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慧眼识得“真侠士”(1 / 1)

江忠源,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他之所以名声大震京城,与他的两次义举是分不开的。在清代道光年间,江忠源的一友人邹柳溪因病逝于京城。邹柳溪在北京无依无靠,而人死总要落叶归根,于是,江忠源便做出了一个惊人举措——护送邹柳溪的灵柩回老家。当时京城和湖南相隔千里之遥,且一路带个死人坐船过江很不方便,可江忠源认为,如果他不把邹柳溪的灵柩送回家,那邹柳溪就会成为一个孤魂野鬼无处可居了。所以其间无论多么艰难他都咬牙坚持,最后让邹柳溪九泉之下瞑目了。而江忠源的这种义举让邹柳溪的亲人百感交集,泪落一地,久久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磕头致谢。后来,他们逢人便说江忠源的好,一传十,十传百,江忠源的名声在邹柳溪的家乡便流传开来。

时隔不久,江忠源的另一友人湘乡举人邓铁华因患肺病,打算回家,当行至河北献县时却不幸病死。江忠源闻讯赶来,帮邓铁华料理了后事,又把灵柩护送回老家。路途遥远暂且不提,关键是一路上无论乘船还是吃饭住宿,带着一个死人,难免会引起许多人的议论和不满,甚至招来很多唾骂或白眼。他这一路上所遭受的挫折和苦难,人们可想而知,可以说也只有江忠源这样的真侠士能坚强勇敢地走下去。而自此,江忠源的名声便大震京城和湖南,闻听此奇人奇事的人们都不免深深地敬佩他。

1844年,经郭嵩焘引见,曾国藩见到了这位奇人江忠源,并对江忠源称赞有加。后来,曾国藩和江忠源结为师生,江忠源在曾国藩的教导之下潜心修学。曾国藩也多次向皇帝推荐说江忠源是个人才,他认为江忠源一定是有情有义的君子,将来一定会为国家建功立业,甚至会为国捐躯。曾国藩看人一向极准,而后来发生的事情也确实验证了他的话。

江忠源客居京师时,便得知湖南有起义党。1844年,他回到家乡举办团练,日夜操练。1847年,湖南的起义爆发,江忠源便率队进行镇压,这一次的旗开得胜让江忠源和他的队伍备受鼓舞。而江忠源的名字也再一次被人传颂。由于这一次的功绩,他被升任为知县。

咸丰元年(1851年),江忠源的母亲病逝,他在家为母丁忧。当时的太平军连战连捷,这让咸丰帝深感忧虑。于是,他便派自己的舅舅赛尚阿为钦差大臣镇压太平军,赛尚阿便上书请调江忠源前来协助。其间,由于赛尚阿久居朝中,对兵法及作战之事一窍不通,却又胡乱指挥,不听江忠源的建议,致使太平军突围逃脱。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突围而出的太平军进攻湖南,为了确保此次行动的成功,他们不走旱路改走水路。得闻消息的江忠源率兵赶到全州蓑衣渡,率众人用木做堰,堵截太平军。江忠源所率部队把太平军的船只全部击毁,太平军的将领南王冯云山在此次战役中牺牲。江忠源给太平军以沉重的打击,致使太平军损失惨重。这一次是清政府和太平军作战以来首场胜仗,皇帝得知此事后喜出望外。此时,咸丰帝多么希望清政府多出几个江忠源,因为如若都这样的话,太平军早就被消灭了。而这一战也打出了江忠源的名气,也战出了江忠源士兵的威风。

太平军围攻长沙时,巡抚张亮基上书请求皇帝派江忠源前来支持。于是,江忠源便奉命来到长沙。他看到长沙仅有的数千绿营兵人心涣散,毫无生气,别说战斗,就是平时操练也没有一点士兵的气概,不得不让人担忧。还有一些从其他地方调来的兵,没有一点兵样,不服从指挥,各自为政,更有甚者惹是生非,无中生有。张亮基看到这些只得无奈地连连摇头,而当他再看江忠源的部队时,又不禁连连称赞——江忠源的部队号称楚勇,军纪严明,人心归一,斗志昂扬,一派生机盎然之气。显然,这样的军队才是大清的希望,万民的福分。

江忠源告诉张亮基,其实太平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清兵人心涣散,失去斗志,一上战场便惊慌失措,将领指挥有误,士兵没有战斗力,这样便让太平军连连得手。张亮基对于江忠源的这一分析连连赞同,他不仅佩服江忠源的善于作战,还佩服他的谋略。

太平军围攻了长沙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长沙城易守难攻,便采用了挖地道的方式进攻长沙城。幸亏江忠源带楚勇坚持抵抗,才让太平军放弃了长沙。

此役,太平军的西王萧朝贵战死。连损太平军的两王,江忠源自然功不可没,因此他被任命为湖北按察使。

后来江忠源又被任命为安徽巡抚。其实早年的江忠源和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相似,也是一个浪**公子,后来觉悟,改过自新,由最初的京湘侠士成为因办团练战功赫赫而升至高位最早之人。当时的江忠源成为了湖南青年人的榜样,他们纷纷投笔从戎,为国家建功立业。

作为曾国藩的学生,江忠源把这一切都归功于曾国藩的教导和提携。他从不忘老师的知遇之恩,在多次给皇帝的奏折中他陈述了曾国藩办团练的业绩,想方设法为曾国藩争取地位。

咸丰四年(1854年),时任安徽巡抚的江忠源奉旨前往庐州。当时太平军的声势浩大,兵约万余人,而守城的清军不到三百人,而江忠源所率楚勇也只有两千多人,无异于以卵击石。庐州城不但城墙矮,清军兵力不足,而且所需的弹药、粮草均准备不足。虽然江忠源得知情况后马上上报朝廷派兵支援,而咸丰帝也派万余兵前去支援,可是援兵们见太平军势不可当,便闻风丧胆,裹足不前,作壁上观。如此一来,致使侠士江忠源身陷绝处。最终,太平军消灭了庐州内的全部清兵,身受重伤的江忠源见自己的部下均已倒下,他便跳入关桥旁边的古塘而死。而这也正应验了当年曾国藩判定他将为国尽忠的那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