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创办湘军——英勇无敌的湘军是如何炼成的 1.初办团练,颜面尽失(1 / 1)

咸丰二年(1852年)十二月十七日,曾国藩和郭嵩焘一起从老家出发,赶往省城长沙。在到达湘乡县城时,接到湖南巡抚张亮基征调湘乡练勇一千名赴省城的札令。于是湘乡练勇跟随曾国藩前往长沙,湘乡的罗泽南、刘蓉、朱孙诒等人也随着曾国藩而去。正是这些练勇成为了曾国藩初办团练的班底。

五日之后,曾国藩率众人来到长沙。巡抚张亮基率一行官员江忠源、左宗棠及岳麓书院的同学们,列队迎接曾国藩一行的到来。大家见面相互客套恭维了一阵之后,便开始议事。而作为文员的曾国藩从此便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在接下来的宴会上,巡抚张亮基带一班官员和曾国藩等人相互敬酒,一番交流之后,张亮基有些激动,他站起身来握住曾国藩的手说道:“今后湖南保境安民的一切,都拜仁兄,仗大才经纬。仁兄对湖南的挚爱、对小弟的挚爱,望施补天之术,使三湖之士早得安宁!”这句话让曾国藩感激至深,也大大鼓舞了曾国藩练兵的决心。虽然这番话使曾国藩浑身充满了力量,但同时他也感觉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

次日,曾国藩便奏请皇帝,告诉皇帝他的想法:在长沙组建一支劲旅,以此来消灭造反的太平军。没几日便传来了咸丰帝的手谕:“悉心办理,以资防剿。”得到皇帝的同意之后,曾国藩便按照心中所想,渐渐筹划着这支劲旅。他把带来的一千名团丁编为两营,罗泽南带一营,王带一营。然后,他又从这两营中选出精兵八十名,组成亲兵队,交给曾国葆带领。接着,他在巡抚衙门附近,又新开了一个衙门,命名为“湖南审案局”,负责人是江苏候补知州黄廷瓒。

对于刚来长沙的曾国藩来说,对未来是一脸茫然,虽然他上报皇帝要成立一支劲旅,消灭太平军,可是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介文官的他对兵场上的事一窍不通,更何况朝廷也没有给予他任何经济上的支持,全凭曾国藩自己白手起家。再说皇帝这边,他的意思就是让曾国藩在长沙帮办湖南团练事务,并不是让他成立正规军队。也就是说,让他帮着维持地方治安,关键的时候可以镇压地方的小暴动。

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曾国藩到长沙不久,在道州一带便爆发了天地会起义,他们慷慨激昂,发誓要和太平天国一起灭了大清。闻听此事,曾国藩马上派刘长佑及王等人带兵前去镇压。队伍刚要出发,又闻衡山草市刘积厚带人揭竿而起,他们先是杀死地方官,后又准备加入太平军。曾国藩闻听大怒,唯恐刘积厚加入太平军,助长了太平军的势力,于是他让刘长佑、王等人调马回头先平了刘积厚再去扫平天地会。没等刘长佑等人出发,又接到了一大堆关于各地起义的案子:攸县的黑红会、桂阳的半边钱会、安化的串子会、永州的一炷香等。除此之外,还有被太平军打散的清军,他们的军队没了,也没脸加入别的军队,只有混在起义的队伍里,跟着闹事。仅几天工夫,曾国藩的桌子上便堆满了需要“审案局”处理的急件。

这时的曾国藩绝对是焦头烂额,虽然做过十几年的京官,官居二品,但他终日同经书诗文打交道,从不曾接触这些起义造反之事,一下子哪能处理过来这么多起义的事。再者,仅凭他手下那区区千名没有实战经验的兵,根本对付不了斗志昂扬的各地起义队伍。曾国藩被这些事情搞得晕头转向,往往是顾了这头忘了那头。

为了镇压各地的起义,稳定人心,曾国藩想出了一套办法。他把“审案局”的全部人员召集在一起,下达了一条命令:对地方不良分子(包括盗贼、土匪、游勇)捉到一个杀一个,并且谁捉到一个给予白银五两作为奖励,多捉多赏。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和大清作对的后果,他让人制作了一批类似于囚车的木笼,把抓来的造反分子放在里面进行游街示众,之后并不杀死,而是活活地饿死他们。此法施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曾国藩的名声渐长,但这一次不同以往,整个湖南人人都知道这里出了个心狠手辣的团练头子曾国藩。其间也有人不服,向省里状告曾国藩,说“审案局”是阎王殿,曾国藩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作为省巡抚,张亮基极力支持曾国藩的行为。他说:“宁失之于严,不失之于宽。”张亮基和曾国藩站在同一立场,穿同一条裤子,所以无论他人怎么说怎么告也无济于事,曾国藩依旧是以杀服人。为什么没人告到皇帝那儿呢?因为咸丰帝一生最恨“土匪”及造反之类的“不良分子”,如果告到他那里,会弄到“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地步也难说,弄不好还会丢了自己的性命。所以,省里不管,也就没有人再告曾国藩了。于是,下达杀人的命令就成了曾国藩每天的主要工作。只要被抓到者,正身一验明,那就是“杀”!就好像杀一只鸡那样轻松简单。而对此张亮基在给皇帝所上的奏书中称赞曾国藩是有胆有识,刚强干练!

