、宁乡、湘潭等地。如果把这几个地方连接起来,便像一把锋利的巨钳,将长沙城死死地卡在钳口中。显然,长沙城再次面临着大难。可以说湘军的这一次初战并不顺利,鉴于这一点,曾国藩没有回到长沙,他怕那些官僚说三道四,于是他决定驻扎在长沙城外。

湘军这一次出师的结果不但出乎众人的意料,也出乎曾国藩本人的意料。早在出师之前,他就向皇帝表明了决心,夸下了海口,没想到结果竟是没夺回一块失地。所以他无脸驻扎长沙城内,尽管湘军的势力并无损伤,但对于那些长沙的官僚来说,没有任何功便是罪过,这自然要招来他们的一番议论。湘军的退兵,让长沙城里的官绅们议论纷纷:“像曾国藩这样一介书生怎么能带兵打仗呢?战败是意料中的事”;“害我们白白捐了那么多银两,留着这样的军队也没用处,不如解散了”;“我看还是让曾国藩继续回家守孝吧”……

而坐在船上的曾国藩望着茫茫江面,心里则有些生气——那些湖南的官绅不能够体谅他,不能够站在他的角度上想问题,只顾一个劲儿地埋怨指责他。谁不想打胜仗?对于读书人曾国藩来说,更想打一场胜仗,可目前他不能硬碰硬,太平军的势力超出了他的想象,他要保存实力,不能让刚成立的军队毁于一旦。

此时的曾国藩极为渴望打一场胜仗,在稍作整顿之后,他马上召集湘军将领商量下一次作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