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一共有3位皇后,即孝贤皇后、孝仪皇后和乌喇那拉皇后。乾隆十三年(1748年),孝贤皇后崩于出巡舟次,乾隆循祖制封乌喇那拉氏为皇后,接替孝贤皇后,主持后宫事务。对于一个深宫中的女子来讲,这本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处一人之下,而万万人之上,这已让当时的其他嫔御羡慕不已。可是,谁曾想到,15年后的乾隆三十年(1765年),那拉皇后随帝第四次南巡途中,却因故剪发而忤怒了高宗,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接着,那拉皇后被打入冷宫,直致死去,也未能使愤怒已极的乾隆帝回心转意。
关于这段史实,大凡研究清宫史的人都能绘声绘色地娓娓道来,是人尽皆知的历史。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善良仁慈的乾隆帝如此决绝呢?我们经过仔细分析,得出了结论:
一、那拉皇后色衰失宠
乾隆十七年以后,一直到乾隆二十年,在这4年的时光里,是那拉皇后的天下。期间,她于乾隆十七年生下皇十二子永璂,第二年,又生下皇五女,乾隆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璟,这一年,她38岁,是她生育的最后一个年份了。接近40岁的女人,再想得到皇帝的宠爱,已经是很困难的了。
从乾隆二十年开始,已经45岁的弘历,开始注意到小自己16岁的魏佳氏,即令妃。他频频地召幸她,于是出现了连续的生育经历六次生育,创下了清宫后妃中生育最多的记录,这年她29岁。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生皇七女,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生皇十四子,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生皇九女,二十五年十月初六生仁宗,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生皇十六子,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生皇十七子,这一年,孝仪皇后已经39岁了。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那些生育的后妃年龄,多在二十几岁到三十几岁之间,也就是说,在此年龄段内,她们是得宠的。否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即使地位很高的后妃,皇帝也会少有光顾。比如纯惠皇贵妃,在她34岁以后,就再也没有过生育,而在此之前,却生育过3个子女。
所以,到乾隆三十年,已然48岁的那拉皇后,无论如何也不是乾隆皇帝宠爱的对象了。已经半老徐娘的那拉皇后,在失去了当年的光华之后,与年轻人竞争,其优势已经不复存在了。
二、乾隆帝想以令妃取代皇后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官方史料,看出些蛛丝马迹。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日,南巡开始,二月初十日,为皇后庆祝生日,闰二月十八日,强行扈送皇后回京,四月二十日,南巡结束,五月初九日,晋令贵妃为皇贵妃,五月十日,皇帝下旨收回皇后所有册封,六月十一日,晋令贵妃为令皇贵妃,行册封礼,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皇后薨逝。
从以上两个人的对比可以看出,这次南巡有人欢喜有人忧。对那拉皇后来讲,成为皇帝和太后打击的焦点,而对于令贵妃来讲,则是其命运的转折点。就在那拉皇后倍受折磨的时日里,令贵妃已深得太后的默许,皇帝也是宠爱有加,在南巡开始后,就在酝酿晋封其为皇贵妃了。皇贵妃的地位直逼皇后,那拉皇后担心早晚有一天,自己会被取而代之。
