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同治帝的几位老师(1 / 1)

和清朝其他皇帝一样,同治帝6岁入学。也就是说,他一坐上皇帝宝座,就开始了他的学业生涯。其实,遍查史料,发现小载淳上学的时间比这还要早。《清史列传》记载:“大学士彭蕴章以鸿藻应,得旨,来京供职。仍在上书房行走,十一年三月,特诏充大阿哥师傅。”这就是说,彭蕴章推荐李鸿藻进宫充当载淳的师傅。

当时,载淳的具体学习地点在弘德殿。上书房的制度极严,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令同治帝苦不堪言。而且,他所学功课也是非常多,包括蒙古语、满文、汉语、拉弓、射箭、打枪、骑马等等。这么多的学习内容,是由不同的老师教授的,其中的骑马、射箭,是由御前大臣和乾清门侍卫来充当师傅的,因为这些人经常出入于内廷,比较方便和安全。蒙古语和满语的教授,则要安排亲贵重的知识渊博之人来充当谙达。

那些授课的师傅既不站着,也不跪着,而是和皇帝一样坐着,但是,并非和同治帝平起平坐,而是在宝座的右边给师傅单设一个座位。这样,既方便授读,又分出尊卑。

为同治帝挑选汉文师傅是最费心思的,要选出那些资历深,位高权重,同时还要知识渊博之人,充当皇帝的师傅,才不失去皇帝的颜面。同治帝的汉文师傅有:

李鸿藻(1820—1897),直隶高阳人。咸丰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典山西乡试,督河南学政。咸丰十年,咸丰帝择儒臣为皇子师,大学士彭蕴章推荐李鸿藻,召来京,特诏授大阿哥读书。李鸿藻少年时代就聪明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他17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一年后又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长达50余年的为官生涯。曾历任清内阁大学士和兵、礼、工、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等重要职务。是同治皇帝最信任的老师和汉大臣。

翁心存(1791—1862),江苏常熟人,清朝大臣,道光壬午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学识渊博,深得帝宠。道光朝曾经入直上书房,是绵愉、奕訢、奕詥的师傅。同治元年,再次被启用时,两宫皇太后慎重师傅之选,入直弘德殿,偕祁俊藻等授穆宗读。不久去世,赠太保,入祀贤良祠,谥文端。

徐桐(1819—1900),清末守旧派官僚。汉军正蓝旗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徐桐固守理学,极端排外,支持义和团,庚子之变时自缢殉国,参与编著《治平宝鉴》。同治帝元年,在上书房行走,教授讲解《治平宝鉴》。同治四年,奉懿旨在弘德殿行走,成为同治帝老师。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先后担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任同治帝师傅期间,在弘德殿行走,五日一进讲,於帘前说《治平宝鉴》,两宫皇太后嘉之。

那么,同治帝的成绩究竟怎么样呢?翁同龢曾在日记中记录了已经14岁的同治帝的一篇论文,其中有这样的文字:“治天下之道,莫大于用人。然人不同,有君子焉,有小人焉。必辨其贤否,而后能择贤而用之,则天下治矣。”翁同龢对同治帝的这段议论非常满意,认为他学业大有长进,可以成为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