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华尔街最年轻的基金经理(1 / 1)

到1977年5月,彼得·林奇加入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已经有十个年头了。这时候,彼得·林奇还不知道有一场巨大的变动要发生在自己身上。

在彼得·林奇进入公司整整第十年的这天,乔治·沙利文找来彼得·林奇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这次谈话乔治·沙利文是带有很大的目的的,并不是平常那种给彼得·林奇安排些工作,或者劝说他该回家看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之类的谈话。

彼得·林奇在沙发上坐好后,乔治·沙利文坐在他的对面,表情十分严肃。他说:“彼得,你来到公司已经有十年了吧。公司的资产现在已经到了2 000万,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我敢说在华尔街还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够有我们公司这么迅猛的发展。当然,这样的成绩与你的出色工作是分不开的。我想听听你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看法。”

彼得·林奇略微思考了一下,没有任何隐瞒地说:“从20世纪 70年代开始,由于政府对经济金融管理制度上的放松,金融自由化的制度便席卷全球,成为主要趋势,促使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模式形成,金融创新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样的大环境下,促使了金融衍生工具等风险管理技术的不断增长,使得全球金融业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技术进步成为金融工程发展的强大支持,而且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也在快速发展,这些使得变量的变动加快,随之而来的是风险的增加,许多高科技的金融在人工智能计算机的帮助下也可能成为现实。现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逐渐代替老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经济和金融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萌芽的沃土。首先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固定汇率为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被浮动汇率取代。在这期间,中东石油发生危机,汇率、利息、利率等一系列与之有关的金融问题都处于一种难以预测、极为不稳定的动**之中。其次,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趋势增强,价格不稳定的影响将会从一国扩大到全球国家,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势使得各国所要承担的风险大大增加,传统金融商品已经不能有效地应对全球化的风险了,现在市场上以‘避险’为主的金融科技创新不断出现,金融工程也因此而产生。

“固然我们公司在过去的十年里,确实取得了让我们觉得乐观的进展。但是若把公司的发展和整个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就会发现我们公司的发展速度还远远落后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更何况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了。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过去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骄傲满足,而应站在大局中看到我们的危机。因此,如何提高我们公司金融效率是公司发展的根本原动力。金融工程的产生是金融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断提高自身金融投资效率的结果。但是金融工程现在的高速发展并非是没有一点儿影响的,它对世界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金融工程是推动金融效率提高的背后最大推手。

“此外,金融工程的产生直接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首先,金融产品的创新丰富了金融交易市场的种类,进一步扩大了金融市场的规模。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花旗银行首家发行可以转让的大额定期存单以来,各种复合化、系列化、风向化的金融工具开始层出不穷地被推出。这些金融工具都具有流动性这一主要特征,在市场化能力、风险规避、支付要求及合同性质等方面都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而且这些金融工具的产生还促使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不仅繁荣了金融市场,也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灵活应变与发展。其实,高效的金融市场就应该为广大的投资者提供更加便于选择有效投资组合的机会。金融工程的产生使得投资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这样提高了金融市场的利用率,也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其次,金融工程有利于对金融商品价格作出合理的调控,从而实现市场平衡。因此,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应该且必须调整现有的投资策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乔治·沙利文听后很是佩服彼得·林奇一针见血的见解。他对彼得·林奇开诚布公地说:“彼得,你知道我这一代的投资人都已经老了,我们的思想开始变得固执僵化而且缺乏创新,这正是我所苦恼的事情。我们对新出现的事物变得不敏感。美国自越南撤兵以来,经济就一直没有任何起色,我们不得不说一场新的经济危机正在威胁我们的投资,而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还尚未完全解决。我们现在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哪怕你不认同五年有一次经济衰退这一说法,事实是道·琼斯工业指数上升遥遥无期,我们的赢利不断地在下降,公司的财产也在逐渐消失。我看过你的预测,尽管很乐观,但是现在我却要面临着因为经济危机遭到损失的股东们的指责。孩子,我真的对这场经济危机很是担忧,对你所作的预测我并没有你那么乐观的心态。”

“乔治·沙利文先生,首先我要说您不要怀疑我的预测,您所担忧的问题正是我反对的。”彼得·林奇站起来走到乔治·沙利文面前,坚定地看着他中肯地说。

彼得·林奇继续说:“要判断出国家的资本市场有多大的风险,就要结合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平均市场盈率来计算分析。拿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美国来讲,虽然这一时期美国处于股市泡沫化之中,但是仍然有股票的市场盈率达到了它以往盈率的100倍甚至是200倍。在1973年到1977年之间,美国开始出现经济“滞胀”的情况,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的年增长率同十年前的这一时期相比下降了50%以上。也就是说,在这期间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是造成美国股市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我认为,美国经济在一定时期会出现波动,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就认定这一时期的投资是没有回报的。虽然投资总是伴有风险的,但在所有时期投资都是有机会的。在这一时期,一些产业正在面临着危机,但是也有一些产业在这一时期兴起。很多投资者都对那些正处于巅峰时期的产业进行投资,而他们并不知道,巅峰意味着即将衰退,而当他们面对新兴产业的兴起时却无法正确地评估其潜力,总是在这个产业已经有很明显的发展的时候开始蜂拥而至地投资,但是在这个时候投资,却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投资时机。因此,在我看来,股票市场里是不存在所谓的衰退的,而这种时期正是可以让我们有时间充分调整我们公司投资策略的最佳时机。”

