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的陵寝叫崇陵。在清西陵内的金龙峪,内葬光绪帝和隆裕皇太后。崇陵是清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修建的最后一座帝王陵。

按例,皇帝即位后,即派出风水术士去为自己相度万年吉地,唐宋以来的帝王无不如此,可见,陵寝对于帝王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位傀儡帝王来说,这一切能办到吗?

的确,光绪帝虽在位34年,成为清列帝中仅次于康熙帝、乾隆帝,第3位在位时间长久者。但由于他性情懦弱,事事惟慈禧决断,完全生活在太后干政的**威之下。为自己修建陵寝这样的大事谈何容易!一般人,都认为光绪帝生前,朝廷根本没有为他安排卜选陵址事宜。

清官方史料《宣统政纪》中的一则史料,就更加坚定了人们的这种判断: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丙子谕:大行皇帝(光绪帝)尚未择有陵寝,著派溥伦、陈壁等,带领堪舆人员,驰往东、西陵敬谨查勘地势,绘图贴说,奏明请旨办理”。

然而,一些专家并没有就此停止探讨,史学前辈俞进化先生和天津大学的王其亭教授,经过潜心研究,却意外地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光绪帝生前曾为自己择定了万年吉地。

事情发生在光绪十三年。俞进化先生在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意外地发现了一幅《金龙峪图》,图中文字注解是“石柱系光绪十三年三月十四日立”。这就表明,金龙峪这块宝地是光绪十三年选定,并在三月十四日这天立石柱作标记。

光绪十三年是怎样的一个年份呢?光绪帝4岁继承帝位,到光绪十三年,他已经17岁了。这一年,慈禧决定让皇帝亲政。亲政后的皇帝,无论如何该考虑万年吉地的事情了。

慈禧太后则有她自己的考虑。按乾隆帝当年定下的昭穆之制,咸丰帝既葬于东陵界内,作为咸丰帝的皇后。慈禧也在其定陵之旁修建了逾制豪华的定东陵,准备万年后使用。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因病去世后,慈禧太后曾命风水官赴东、西陵相度吉地。但是,若按昭穆之制,父子应分葬,同治帝理应在西陵界内选卜。

但是,慈禧太后的心态,臣子们是再清楚不过了,她想把同治帝葬于东陵,近依自己,以循母子私情。于是,《翁文恭公日记》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

“与恭邸等入,见于西暖阁。皇太后流涕不止。诸臣慰问毕,询两边地势。两邸奏对,语极多。恭邸语意,偏主东边,且谓:‘以理,则九龙峪(即金龙峪)固佳;以情,则臣下不敢言’。圣意遂决定双山峪”。

慈禧以自己的私心,为同治帝选中东陵之双山峪,兴建了惠陵及妃园寝。那么,西陵界内的金龙峪,既风水俱佳,又符合大清祖制,岂能随意放弃?恰在此时,光绪帝亲政,需选择陵址,而光绪与同治属平辈,均为“载”字辈,理应与“奕”字辈的咸丰帝东、西分葬,才符合昭穆之制。

于是,光绪十三年三月七日到十七日,光绪帝侍奉太后谒西陵。在此期间,光绪帝、慈禧太后率众臣登临九龙峪,察看形势,并当即确定为万年吉地,将九龙峪更名为金龙峪,慈禧太后亲自放置石块,作下标记。

查阅档案,金龙峪确实风水极佳,“说贴”中作了这样的记述:

“金龙峪脉起自后祖山,横开左帐,另起高峰,山势庄严,宛如宝殿。由中峰细抽一脉,天梯石磴,阶级分明。递下二三节后,自亥转壬,兀起寿星一山,备具左辅。土金形势,高圆端正。大帐平开,桡掉向前,直送到穴。班排衙列,枝脚整齐。由少祖山再转癸而入壬,每一转必有帐护,再由壬而入癸。山列峨眉,砂分两翼。环围轮转,穴结少阴。其承送到穴之牛角砂,完全脱化,都成朊壤。向立壬山丙向兼亥已三分,丁亥丁巳分金。离水坎山,局参既济,壬龙丙向,象合文明,山势逶迤,有雄峙一方之概;局形端正,综包四势之奇。左列旗枪,右张华盖。水环流而清晏,砂朝拱以伏从。起挟飞鸣,落如翔集。定一尊之全局,无涓派之斜趋。斯实乾坤灵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为诸穴冠”。

这样一处十全十美的佳穴,难怪曾被乾隆、道光、咸丰、同治4朝天子选过,最后与光绪帝结下了万年缘份。

可是,由于后来政局动**,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变故。尤其戊戌政变后,擅权的慈禧太后将光绪帝幽禁瀛台,并一度立大阿哥溥儁,企图取而代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金龙峪工程便被无限期地搁置下来。直到光绪帝三十四年,载湉含恨死去,才旧事重提。

光绪帝虽不是亡国之君,但是,在位的34年中,竟无力为自己修建陵寝。他死后,清朝危机四伏。正值覆亡的前夜,那么,崇陵的修建该以怎样的规制呢?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朝廷下达了关于修建崇陵的谕旨:“谕内阁,载洵等奏,请定崇陵规制一摺。著恭照惠陵规制,敬谨兴修”。

