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太杂,纵想未来也枉然(1 / 1)

在一个没有信仰的企业里,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员工的心念太杂,这样的企业就很难形成凝聚力,也就谈不上有多么长远的发展。

顺丰之所以能够做得如此成功,就是因为顺丰人有着坚定的信仰。顺丰人的信仰就是王卫创造的企业文化,王卫在一次访问中道出了其中的因由:“一棵大树,露在外面的树干和树冠能否真正经历暴风雪,还是取决于它深入土壤的根系是否扎实和健康。我相信,只有公司内部先做好了,只要我们内部对顺丰的企业文化形成了一种信仰,那离外部对我们的信仰也就不远了。”

地产大王潘石屹曾说过:“工作时要进入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状态应该是平静的、忘我的,在外人看来是有点孤独的,但自己内心是喜悦的。而破坏这种状态或者使人不能进入这种状态的情绪是浮躁、嫉妒、虚伪和仇视。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说,‘做每件工作都是一次祈祷’,我想这是对工作状态最确切的描述。如果把每一件工作都当成一次祈祷,工作就不光是赚钱养家糊口的手段,工作的过程也会成为一种精神的享受,工作的成果就会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作品。”

潘石屹的建外SOHO是由日本的山本理显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潘石屹对这个设计事务所的人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人工作的区域十分整洁,没有人大声喧哗,也没有人打电话,大家都在紧张而忙碌地干着各自的事情。这些人神情专注且精神饱满,从他们身上,潘石屹丝毫感受不到在通常情况下工作带来的压力与烦躁。

后来,随着工程的进展,设计事务所的人被安排在离施工处不远的临时建筑内。潘石屹来查看工作进展时,内心十分诧异,他们每个人脸上的神情还是一如既往的专注,丝毫没有因为糟糕的工作环境而发生一丝的改变。他说:“他们就像在祈祷,表现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我非常愿意加入到工作中来,以工作来祈祷获得更好的工作。”

把工作过程变成一种信仰,潘石屹认为这是建立在充分领会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基础上的。如果多人一同办公,要达到这种近似祈祷的状态,需要同事间的相互尊重。安静的氛围靠一个人是维持不来的,只有每个人在他人工作时不打搅,相互谅解才可能达到。同时,如果个人达到了这种状态,也要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喧闹,都能专注自己手头上的事情。

把工作当成信仰,是一个优秀创业者必备的良好品格。不少人每天处于忙碌之中,效率却不高,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干,而在于他们没有把工作当成信仰去经营。

马云在提到阿里巴巴公司的时候说:“有效的员工管理就是能让员工对工作,对企业目标产生信仰。我们这家公司最值钱的东西是我们把使命感和价值观看得很重。7年前,达沃斯在讨论社会责任感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心想这些老外,钱都没有赚回来搞什么社会责任感。后来越听越明白。三年前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两个老外化装成记者,突然向我扑了过来。他们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抗议!反对在淘宝上卖鱼翅。当时我也很冒火,但最后我承诺个人不吃鱼翅。后来我们就在淘宝上封杀鱼翅,阿里巴巴上不能卖鱼翅。这个政策,得到了年轻人的支持,也得到了网友的支持,业界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果你希望你的企业有未来,就请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只有这样这个企业才能走得远。制定公司政策不是为了取悦员工,取悦客户,是为了做正确的事。”

马云认为自己是阿里巴巴使命感和价值观的守门人,他说企业文化绝不是靠几本杂志和墙报来创造的,企业文化是靠点点滴滴的行动积累起来的。

他说:“人没有信仰是很痛苦的事情。如果你加入一家公司,这家公司不告诉你他们所信仰的是什么,这就是家不负责任的公司。”

马云认为,“我不是老板,老板是客户,我们共同为我们信仰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打工。客户第一,诚信,敬业,**,拥抱变化,团队合作。我们最独特的就是拥抱变化,在变化中求生存。什么东西对社会好,对客户好,我就拿来用。拥有一颗拥抱变化的心,但坚守自己的信念。”

马云认为,做企业和做人一样,一定要有信仰。“仰”就是对明天和一切不可知的东西的敬畏。世界杯上,德国战车一路杀进半决赛势如破竹,赛前也是信心满满,本来以为稳赢,结果还是输了。这就说明,对不可知的东西还是需要充满敬畏。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始终要感恩昨天,创造今天,敬畏明天。

王卫同潘石屹、马云一样把信仰当作支撑企业发展的灵魂,在创业过程中坚守原则,用专注把信仰贯彻到行动中。虽然有的时候看似吃亏,但是却守住了企业的根,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