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聚集人才——伯乐相马,慧眼识才 1.做大事,唯用人是关键(1 / 1)

作为一介书生的曾国藩是如何驾驭千军万马打出了“无湘不成军”的传奇,并被大清封为一等勇毅侯,从而成为清代有史以来第一位“文人封武侯”的人物呢?追根究底,就是因为曾国藩会用人,正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而曾国藩也曾说过,成大事者,用人是关键。

当曾国藩打算出山办团练时,他就汇集了一批英勇之士。深知打仗不是自己强项的曾国藩推行人才战略,曾氏幕府二十年间就有幕僚四百多人,这其中不乏朝中官员,官达三品者四十七人,督抚三十三人,其余的也都是忠心爱国的侠义之士,众人都深得曾国藩的教诲,而且后来也都被曾国藩重用。晚清的一些栋梁之才像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郭嵩焘等人也都受到了曾国藩向皇帝推荐的恩惠。当时流行一句话:“国之重臣悉出曾门!”因为曾国藩对他们有知遇之恩、举荐之恩、师授之恩,所以众人都为曾国藩卖命。而有了人才,曾国藩便有了做大事、成大业的先决条件,于是他迈开步子,甩开膀子,为大清作出了许多贡献。

一向自命清高的左宗棠目空一切,唯独对曾国藩大加赞赏。他曾说:“知人之明,自愧弗如元辅。”就连太平天国的石达开也认为曾国藩“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作为曾国藩的学生,李鸿章更是不止一次地在别人面前夸耀曾国藩,说自己前半生的功名与老师的教诲分不开,没有老师的提携就没他的功名和事业。蒋介石对曾国藩用人方面也深深佩服,他还专门学习过曾国藩的用人之道,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识人用人能力。

那么,曾国藩到底是如何用人,如何让这些大人物自叹不如的呢?

其一,求贤人。

对人才曾国藩是青睐有加,只要他听说谁是人才,无论多么难请,他都会费尽周折把此人请来。就像当初请彭玉麟,他学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亲自去请彭玉麟。曾国藩是桃李满天下,而左宗棠却是门下无一人出名,其根本就在于曾国藩求贤若渴,他总是能让“英雄有用武之地”,让人才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而左宗棠则自视甚高,谁都不如他似的,所以他手下的人没有出头之日。这样一来,有志之士都愿意投奔曾国藩,为他效命。由于曾国藩熟知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任何一个人才他都不会放过。而曾国藩的朋友也都知道他是个惜才重才的人,所以他们也都随时向他推荐人才。

很快,曾国藩以求贤若渴的美誉赢得了众多人才的加盟——四面八方的人才汇集到曾府,让曾国藩做大事的信心倍增,而且从他们的身上曾国藩看到了大清的希望。

其二,会识人。

曾国藩在识人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考查人才的方法有四点:“询事”、“考言”、“奏折”、“诱迫”。他经常和这些人才谈话,提问题,对于他们的表面曾国藩都一一记下。日常生活中曾国藩也留意他们的言行举止、处事方法等,而对于这些,曾国藩也都有记录,作为以后用人的参考。在选择人才上,曾国藩讲求“德大于才”。他说:“与其无德而近于小人,毋宁无才而近于愚人。”

其三,善用人。

曾国藩很会用人,他总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曾国藩指出“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才亦奏神奇之效,否则龃龉而终无所成。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适宜也”。

他认为“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才”,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可苛求全才。他曾写信给其弟,让他留意一长一技者,要量材录用。他说有材不用是浪费,大材小用也是一种浪费,人才要对号入座,这样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价值。曾国藩说:“虽有良药,假如不是对症下药,那么也形同废物;虽有贤才,如果没有发挥其作用,那么与庸俗之辈也没什么两样。栋梁之材不可用来建小茅屋;牦牛不可用来抓老鼠;骏马不可用来守门;宝剑如用来劈柴则不如斧头。用得合时合事,即使是平凡的人才也能发挥巨大作用,否则终无所成。因而不担心没有人才,而担心不能正确地使用人才。”

其四,会“造”人。

凡曾国藩见到的可造之材,他定会花费一番工夫好好培养。曾国藩认为,谁都不是生下来就是人才、就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是后来培养出来的,正所谓“人才以培养而出,器识以磨砺而成”。那些动口就说天下无才、无人可用的人才是最笨、最不可用的人。曾国藩培养人才有四法:“教诲”、“甄别”、“保举”、“超擢”。对每个可造之材,曾国藩都要使用以上四法。首先他教导他们,然后对他们的能力、品质进行一番考核,确实是人才的他会向皇帝举荐,被重用以后还要不断地让其提升自己。曾国藩常告诫他手下的人,上要对得起朝廷,下要对得起百姓,并在饭后之余和大家一起谈及学问及做事、做人之道,因此大家对他非常敬重。

其五,会赏人。

曾国藩明白,谁都不愿意被批评,而是喜欢鼓励,并深知无论是物质上的奖励还是精神上的奖励对他们的影响都很大,甚至有时候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也会让他们精神抖擞,杀敌无数。他说:“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人才靠奖励而出。大凡中等之才,奖励鼓励,便可望成大器;若一味贬斥不用,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为此,曾国藩建立了激励机制,武人给钱,文人给名,正合其意,军心统一。显然,也只有这样士气才锐不可当。最为可嘉的是,曾国藩“端庄厚重”的气度让人敬佩——他不怕自己的下属和自己拥有相同的职位,反而还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正因如此,李鸿章、左宗棠才得以在各自的职位上大放光芒。

众所周知,做大事用人是关键,而曾国藩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在选人、识人、用人等方面做得堪称完美。有句话说得好,“知人善用,莫过周公”,曾国藩在识人用人方面,堪与周公相媲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