这个调子一定下来,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因为大行皇帝还停棺待葬。惠陵的工程肇建于光绪初季,由慈禧主持。其建筑图纸仿自定陵,规模崇宏,而在用料上则考究地使用了进口的铜铁木。崇陵工程之所以能够仿于惠陵,考之再三,不能不说与当时大权在握的隆裕皇太后有直接关系。隆裕太后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自己考虑,因为万年后,她也将葬入崇陵地宫。后来的历史,证实了这一点。

崇陵工程始自宣统元年(1909)二月,直到民国四年(1915)才竣工,历时6年多。由于工程浩大,承建厂家众多,有兴隆木厂、斌兴木厂、广丰木厂、德源木厂、广和木厂等20余家。工程最忙时,每日上工人数就达到6000多人,真是人山人海。

崇陵工程建造时,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开工两年后,清王朝垮台,溥仪退位,崇陵工程还没有做到一半,就被迫停工了。为此,小朝廷与国民政府谈判,要求继续修建崇陵。当时的大总统袁世凯同意了。并在其《优待逊清皇条例》第5款中规定,“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袁世凯的这一承诺,也算尽了他曾为人臣的一点孝心。于是,崇陵工程依旧继续,只不过承修大臣由宗室载洵换成了国务总理赵秉钧。

起初,崇陵的工程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难题。载洵在其奏折中,阐述详明:

“惟查第一段地宫分位,左右刨深之处,渐露巨石多处,錾打颇觉费力。且性颇潮湿,有无砂水尚难预料。方城地基,土质近似沙石,将来打桩,诚恐不易著手。第二段隆恩殿地基西北角近依山根,迤逦东南,土石深浅不一,打桩试验,施工甚难。第三段殿座之下,亦多见有砂石。第四段自碑亭牌楼门前,以次地势愈低,多有砂石积水……”。

穴中之土带有砂石,对地基稳固会构成威胁。这样看来,金龙峪不但不是尽善尽美之地,还存在致命的缺陷。当年,雍正帝以九凤朝阳山之穴中含有砂石,而将其弃废。但是,气数已尽的逊清皇室再也无力这样做了。崇陵工程只得继续进行。

崇陵的建筑坐北向南,其建筑由南而北,依次为:五孔拱券桥1座。望柱1对。牌楼门1架,5门6柱5楼。神道碑亭1座,重檐歇山黄瓦顶,内有谥号碑一统。马槽沟1道,上建三路三孔拱券桥3座,两侧各建3孔平桥1座。东西朝房各1座,5间,硬山黄瓦顶。东西值房各3间,硬山布瓦顶。隆恩门5间,单檐歇山黄瓦顶。燎炉东西各1座。东西配殿各5间,单檐歇山黄瓦顶。隆恩殿5间,重檐歇山黄瓦顶,其殿内4根金柱,改过去沥粉缠枝莲花,为沥粉盘龙。陵寝门3座。台石五供1组,其花瓶和烛台,一改以前圆式为方式,成为清陵中的特例。方城、明楼俱设,明楼内有朱砂碑一统。大宝顶下是地宫,长长的隧道至金券,共设9券4门。一如乾隆帝裕陵地宫,不过裁去了佛像和经文之设,且石门菩萨显现为男身。

崇陵所用木料,一如惠陵为铜铁操,木质坚硬如铁,是从新加坡进口的上等木料。

崇陵地宫凿漏眼14个,均通于地下两条龙须沟之中,以排除地面积水。即使在大雨滂沱的季节,崇陵地宫也是干燥的。

光绪帝真是一个苦命的帝王,生前倍受慈禧太后的欺凌。死后30年,居然被人盗掘了地宫,劈棺扬尸,仅有的随葬品被洗劫而去。

根据清宫档案,光绪帝的随葬物品尚比较丰富,附录于后:

绿玉佛首簪一支,上拴单挂旒苏一挂,珊瑚圈托二色碧瑶荷莲一件,绿玉葫芦一件,瓜式挑牌碧瑶蓝宝石坠角大东珠一颗,饭块珠八颗。绿玉杵一支,上拴单持旒苏一挂,红碧瑶长字一件,珊瑚宝盖结绿玉荷叶挑牌红碧瑶蓝宝石坠角大饭块珠一颗,小饭块珠八颗。镀金镶绿玉活环圣手折篮一支,上拴大茄珠坠角一颗,红碧瑶莲花宝盖绿玉叶飞珠一颗。镀金镶绿玉活环圣手折篮一支,上拴单挂旒苏一挂,红碧瑶花篮一件,绿玉吉庆挑牌一件,红碧瑶绿玉坠角小飞珠二颗,珍珠十五颗,挺上嵌红碧瑶蝠一件。镀金点翠佛手九莲环簪一支,上镶茄珠一颗,葫芦飞珠一颗。镀金点翠镶玉佛手金九莲环簪一支,上拴绿玉红碧瑶竹梅米珠穗花篮一件,珍珠两颗,真石坠角。镀金镶绿玉佛手簪一支,上拴单挂旒苏一挂,珊瑚花篮绿玉长字红碧瑶喜字绿玉坠角草葫芦一件,小飞珠两颗。镀金点翠佛手九莲环簪一支,上拴镀金点翠花篮红碧瑶坠角珍珠四颗。镀金点翠佛手九莲环簪一支。金镶珍珠佛手簪四支,各支上镶紫宝石二件,绿玉叶单挂旒苏一挂,红碧蝠绿玉花篮紫宝石坠角绿玉宝石珍珠三颗。红碧瑶万福暖手五件,内有三阳开泰一件。各色暖香石子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