曾国藩的这一套办法果然奏效,数月以来,各地动乱由多到少,并且后来是少了许多。曾国藩也得意自己的谋略,于是继续施行此法。他命人四处张贴“格杀勿论”及“就地正法”的告示,让人看了都心生恐惧之感,以致人们每天听说得最多的就是谁被抓了,谁被杀了。当时,可以说整个长沙城里都是人心惶惶。

曾国藩在任湖南帮办团练大臣后,三个多月直接下令杀死的“不良分子”多达一百三十七人,他所批示的各县就地处决的人数更多。为此他受到了人们的憎恨,为解心头之恨,人们给他起了“曾剃头”和“曾屠户”的诨号。尽管湖南及长沙人士对他这种杀人如麻的做法很是痛恨,但是咸丰却不怪罪于他,因为曾国藩不是为了个人恩怨,他是为了大清。

由于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全力支持,曾国藩才得以放手大胆地杀人。可是后来随着张亮基的调任,曾国藩曾一度陷入了困境。武汉被太平军攻占之后,湖广总督徐广缙被革职,由张亮基接替了湖广总督之职。而湖南巡抚由骆秉章担任,布政使、按察使都是新调来的,这些人看不惯曾国藩的做法,对曾国藩是爱答不理,全然不在乎。此时,失去了张亮基的曾国藩就等于在长沙失去了靠山。

曾国藩当时的处境是十分尴尬的,因为他既不是地方官吏,又不是钦差大臣,在地方官吏眼里他只是辅佐地方组织武装、协助维持地方秩序的人而已,没有什么实权,所以地方官吏都不把他放在眼里,更别说支持他工作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曾国藩初办团练受挫,最终以至于不得不离开长沙。

按照惯例,绿营兵归总督统辖,各省提督统带,并负责训练及其他一些事务。团练大臣没有权力过问绿营兵的事,只负责管理团勇。可一心想训练一支劲旅的曾国藩看不惯绿营兵的懒散腐败、毫无军纪的风气,便想好好训练他们。他见湖南任都司塔齐布生性忠厚,勇敢善战,便聘他为团勇之师,让他训练团勇。这塔齐布是听说过曾国藩大名的,很是崇敬,对曾国藩是唯命是从,带团勇刻苦训练,而且二人交往也极为密切。

曾国藩的训练项目多样化,有军事训练、政治教育,还要和绿营军一起会操,哪怕是炎炎夏日也照样进行,会操时绿营军和团勇都必须参加,如果一方不参加就谈不上是会操。可一向懒惰的绿营兵不想参加会操,其中长沙副将清德更是从中作梗,不听曾国藩的命令。一次会操时,只有塔齐布所率部队前往,和团勇们参加会操,而清德率部将说曾国藩多管闲事,曾国藩一气之下便参劾了清德。而清德也不是省油的灯,他向湖南提督反控曾国藩虐待士兵,干预绿营之事,破坏军营制度。

由于这个湖南提督也看不惯曾国藩的所作所为,于是他便袒护清德并要惩罚塔齐布。当清德率绿营兵进攻塔齐布的营房时,曾国藩挺身而出指责清德等人,但他所做的一切对清德来说都没有用。这伙人直抵塔齐布的营房,砸了里面的东西,之后又攻入了曾国藩的公馆,还杀死了曾国藩的几名随员和护兵,甚至曾国藩也差点送命。

曾国藩和塔齐布见清德等人杀红了眼,便逃到隔壁的巡抚衙门躲避。巡抚骆秉章对此事却十分冷淡。他的处理结果更让曾国藩心灰意冷,仅仅让清德等人给曾国藩赔礼道歉就算完事。此事过后,长沙各官吏都不同情和安慰曾国藩,反而说他干预绿营兵,不知天高地厚,这一切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这时的曾国藩在长沙再也待不住了,便打算去衡州。可以说,初办团练让曾国藩颜面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