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再次考试失败之后,由于囊中羞涩,无奈之下便搭船一路南下。
这一次考试虽然失败了,但是让这个农家子弟大开眼界,也让他收获颇多。曾国藩有他的打算,他想利用这次坐船回家的机会,来一次许多文人志士都梦想的江南一游,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也是对自己考试失败的一种鼓励。
在京期间,尽管曾国藩省吃俭用,但最后连回家的路费都不够。因此,船至江苏境内时,曾国藩想起他有个姓易的老乡在这里做知县,多年不见,现路经此处,正好前去府中拜见。
易知县何许人也?他全名唤做易作梅,也是湖南人。曾国藩的祖父和父亲也都认识他,对于曾国藩这位老乡的到来,易知县自然要多留他几日。刚见面,二人免不了一番长谈。从曾国藩的言谈举止上,他看出这个老乡已今非昔比,将来一定会前途无量。他得知曾国藩留京两年之久,便猜到曾国藩此时身上已无多少盘缠,便命人拿来一百两银子送给曾国藩。开始,曾国藩还再三犹豫,后来一想到自己确实需要这些救命钱,便收下了,同时承诺下次再来一定还上。小住几日之后,曾国藩怕家人牵挂便告别了易知县。
在热闹的金陵,曾国藩一边走一边停,眼花缭乱,不亦乐乎。当他来到卖书的地方时,更是挪不动步。最吸引他眼球的是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当曾国藩一问价格,却令他大吃一惊。全身的银两加起来正好够买这本书,但是买了这本书之后,自己回家的路费怎么办?曾国藩犹豫了好半天,斟酌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买下来。
或许是那个狡猾的书商看透了曾国藩的心思,少一分都不卖,无奈之下,曾国藩咬牙掏出身上所有的银两递给了书商。尽管有些失落,但他心中还是很高兴,因为他太需要这本书了。正当他沉浸于此,他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身无分文的他难以回家了。
曾国藩一番苦想之后,决定把冬天和夏天穿不着的衣服拿去当了,可以换些路费回家。于是,曾国藩来到不远处的当铺,把一些穿不着的衣服全当了。换得银两的曾国藩看到心爱的《二十三史》,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对他来说,可以挨饿,可以受冻,但不能不看《二十三史》。
几经周折,曾国藩终于回到了家,父亲见到曾国藩如此的狼狈不堪,便追问原因。曾国藩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父亲。他本以为父亲会责怪他,但没想到父亲听完后却很高兴,不仅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反而鼓励曾国藩:“你典衣买书不是坏事,只要你细心研读,就是值得的。”父亲的这番话让曾国藩非常感动,他知道通情达理的父亲是在安慰他,同时也在鼓励他。父亲希望他能坚强地站起来,勇敢面对一切困难。落榜并不意味着失去全部,他还年轻,还有机会,只要不放弃,一定会成功。
从此之后,曾国藩便每日待在屋里努力读书。除去吃饭睡觉之外,其余时间都在读书。“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不孝”便是曾国藩立下的誓言。他每天闻鸡鸣而起床,直到半夜才睡,一部《二十三史》就这样读完了。之后,他也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每天都读十页史书,不读便睡不着觉,一生都保持着这个良好的习惯。正是这部《二十三史》培养了曾国藩对古文和历史的爱好,为以后研究学术、参与国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