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一道圣旨降临翰林院,所有人跪听圣旨:“翰林院候补检讨曾国藩耐劳克俭、学识出众,着升授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钦此。”
众人听后,都为此大吃一惊,而曾国藩本人更是诧异万分,他做梦也没想到在成为翰林院候补检讨六个月之后竟连升四级。此后,他便可以在翰林院和詹事府办公。年轻的曾国藩一下子从初级官吏荣升为中层官吏,这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但凡按照惯例被提拔的人,都要进宫叩谢龙恩。曾国藩便进宫谢恩。由于曾国藩对自己的晋升深感意外,所以就向太监曹进喜打听缘由。此时曾国藩才得知,原来是在上次大典中自己回答皇帝所提问题应对得体,使皇帝对他记忆深刻;此外,大学士穆彰阿、太常寺卿唐鉴等人在皇帝面前为自己说了不少好话,并向皇帝举荐自己,这样才能在一夜之间连升四级。
听完太监曹进喜的话,曾国藩对两位恩师固然心存感激。曾国藩深知,如果没有穆彰阿和唐鉴,就没有现在的自己,因此,在心里暗下决心,日后有机会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
虽然曾国藩以前住的是会馆,但大清官制规定,五品以上官员是不允许住会馆的,所以曾国藩在离会馆不远处租了一个小四合院,院子虽小,但门房、正房、书房、卧室全都有,最令曾国藩满意的是院墙外有两棵大树,正适合炎夏纳凉。只是有官来访时,轿子只能停在院外,但价格比较实惠,所以曾国藩还是租下了。
住所解决之后,曾国藩面临的就是换官服的问题。以前做检讨时的七品官服不能再穿了,而且旧的也不能再次翻新。于是他准备再做一身五品官服,此时,正好身上还有二十几两银子,于是曾国藩就把这些银两交给裁缝,让他给自己做一身五品官服。曾国藩为了省钱,从不坐轿子,他都步行去办公,所以没多久,京城就传唱这样一句民谣:“皇城根儿一大怪,五品顶戴走着来。”这句话是那些满族官员借以讽刺曾国藩的无聊之举。意思是说,像曾国藩这样的五品官员每天竟然走着去当差,丢了大清的脸面。虽然曾国藩听到了这些流言飞语,但他仍然步行当差。
户部尚书英和得知曾国藩立门开府后,便把自己的一个下人介绍给曾国藩做门房。此时,曾国藩碍于英和的面子,再者,自己确实需要一个门房为他做些跑腿之事,于是他留下了此人。这位门房姓陈名升,也是湖南人。初次见面,曾国藩对这个陈升的印象就不好,后来也证实了他对此人的看法是正确的。
曾国藩升了官后,由于他租了房子,雇了门房,所以开销立刻增加了。这使他不得不写信告之家里,向家里要些银两,用来还债和度日。信写完之后,他感慨:自己官至五品,不但不给家中寄钱,反而还向家人要钱,想起这些,不由连连摇头苦笑。
当曾麟书看到曾国藩的家书得知他官升五品后,欣喜地跑到曾玉屏的面前,把这个喜讯第一时间告诉父亲曾玉屏。但是曾玉屏看到曾麟书兴奋的样子,很是不满意,他一脸沉静地说:“麟书啊,你也是一大把年纪的人了,怎么说话办事还这么毛躁,能不能沉稳一些呀?别忘了自己还是个教书先生呢?”
此时的曾麟书仍沉浸于喜悦之中,他笑着答道:“爹教训得极是,可您孙儿升官了,而且这一升就是五品的翰林院侍讲!我能不兴奋吗?”
曾玉屏瞪着他说:“胡说八道,升官哪能这么容易?孙儿被引见才几天呀,就成五品了?”
曾麟书见父亲不相信他的话,就急了,“爹,儿子说的全是实情。”
但曾玉屏还是对此半信半疑,正当此时,屋子里来了好多人,一起跪在地上大声说:“恭喜大少爷升官,恭喜老太爷寿比南山!恭喜老爷福如东海!”直到此时,曾玉屏才相信自己的孙儿真的升官了。
此时,曾麟书又说道:“依孩儿之见,我们应该让全村的乡亲都知道这个好消息,大家也好好庆贺一番。国藩这次可是一下子连升四级,这多么难得啊!”曾玉屏挥了一下手,打断了曾麟书的话。然后曾玉屏跟众人一一道别,送客出门。
曾玉屏见众人离开后,才意味深长地对曾麟书说:“国藩做的官越大,我们越不能张扬,越要安分守己,只有这样,他的官才能做得安稳。你万不能犯一点糊涂,否则,就会连累到国藩。”曾麟书听后连连点头称是,再也不敢宣扬儿子升官的事了。
曾国藩得到五品顶戴后,心中的信念就更坚定了。他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当官以不爱钱为本,廉洁自律,方能上对得起天、皇上、国家,下对得起百姓、亲友、子侄。只要自己坚守一个廉字,就算做事偶尔有失公允,也不会惹来麻烦。”
然而没过多久,门房陈升就把这一包银子放在曾国藩的面前,曾国藩一看,足有一百两银子,便问是谁送的?可这陈升还摆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对曾国藩只简单地说一句:“一个瘦高个子。”曾国藩问他:“人呢?”陈升答道:“走了。”然后曾国藩又问:“有没有留下什么话或书信之类?”陈升一拍脑门想起来,由于自己大意,所以把那人留的信落在门房了。于是陈升只好跑出去取了。
待陈升取来信后,曾国藩急忙打开一看,这才知道原来是正四品鸿胪寺卿穆同穆大人。这穆同便是曾国藩的座师穆彰阿穆中堂的一个出五服的本家侄子,于是曾国藩仔细阅读信中内容。
书信的主要内容就是让曾国藩在皇帝面前为他多美言几句,因为这穆同想做浙江副主考,而穆中堂大人也是这个意思。他送来一百两银子全当薄礼,事成之后还会重重答谢。
曾国藩看完信之后,思索了一番,便提笔回信,表明自己会尽力而为,但银子绝不能收。信写完之后,曾国藩便让陈升把信和银两一起送到穆同府上。
此时的陈升酒劲已过,他小声对曾国藩说:“这一百两银子,他已拿了一些买酒喝了。”曾国藩听到这里,气得浑身发抖,一个小小的门房竟有如此大的胆子,私自动用客人的银子。于是曾国藩忍无可忍辞退了陈升。
曾国藩在用人上有三个原则和四个标准。三个原则即选人切勿眼光过高,首选忠义血性之人,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四个标准即有治民之才、不怕死、利心不能太强、能吃苦。像陈升这样的人,根本达不到他用人的标准。
陈升走后,曾国藩填补了银两,拿起信和银两来到长沙会馆,麻烦会馆的茶房跑一趟。
次日便是官休,老翰林陈公源来到曾国藩府上。此人和曾国藩比较投缘,且他也一个人在京城居住,所以每到官休之日,二人便相互走动。陈公源是个爱吸烟之人,曾国藩吸纸烟也是受了他的影响。
陈公源走后,翰林院的梅曾亮、邵懿辰、胡林翼等人也前来给曾国藩道喜。曾国藩为了做到既不失信于自己,又不得罪其他官吏,他费尽心思,想出了这样一条妙计,可谓双管齐下:他不收礼金,让翰林公们每人写一副对联当礼物,这样既不失面子,又有意义。
很快,曾国藩这种参加宴会,题写对联的方式在京城变成了一种时尚,因为这件事,道光帝更加器重曾国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