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微软公司的第三次飞跃——网络软件的开发(1 / 1)

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比尔·盖茨以他超前的眼光论述了有关网络时代的特点。但是当现实网络兴起的时候,比尔·盖茨却落后于其他公司。

IBM的董事长在1995年11月曾提出当时已经步入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时代。在网景公司和太阳公司的带领下和发展下,将互联网络逐渐向信息高速公路的方向发展,并用两年的时间将信息高速公路基本变为了事实,进而使计算机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束了计算机由电脑软件统治的时代。而且,人们发现网络的作用比以前的软件还要大。于是,网景公司的网络浏览器软件在计算机软件市场上占了上风。

在计算机行业发生变化、互联网逐渐兴起的时候,人们发现作为软件行业的霸主,微软竟然没能参与其中。人们意识到在信息时代,电脑软件不再是主宰,计算机行业在没有微软参与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前进。比尔·盖茨在看到这种情况后,迅速地作出了反应,在落后于他人的基础上,对微软的产品发展方向和计划重新作了定位。1996年比尔·盖茨将微软高达14亿的大部分研究经费都投入到了对互联网络的开发上,同时他将公司里数千名程序开发员转向开发有关网络的软件产品的行列。因此,微软公司在一年的时间内,就迅速实现了转型,开发出了新产品,并且通过免费赠送客户大量软件的形式进行了对微软产品的推销活动,而网景公司在营销这一方面明显落后于微软公司。虽然这种营销方式让微软公司在短期内吃了一定的亏,但是却使其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进而使微软公司很快超过了网景公司,稳坐网络软件产业的第一把交椅。

1995年8月24日比尔·盖茨推出Windows 95,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的产品,比尔·盖茨花费了3亿美元进行有史以来微软耗资最大的全球促销活动。在“视窗”正式推出的前几个月,比尔·盖茨找了大量的电脑方面的媒体杂志报刊和大众媒体对Windows 95进行大规模的介绍和报道。可以说,在这一段时间内不管你在美国的哪个地方,基本都可以看到比尔·盖茨和微软的形象广告——每天不管是打开电台还是电视,都可以听到微软的广告,甚至在纽约帝国大厦上也会亮起微软形象的广告霓虹灯。

为了让广告能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尔·盖茨花费1200万美元买下了当时红滚石乐队的一首流行歌曲作为微软广告的主题曲,在电台、电视台反复播放宣传。在微软公司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全世界的人都在关注微软Windows 95的推出。终于在1995年8月24日晚上,比尔·盖茨在西雅图微软总部举行了盛大的产品发布会——邀请了500多名记者和2000多名企业代表前来参加。在发布会上,比尔·盖茨向广大媒体和众人演示了Windows 95。全球有7万多人通过卫星转播可以观看到微软产品发布会的实况。在英国,他甚至还买断了当天的《泰晤士报》的报纸——报纸上全部都印上了微软的广告,然后免费发放给群众。

Windows 95和Windows 3.0相比有了更大的改进——它具有更强大更稳定的界面,增强了多媒体功能,更适应了人们的需要。在美国当天就销售出了30万套,在短短的四天内全球的销售量就突破了100万套,进而在全球掀起了抢购的热潮。紧接着,微软公司推出了Windows 95的法文版和德文版,于是在法国和德国一下子就掀起了一股购买Windows 95的浪潮。到了年底,微软又在亚洲相继推出了中文版、日文版、韩文版和泰文版。这时微软设在世界各地的工厂都在以每周生产100万套的速度生产微软的软件光盘。到1995年年末时,根据统计,微软公司的Windows 95一共卖出了3000多万套。微软1995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60亿美元,后来微软公司把Internet Explorer也整合到了操作系统中,进而使得微软战胜了竞争对手——网景公司。

在中国,电子工业部经过仔细考量发现微软的软件不仅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有很强的互联网功能,而且微软的视窗95还具有国际通用性。于是,对微软的操作系统进行了反复全面的权衡后,中国电子工业部最后决定采用微软的操作系统Windows 95。为了能让Windows 95更适合于中国人使用,让它在中文字型和输入法方面有所改进,中国电子工业部和微软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双方达成了开发Windows 95中文版的合作意向。从此,微软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趋势便势不可挡了。

1998年6月25日,微软又推出了Windows98。它是在Windows95的基础上编写的,改进了对硬件标准的支持,首次加入了视窗组件,让它可以通过网络对系统完成自动更新,并且在操作系统上加上了IE浏览器,成功打击了网景公司的产品。这一版本的视窗操作系统不仅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欢迎,而且帮助微软巩固了在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霸主地位。

对于比尔·盖茨来说,最初微软的发展在于盖茨过人的洞察力、不怕失败、勇于冒险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但在后来的微软发展过程中,由于微软已经具有雄厚的实力和计算机操作市场的统治地位,所以微软在某些软件的研发落后于他人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研发实力和出色的营销手段赢得竞争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