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办团练便遭遇失败的曾国藩并没因此而放弃,这一次的失败对他而言只是一次磨炼,但更是一次激励。从此时开始,他便发誓一定要练成一支自己的军队,一支真正的勇军。
曾国藩选择衡州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他的祖籍是这里(衡阳),可谓第二故乡;二是曾国藩的妻子欧阳氏的娘家也在这里,相比来说亲友多;三是由于衡州北临南岳衡山,属水陆要冲,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由于有了第一次的教训,来到衡州的曾国藩首先想到的是与地方官员搞好关系。当时担任衡州知府的陆传应早早就接到了巡抚的札文,开城相迎。陆传应位居四品,比曾国藩低五级,但曾国藩却对他礼貌有加,左一句兄右一句弟,让陆知府心里十分高兴。
陆传应答应把团练大臣的“署衙”设在小西门演武场。这个场子很大,是当年吴三桂“称帝”时开辟的。“署衙”有了,但是取什么名字呢?曾国藩前思后想,为了小心谨慎他仍然用以前在长沙用的“湖南审案局”。人员不变,招牌不变,可是曾国藩的思想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仅仅维护地方治安,也不再做一名人人唾弃的刽子手了,他要练一支劲旅,由他亲自挂帅,扫平太平军,成就一番大业。
曾国藩把随身带来的千余名团勇安置好之后,觉得自己需要一些交心而有才的将领,他便想起了郭嵩焘、刘蓉、李元度、陈士杰等人。于是,曾国藩马上写信让他们前来相助,共成大事,立大业。收到信的郭嵩焘正在湘阴筹备练勇的资金,得信后并没急于赶到曾国藩处,而是等资金筹备得差不多时才去;刘蓉在曾国藩的眼里是诸葛亮一般的人物,缺他不可,因此他在信中对刘蓉说,无论如何一定要前来相助。而其余几人也是被曾国藩视为知己或得意的弟子。
几日过后,曾国藩便收到了江忠源的来信。当时的江忠源任湖北按察使,但他被皇帝派去江西一带和太平军作战。江忠源在信中让曾国藩抓紧时间成立一支劲旅,奔赴江西消灭太平军,他说,现在的绿营军是扶不起的阿斗,不堪一击。在勇猛的太平军面前,他们都是懦夫,甚至太平军的喊杀声都能把他们吓倒。
江忠源的来信正合曾国藩的胃口,事实上他也是这样想的,只是皇帝给各地团练大臣的任务是帮办练团勇,并不是成立正规军队。如果现在就成立军队,岂不越格,后果不堪设想。如何让皇帝批准自己成立正规军呢?曾国藩想了想眼下只有江忠源有这个本事说服皇帝,于是曾国藩便回信让江忠源上奏皇帝,批准他招募人员,成立一支正规军,上前线杀敌立功,保卫大清。
没得到皇帝的批准,曾国藩就坐不住了——他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并开始招募人员。
李元度是接到信后第一个来曾国藩处的,他还给曾国藩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惊喜——五百名新募的平江勇。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李续宾、曾国葆、金松龄就招募来了两千五百名湘丁。另外,江忠济和邹寿漳也从新宁、宝庆等地招募了一千余人。这样,曾国藩手下共有五千多人,便于训练和管理,于是他把这些人按营划分,每五百人为一营,共有十个营。
随着郭嵩焘、刘蓉、陈士杰等人的相继到来,曾国藩很高兴,而最让曾国藩高兴的还是郭嵩焘筹到的二十万两军饷。曾国藩把人才都汇集到自己门下,看到眼前这些得力干将他突然想到了还缺几人。于是他写信先向骆秉章客气了一番,报告了团丁的情况,然后请他视察,同时向他借调塔齐布、杨载福、周凤山三人。没几日,这三人便兴冲冲来到了曾国藩的“署衙”。
此时的曾国藩门下,云集了众多人才,称得上是文武齐备。兵也有了,将也有了,接下来便是商议如何把这些人训练成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了。曾国藩和郭嵩焘、刘蓉、塔齐布等人经过仔细商量之后,制定了一套军事条例及训练办法。塔齐布、罗泽南等人统带这十营兵勇。至此,曾国藩心中的那支劲旅已初步成形。
当地知府陆传应见到这阵势,也不敢怠慢,加之曾国藩经常和他商量一些事情,两人非常投缘,于是便取出十万银两资助练勇之事。曾国藩很是感激,看到这陆知府他便想起了出山后第一位给他帮助支持的人张亮基,而这位陆知府也算是自他出山后的第二位贵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