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同治帝发难亲叔叔(1 / 1)

同治帝的叔叔很多,但是,这里说的是他的六叔恭亲王奕訢。恭忠亲王奕訢(1833年—1898年),号乐道堂主人,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静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静成皇后。

奕訢曾经是道光帝的宠儿,是咸丰帝的皇位竞争者。但是,他命运不济,当咸丰帝即位之后,他就意味着彻底失败。咸丰帝对他不信任,不重用。这使奕訢郁闷非常,但也没有任何办法。直到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逝热河,奕訢作为咸丰帝最亲近的弟弟,却被排挤出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之外,这让奕訢很伤心,令天下人意外。

奕訢也并非平庸之类,就在咸丰帝去世之后,他经过仔细思索,决定和两宫太后一起,谋夺最高权力,终于在这一年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北京政变”,逮杀了八大臣,奕訢分得一杯羹:授恭亲王奕訢为议政王,在军机处行走,食亲王双俸。从此,奕訢和慈禧一起共同治理天下,大政方针多出于此。

也正因为这样,春风得意的奕訢在仕途上经历过很多坎坷:

一次是与慈禧交锋。在辛酉政变中,奕訢无疑立下奇功,也因此掌握了朝中大权:议政王、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管理宗人府银库、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官衔集于一身。奕訢也因此而忘乎所以,《慈禧外记》记载:“恭王则于用人之权,黜陟之事,不商之于太后,或升或调,皆由己意。凡关于各省之事,亦独断专行。”这样的恭亲王,不是慈禧需要的,一定要除掉而后快。于是,有个御史叫蔡寿祺的闻风上奏,弹劾奕訢。虽然有王公大臣的极力保奏,最终,慈禧还是处置了奕訢。同治四年四月十四日,奕訢带着委屈的心情,跪在慈禧面前,彻底屈服了。于是,慈禧发布上谕:“命恭亲王仍直军机,毋复议政。”拿掉了奕訢议政王的头衔,他的权利被大打折扣。

第二次是同治十三年与同治帝交恶。同治十二年,同治帝亲政以后,为了取悦于母后慈禧太后,决定重修圆明园。但是,由于国力维艰,恭亲王奕訢等极力劝阻,反对重修圆明园。同治帝勃然大怒,在同治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连续降旨,贸然决定黜免恭亲王一切差事,并将其降为庶人。同治帝的这个决定使所有人都大惊失色,包括他的母后慈禧太后。八月初一日,两宫太后赶忙为同治帝收拾残局,下旨:“懿旨复恭亲王世袭及载徵爵衔。”但是,不管怎么样,同治帝和奕訢之间的矛盾是难以弥合了。

此后,奕訢在光绪十年(1884)三月十三日,又遭到慈禧太后的严厉打击。她借口奕訢“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奕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等也被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从此,奕訢更加消沉,虽有复出,但已毫无斗志。

光绪二十四年(1898),奕訢病故,终年66岁,谥号“果敏”,配享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