三、那拉皇后悍然剪发
乌喇那拉皇后嫉妒心太强,心胸狭隘。查清宫档案,乾隆三十年正月的第4次南巡途中,二月初十日,皇后经历了她难忘的生日,皇帝、太后均下旨,命地方为其准备,过了一次较为体面的千秋节。至闰二月十八日,龙舟抵达杭州蕉石鸣琴,早膳照传,其膳单上,皇后的名字尚赫然在目,皇帝有膳品奖赏,可是,在传晚膳时,皇后的名字却用黄签给盖住了。事情就发生在早膳之后。
根据后来发生的事情分析,这天应是皇帝、太后同皇后预商了关于晋封令贵妃为令皇贵妃的事情,皇后听后大受刺激,预感事情不妙,因而先是强烈反对,接下来是企图用过激的行为来刺激皇帝和太后,那就是剪发抗议。可惜,弄巧成拙,乾隆帝当即震怒,不仅没有收回成命,反而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将皇后强行护送回京,事情发展到两难的地步。皇后从此被打入冷宫了。
那拉皇后不顾大局,莽撞行事,悍然剪掉头发,触怒了乾隆皇帝和他的母后,结果大倒其霉。这里解释一下,那拉皇后剪发,是披散开头发,扔掉首饰,剪掉耳边一绺头发,按理,只有皇帝和太后死去,皇后才这样剪发,那拉皇后此举,无疑触怒了乾隆帝母子。
那拉皇后从此失去宠爱,一年后,在冷宫中去世。乾隆帝余怒未消,严厉地下旨,减杀那拉氏的身后大事:“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一个堂堂的皇后,死后却被降格丧葬规模,这是罕见的事情。
其实,那拉皇后的丧事远远没有达到皇贵妃的标准,遭到了极不公正的待遇:
①摒弃于帝陵地宫之外。
向例,崩于皇帝大丧前的皇后,都按制葬入帝陵地宫之中,这是清陵一条一成文的规定。康熙景陵就陪葬有孝诚、孝昭、孝懿、孝恭4位皇后,而乾隆陵寝地宫之中也已将孝贤皇后葬入其中,还祔葬了慧贤、哲悯、淑嘉3位皇贵妃。身份尊贵的那拉皇后理应葬于裕陵地宫之中,可是,却将其摒除于帝陵之外,葬到了皇贵妃地宫之中。
②降低丧事规格。
既是皇后位号尚在,又以人死为大的原则,那拉皇后逝后,理应以皇后之礼下葬,可是乾隆帝下旨以皇贵妃之礼入葬,降皇后国葬之礼为家葬,所有丧事由内务府承办。为此,御史李玉鸣愤然上奏,言及内务府办理不周,应行改由礼部,按国丧办理,结果被贬谪边疆。
③葬地不明。
乾隆后妃的葬地,包括地位低下的贵人、常在、答应等位,其葬地都记录明确,尤其在官修的《昌瑞山万年统志》中,标记尤为明确。可是,那拉皇后的葬地在当时的丧事档案中,都没有留下记录。致使当时的许多人和后人都不知其葬身何处。只是在光绪十一年,守陵官员所写的《陵寝易知》中,作了简单的标记,才使我们知晓了那拉皇后的葬地。
④不给谥号。
谥号是朝廷颁给的,上自皇帝,下到命官死后的特殊封赠,是考察其一生功过后的盖棺定论,对死去的人来说非常重要。乾隆地宫中的几位皇贵妃死后都有谥号,而那拉皇后死后却没给谥号,使后来凭吊之人无所适从,实在是最严厉的惩罚了。
⑤不设神牌,不享祭。
清制,凡妃以上等级的嫔御,都在享殿中设有神牌,上书后妃名号,每当祭日,便请出神牌,行礼享祭,这是最为严肃的政治身份和待遇。然那拉皇后在葬地中不设神牌,一年四季无享。
⑥棺具质量低劣。
清宫后妃的棺具,在称谓上会因等级不同而大有差异,帝后称梓宫,皇贵妃、贵妃、妃、嫔称金棺,贵人以下称为彩棺。而那拉皇后的棺具,在档案中却被称为金棺,而且质量低劣。档案记载:“营造司成造金棺一分,领取杉木见方尺五十九尺七寸二分五厘。”说明皇后金棺是用杉木成造的。而《钦定大清会典》规定,皇贵妃以上主位棺具由金丝楠木成造,由此看来,内务府并未遵旨按皇贵妃之礼葬之。
⑦出殡抬棺,场面极为冷清。
皇后死后,虽降为皇贵妃之礼,但其场面也应是很隆重的。因为《大清会典》记载,皇贵妃出殡抬棺杠夫用96人夹杠。而档案记载那拉皇后金棺出殡,“运送金棺雇夫六十四名,每名银四分,共银二两五钱六分。”查《会典》,用64名杠夫舁棺的等级为贵人等级。那拉皇后的丧事从制棺、出殡到下葬,共销掉银207两,还不及皇后大丧时焚化的纸锞银两,真是冷清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