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奠基之石——得力干将罗泽南(1 / 1)

曾国藩一生门生众多,干将也无数,而被人称为湘军儒将、悍将的罗泽南便是曾国藩得力干将中的一位。

当年曾国藩奉旨办团练时,可谓是白手起家。他拥有的无非是一个二品侍郎的职位,该职位在朝中管用,可到了地方无权无势还不如地方的乡绅官吏。

考虑到这一点,曾国藩初到长沙,便把罗泽南拉到了自己的身边。因为罗泽南是普通老百姓,当时的罗泽南手里拥有一支千余人的武装力量。当时在家为母守孝的曾国藩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愿意出山办团练的。因为曾国藩看出,这个罗泽南将来一定会有大作为。

罗泽南,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比曾国藩要大几岁。他身世凄惨,生活贫苦。当时他的父亲为供他读书,甚至典当了家里的衣物,以致罗家家境被人称为酷贫,平时家里无粮,天天为吃饭发愁。由此可知罗泽南的生活环境有多么恶劣。

罗泽南读书时,由于家里买不起煤油,他便到外面借助月光读书。冬天他常常冻得浑身失去知觉,夏天他常常被蚊虫咬得一身疙瘩,而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广读圣贤书的。十九岁时,他含辛茹苦的母亲去世;次年,疼爱他的祖父去世;几个月之后兄嫂也相继去世。二十九岁那年他外出赶考,不知道家乡遭遇了千年不遇的大旱。当他考试归来时,他的三个儿子已被活活饿死。十年间十一个至亲至爱的人从他身边消失,换作别人早被打击得委靡不振了,而罗泽南硬是从这些沉重的打击中挺了过来。

不满二十岁的罗泽南为了谋生,便在县内开馆讲学。他的教学方式独树一帜,招来了许多学生。他上午讲文,下午教武,备受学生们的喜欢。后来的湘军名将李续宾、李续宜、王等都是罗泽南那时候的学生。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前后,曾国藩的两个弟弟也慕名投到罗泽南的门下学习。

咸丰二年(1852年),当太平军攻至湖南时,罗泽南便放弃学馆,开始操办团练。由于他的名望,很快他便组成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队伍里面有他的弟子,也有乡里的年轻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队伍中人人有一身本领,高喊杀敌报国,人心振奋。而也正是这支区区一千人的队伍,为曾国藩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基础,也增添了他建功立业的信心。在曾国藩的赏识和提携下,罗泽南有了施展自己抱负的舞台,他不断地告诫自己,要不负众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后来,他成为了曾国藩最得力的助手和干将。

罗泽南虽身在军营却不忘学习,白天投入战场,晚上则在营中读书。在湘军中除了曾国藩爱读书之外,便是罗泽南,他们二人被称为儒将。罗泽南告诉他的部下,读《大学》也能打仗,他说熟读《大学》,方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由此可见,罗泽南并不是死读书,而是有一套方法。他的弟子李续宾,臂力过人,射击极精,英勇善战,而以前的李续宾却自负清高,无视他人。但之后,受到罗泽南的感化,他改变了很多,最终成为罗泽南手下的一名文武双全的勇将。

当曾国藩办团练渐成规模改组湘军时,罗泽南又协助其处理复杂事务,一直跟随曾国藩为其出谋划策,和塔齐布成为了曾国藩的左膀右臂。

咸丰五年(1855年),曾国藩的爱将塔齐布战死沙场,这对他显然是一个致命打击,曾国藩痛心疾首。他怕罗泽南再有什么闪失,便不让罗泽南远走。但为了早日扫平太平军,罗泽南便建议占据武昌,打通江西和湖北之间的通道。曾国藩考虑了好长时间才同意,为了罗泽南的安全,曾国藩还把好友刘蓉派到了罗泽南的身边。咸丰六年(1856年),罗泽南在与太平军的交战中不幸身受重伤,几天之后因伤势加重辞世。

曾国藩听到这个噩耗之后,犹如五雷轰顶,其精神一下子跌入了万丈深渊。他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吾邑伟人,吾店首功,何堪闻此。”后来,罗泽南被清廷封为骑都尉,谥号“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