“彼得你知道,面对现在道·琼斯工业指数上升无力的情况,整个华尔街基本都丧失了投资信心,在当前的情势下,投资回报率也越来越低,这样我们公司的处境就会变得极为艰难。”乔治·沙利文还是有些忧心忡忡。

彼得·林奇冷静地说:“现在,尽管美国股票市场状态不是很好,股票基金的平均持有周期增至至少十年,而平均赎回率更是连10%都不到。前几年,股票市场牛市的时候,股票基金持有周期只有三年左右,平均赎回率更是高达30%。通过这两个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现在美国基金持有者的投资观念逐渐由长期投资转换为中期投资,导致这种投资观念转变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基金业在结构体系上发生了变化。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美国股票基金市场基本以大盘蓝筹股为主。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盘蓝筹股所持有的基金开始下降,转变为大量货币基金。可以说,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投资者对于股票周期波动性更加明显、风险加大所作出来的应对。”

乔治·沙利文问道:“彼得,你认为我们公司应该怎么做才可以为我们的客户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呢?”

彼得·林奇接着回答道:“首先,我们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可持续的业绩上面;其次,我们要跟踪关注,调查业绩背后存在的风险因素;第三,我们还要考察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和风险危机处理办法,这是从公司股票持有者的根本利益出发的。”

听到彼得·林奇精彩的回答,乔治·沙利文一扫先前有些颓废的神色,激动地说:“彼得,我对你说过以我为首的这一代人已经老了,思想开始僵化了。我相信你能够给公司带来新的活力,我对你的能力有信心。通过这次的谈话,我发现你的思路清晰,也知道如何确定公司的发展方向,你的成长没有让我失望,更没有令公司失望,甚至超出了我和公司对你的预期。现在我正式任命你为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的总经理,同时你更是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基金经理,我等待着你带领公司创造辉煌。”

这个事先没有一点儿征兆的任命让彼得·林奇既惊喜又有些措手不及,他知道自己的能力绝对可以带领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但是另一方面,彼得·林奇担心自己的年龄只有33岁不足以担此大任。于是彼得·林奇在斟酌之后说:“乔治·沙利文先生,我很感谢您的好意。我想我可以继续为您和公司提出好的投资建议,但是总经理一职,我似乎还太年轻。”

乔治·沙利文听到这话笑了笑说:“职位本来就应该是让你担任,你看看,现在公司的投资计划基本都是按照你的建议在进行,只不过现在是要你亲自去实行而不用再假手他人罢了。因此,你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年龄是否太年轻了。

“不要再想那么多了,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讲究的是实事求是。你为公司所创造的利益,已经充分地证明你就是公司最佳的总经理人选,如果我因为你年龄尚轻,资历尚浅,而不任用你,对你、对我、对公司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我们可是商人,不会愚蠢到让自己有钱不赚的地步。”

听了乔治·沙利文的话,彼得·林奇没有再推托,自信地说:“那么,乔治·沙利文先生,我会证明给您看,您的眼光没有错。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和公司寄予我的厚望的。”

听到彼得·林奇已经答应,乔治·沙利文放下了一半的心,但是又摇了摇头,似乎有些无奈地对彼得·林奇说:“你知道,这项任命十分重要,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还要董事会表决决定,我希望董事会那帮人没有糊涂到拿你还太年轻为理由拒绝我的任命。”

尽管乔治·沙利文这样说,但是他心里却很清楚,这项任命是不会遭到任何人反对的,因为他们已经从彼得·林奇所作的投资当中获得了丰厚的利益,谁会嫌钱多,又有谁会不支持一个能够使自己的财富成倍增长的人呢?

在这一时期,华尔街已经有很多公司接触过彼得·林奇,其领导人纷纷表示自己很欣赏他的才能,希望可以和他成为亲密的工作伙伴,并且会提供给彼得·林奇比在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还要高的报酬。但彼得·林奇因为对乔治·沙利文的感恩,以及对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的忠诚,始终没有产生过要跳槽的想法。

在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工作的这十年以来,彼得·林奇和公司之间早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联系,就像是他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才是一个整体,缺少了哪个都不完整。

彼得·林奇听了乔治·沙利文的话后,说:“为了能使董事会相信我上任后可以改变公司现在的状况,我会尽快拿出我上任后的施政方案,报告给董事会,并且期望他们可以批准。”

乔治·沙利文看着彼得·林奇自信满满的样子,赞赏地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董事会效率很高——在这次谈话后一个星期,彼得·林奇就正式出任了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总经理一职,从此开始了他13年的投资生涯,并且在这13年的投资当中,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与彼得·林奇自始至终都在美国富达麦哲伦基金公司工作不同,巴菲特先是在自己的恩师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打工,从中学习老师投资当中更多的精华。到1956年,格雷厄姆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又没有合适的接班人,于是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便解散了,因此,巴菲特不得已只得离开自己的老师。

1956年,巴菲特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奥马哈,并在那里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投资合伙公司,开始了自己为自己打工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