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要做官,做好官(1 / 1)

曾国藩刚踏上科举之路时,就向祖父曾玉屏立下誓言,将来一定要做官,而且会遵从祖父的教诲,一定要做一名好官。曾国藩为官期间,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官,做好官!

曾国藩广读圣贤书,特别对孔孟之道极为推崇。他特别赞同孔子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曾国藩对一些官员的做法深恶痛绝,特别是有些官员在处理政务上,依靠的不是真凭实据,而是凭主观想法来判断是非。曾国藩认为,这种做法不能服人心,也不利于国家安定与社会发展,只有就事论事,才能把事情处理好。

在对“秦淮灯舫”事情的处理上,曾国藩就做得恰到好处。通过这件事,以前不了解曾国藩的官员也知道了他的为官原则。

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在历史上久负盛名。明朝时,秦淮河一带就非常有名,曾出现过一些色艺双全的名妓,像马湘兰、李香君等人,其经济的繁荣一直持续到清朝后期,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展开,秦淮河一带的经济也受到战争的影响,日益萧条。直到1864年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结束后,秦淮河才日益兴旺起来,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但有人却不习惯这种繁荣的景象。当时就有一位太守,他看不惯秦淮河的繁荣,便下令各县,禁止在秦淮河上游画舫灯船。他把对于秦淮河的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给了两江总督曾国藩。曾国藩看完之后,只是语气平稳地说:“听说淮河灯船,尚寥落如星辰。我多年前曾过此处,只见千万船只,来往如梭,笙歌之声,彻夜不绝,实在是太平年代的一大乐事啊!”这位太守闻听此言,知道曾国藩不同意他的做法,于是只能马上回去,撤销了针对秦淮河的禁令。

时隔几日,曾国藩为了和众官员联络感情,便邀请他们一起坐船游览秦淮河,同时也把那位要求禁游秦淮河的太守请来,还特地吩咐江宁、上无两个县令好好招待那位太守。

曾国藩酒酣耳热之时,感慨道:“三十年前,我是心想游弋而不敢游弋,三十年后,我是心不想游弋而不禁别人游弋。”众人纷纷举杯为他高歌,这时曾国藩又言:“三十年后的今天,我身为两江总督,处理政事不能凭一己之好恶。一定要为金陵百姓恢复一个源远流长、大家喜爱的游乐场所,并重建一个人文荟萃、河山锦绣的江南名城。”众官员听后无不拍手叫好,就连那位太守也暗自佩服曾国藩。

针对秦淮灯舫,曾国藩所持的开放态度,让许多官员深受启发。他们也感觉到凡事不能凭一己之好恶断定它的去留。这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位太守,此后,这位太守积极采取措施,对破旧的鸡鸣寺、莫愁湖、胜棋楼、扫叶楼等名胜古迹进行了修复,让六朝旧迹和龙盘虎踞的石头城大放光彩。

秦淮灯舫不会被禁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金陵,许多商贩和有钱人来到秦淮河畔游玩,一些外地人还特地来到秦淮河畔观光旅游。正因为有了曾国藩的英明举措才有了秦淮河畔的一派繁荣。秦淮河一方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金陵也起到了宣传作用。

曾国藩刚开始做官时,就听说官场如战场,稍不留意,轻者身败名裂,重者性命难保。为了保全自己的名声和地位,许多为官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为官之道。同样,曾国藩为了保住官位也费尽心思,他总结了历来一些高官失利的原因,无非是昏、傲、贪、诈四个方面,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为官四败”。他在写给其弟的信中说:“昏惰任下的人败、傲狠妄为的人败、贪鄙无忌的人败、反复多诈的人败。”他的意思是,要想把官做好,做稳,必须要戒除以上“四败”,做不到者必被“四败”打倒,做到者必能成为一个好官。

一直立志要做好官的曾国藩对部下赏罚分明、治理有方。久居官位的他深知只有先熟知一个人,才能放心地用这个人,这样才能人尽其才,事业才能兴旺。

他看中的塔齐布就是这样的有志之士,他认定此人一定会奋勇杀敌,于是便向皇帝保举塔齐布。曾国藩说:“将来如打仗不力,臣甘同罪。”事实正如曾国藩所料,战场上的塔齐布屡建奇功。后来,这位勇将是以战死沙场来践行他的忠君爱国之心的。

基于曾国藩的用人之道,他的部下也非常信服他。他从不会将部下的功和过混为一谈,是非分明,而且从不掺杂个人感情。

曾国藩在刚开始镇压捻军时,知道驻扎济宁的陈国瑞军队力量较薄弱,为了以防不测,他命令部将刘铭传带兵驻扎济宁城北的长沟集。当时陈国瑞率领的是僧军,他性情怪异,脾气暴躁,且对湘军充满恨意。听说湘军都配备洋枪,而自己却没有,嫉妒之余,他便率兵来到刘铭传驻扎的长沟,一路上像疯子一样见湘军便杀,见枪便抢。

当刘铭传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于是把陈国瑞带的兵全部打死,并把陈国瑞抓了起来。后来,陈国瑞跑到曾国藩面前告刘铭传的状。其实,曾国藩对陈国瑞本人及他所做的事早已知晓,他批评陈国瑞不该杀死湘军那么多的兵。

如果换做别人,早就将陈国瑞就地正法了。但曾国藩却没那样做,他把事情从头到尾向皇上汇报了,并说明了陈国瑞的功和过。事后,陈国瑞一直担心自己会被杀头,心里一刻不得安宁。但由于曾国藩一向是非分明,所以陈国瑞担心的事情最终没有发生,他只是被撤去了军中职务,并被要求戴罪立功。陈国瑞听到这样的结果之后,马上跪在曾国藩的面前,请求他原谅,并表示以后一定服从曾国藩的安排。

此外,为了做一名好官,曾国藩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

在曾国藩的为官生涯中,自始至终都严格要求自己,以做好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做官的“四败”提醒自己。他的生活只能用“节俭”来形容。他不仅天天吃素,而且衣服袜子都是家里人亲手做出来的。最让人惊讶的是,堂堂二品官员曾国藩的女儿出嫁,压箱银竟只有二百两。

当曾国藩最疼爱的小女儿出嫁时,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听说压箱银只有二百银还不相信,打开一看果真只有二百两,他怕有失曾家颜面,便自己又给添了四百两银。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结婚后,曾国藩要求新媳妇得亲自下厨烧饭,学做衣服。直到曾国藩官至一品总督之时,其家庭生活依旧俭朴得和普通百姓家一样。

曾国藩平时也从不添置新衣服,唯独在他三十岁生日那天,添了一件青缎马褂,这唯一的一件新衣服他只有参加隆重的场合才穿,以至于多少年之后,那件衣服还像新做的一样。

正如曾国藩写给父亲的信中说的那样,他做官一直是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不苛求什么,也不懈怠什么,最大的心愿就是为国家尽职尽责地做事,为百姓尽心尽力地服务。”正如曾国藩所保证的那样,自己既要做官,又要做一名好官。他说到做到,而且做得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