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官场如战场,出差除贪官(1 / 1)

道光帝在给曾国藩的圣旨中写道:“内阁奉上谕:钦命翰林院侍讲、钦点四川乡试主考官曾国藩于入蜀途中,考察当地吏治民情,便宜行事。有贪赃枉法者,有权请旨革除。钦此。”接到圣旨后,曾国藩就开始准备起程。这一次,道光帝还特地派了两名侍卫保护曾国藩。

次日起程,曾国藩坐轿,两名侍卫骑马,大家都穿便服。两日之后,他们到了保定城。曾国藩见天色已晚,便找了一家客栈住下。

二十天后,曾国藩一行出了直隶,进入山东的平原县。当他们来到平原县县衙门口时,却连个衙役的影子也没有。这令曾国藩百思不得其解。他正要前往询问,却被侍卫叫住,于是曾国藩只好继续赶路。曾国藩等人行到县衙附近的龙门客栈时,便决定住下。此时的曾国藩再次觉得奇怪的是一路上其他县城的客栈都满满的,为什么这里却冷冷清清?

吃饭期间,曾国藩便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问店家为什么没有人来这里打官司?其他县衙门口都排成长龙。店家只唉声叹气一番。这时旁边一位中年人哼一声。曾国藩循声望去,看见那个人头戴破毡帽,身穿破衣服,正在用力咬煎饼。于是曾国藩便招手让他过来一起吃饭。那人却冷冷地说道:“我这四川巴蜀人要能顿顿吃上大煎饼,又何至于来平原天天挨板子!”

这时店家急忙过来劝那个人,让他不要再说了,不然走不出平原县。店家还告之他们现在的平原县和以前的平原县不一样了。

那个人听店家一说,便不敢再说话了。这时只听店家吆喝道:“各位吃完饭早点休息,平原县天黑不许走夜路,如果被官府抓到,轻则罚钱,重则挨板子。”曾国藩和两个侍卫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心中满是疑惑。此时,曾国藩想起大汉皇叔刘玄德曾在这里做过县令,于是便想一探究竟。侍卫长顺便随同曾国藩一前一后走出客栈。他们发现街上果然没有百姓,只有衙门的人在巡街。曾国藩和长顺(保护曾国藩的两名侍卫之一)只走了几步,便被几个衙役围住。

其中一个衙役用链子把曾国藩和长顺套住,还笑着说:“这回总算有米下锅了。”这时,又有几个衙役跑过来,要求和他平分。最后,几个衙役互不相让,争来抢去的。曾国藩和长顺都对此疑惑不解。长顺就问他们,为什么抓人?衙役二话没说,掏出一张纸,塞到长顺的手里。长顺打开这张纸给曾国藩看,上面写道:

安民告示

因旱灾匪乱,防流民窜境,为安全计,本县全境酉时净街;净街后有胆敢游玩闲逛者,处以杖二十,罚银十两,老幼不论,按人头算。若想免杖,添银五两。皇亲国戚,一律平等。

平原县正堂启

曾国藩看完之后,明白了在平原县的大街上为什么看不见一个老百姓。之后,二人就被衙役们带到县衙。此时只见墙根处有几名犯人跪在地上,曾国藩和长顺便被衙役推着跪在了地上。紧接着,县太爷就开始审案子了,他什么也不问,上来就扔下一支签,然后衙役把人犯摁倒在地,重打了二十大板,最后让人犯画押。就这样,县太爷一个接一个地审下去。不一会儿便轮到曾国藩了,曾国藩正琢磨这二十大板挨在身上的滋味可不好受。正在此时,突然从门外跑进来一个衙役,他兴冲冲地跑到太爷面前,对县太爷说道:“昨晚大人看过的那个美人,小人给弄来了。”那县太爷听后激动得跳了起来,立即将官服、官帽脱下,便兴冲冲地跑了出去,并将审案的任务交给了师爷,他简直肆无忌惮。曾国藩心想:堂堂一位县太爷品行竟如此之差?

接着,李师爷上场了,他穿戴整齐之后,把签扔到曾国藩的面前,随后,两个衙役把曾国藩架起来,其中一个衙役趁机对曾国藩说:“多出五两银子就免打。”曾国藩一听这话也只好当即答应多出五两。

当衙役让他画押时,曾国藩看了看那供纸,内容为:“人犯触犯了平原县正堂的告示,自动认罪,认罚银十两,免打银五两,共十五两。”曾国藩画完押之后,一名衙役问他是现在拿钱,还是跟着去取?曾国藩不明白其意。衙役看到他一脸的疑惑便解释说,如果现在掏是十五两,如果爷跟着去拿就十六两。不过你即使你现在掏了十五了,出了这个衙门不出十步,保证会再被抓回来。到那时就是三十两了。

无奈之下,曾国藩只好让那衙役跟着他去取银两,同时把长顺的板子也免了。走出衙门,曾国藩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从衙役口中知道一些关于平原县衙的事情,于是便装得若无其事地同衙役聊起来。经过聊天,曾国藩得知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原来平原县的衙役平时没有薪水,他们靠夜行之人,一年就能收入十万两,仅平原县这些衙役的收入就相当于京城里的七品官的收入。这个县太爷有个亲戚在山东做巡抚,凭着这一靠山,他就胆大妄为,目无王法,净干些伤天害理之事。由于县太爷每年给巡抚不少银两,所以对于县太爷违法乱纪的行为,那巡抚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任其胡作非为。

曾国藩打发衙役之后,便又同店家闲聊了几句。从店家那里他得知,那位戴破毡帽的中年人原本有个妹妹,后来他的妹妹被县太爷看中,抢了去。这位长兄只好每日去衙门要人,但每次都被衙役打完后扔出衙门。曾国藩听完此话,便让长顺叫来那位戴破毡帽的中年人,一起坐下来商量如何解决此事。

在曾国藩的一番劝说下,这位中年人终于道出了自己的情况。他姓鲍,名福,字春霖,四川奉节人。本来打算到山东投靠亲戚,没想到找了几天也没找到,于是他打算和妹妹一起去湖南找弟弟。当他们到平原县时,天色已晚,正当他们投客栈时,就被衙役抓了,让他们交钱放人,可对于贫穷的鲍氏兄妹来说,一下子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县太爷就将鲍福的妹妹带到后堂,单独审。原本告知鲍福,次日便放人,可这一等就是一个月,也不知妹妹现在是生是死。鲍福天天去要人,就天天挨衙役板子,他们就是不放人。

听完此话,曾国藩十分愤怒。曾国藩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长顺,让长顺回京,把山东及平原县的事情告诉肃大人,然后让肃大人奏请皇上。为了妥当起见,长顺建议曾国藩写个折子,鲍福写个状子,这样便于办案。曾国藩按照长顺说的办完之后,长顺次日便动身了。

当长顺把折子和状子递给肃大人后,肃大人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必须马上面见道光帝。道光帝看到曾国藩所写的折子及鲍福的状子时,震惊不已。他问肃顺实情,肃顺不敢有一点含糊,马上说这是长顺的亲身经历,一字不假,平原的百姓现在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道光帝听后立即宣见大学士军机大臣穆彰阿与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英和,共同商议关于如何处理山东巡抚及平原县令。

一个月之后,长顺回到客栈,和曾国藩等人会合,传达了道光帝的原话:“山东及平原的事情朕已知道。”这样,曾国藩一行便能安心出发了。当他们还没走出山东时,就听说山东换了巡抚,平原县令就地处斩。平原的老百姓也为此欢天喜地热闹了好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