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零极限健康静心”三部曲之三(1 / 1)

生命禅 吴云艳 1061 字 5天前

彭江涛(国学专家、心灵导师)

静心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境界”。虽然我们很多人都参加过净心和静身,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根基不同,各人的努力也不一样,所以,人们静心的境界层次差距很大,这就将达至不同层次的境界。

境界就是在静心过程中,你每一次进步都进入的一种状态。静心也有其一种标准,有道德文化标准,也有心灵修行标准。境界还包括对事物认知的态度、价值观的修正与重建……这些状态都可以通过测评体系进行考核。通过测评体系,可以了解我们身心的和谐状态,个人与社会和谐的状态,身心不和谐的原因、应该如何走向和谐。如果没有这个测评体系,静心体系就很难完成。

进入“境界”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我拿汽车和司机的关系来举一个形象的例子——

觉知前你是司机,你跟车纠结在一起,人车合一了。你身在车上,会被塞车、被路边的风景等等所干扰。作为司机,你为车而存在,你的生活围绕车而运转,为了开车而开车;为了这个虚假的车在脱贫的道路上活着,为车的荣誉而战斗,为车的存在而付出等等……这就是我们的人生!我们是车的奴隶,我们是生活的奴隶。当某一天你突然意识到:车就是车,我就是我,我不必为这车而活着。

然后,你就会有意识地尝试着从那车里出来……出来后发现我跟车不是一回事,我可以为了很多有意义的事而活。我们曾经错误地认为我们自己就是车,车就是我们。虽然别人叫我们司机,但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车和司机是合一的。我们一直只站在车的角度去思考,从来没有跳出过车的概念。但有一天,司机下车了,突然发现:原来我是人。明白过来以后虽然我们还要上车,但再上车以后,我们不再刻意去追求人车合一了。也就是说,不再被生活中这些所谓的烦恼而困惑。比如堵车,油价上涨……我们不再为车而活,我们开始为自己而活。

再上车以后呢?我们可能还会有新的烦恼。虽然你已经明白你就是你,但上车以后可能还会有思维和行为的惯性,还会有新的烦恼。但这些烦恼又会给我们下一次下车提供一个觉悟的过程。等我们真正放开、想开的时候就是人和车的最终分离,这时我们就返璞归真了,我们不在乎车是否会坏掉,我们已经完全脱离了车。

觉悟也一样,或许是一句话就让你拨开迷雾见阳光!或许合上书的一刹那,你突然间有一种感觉:哦,原来如此。那如此是什么?你还是说不清楚,但是你开始走向了觉知的旅程……

刘杰(资深中医师、身心灵研究者)

讲到“境界”,记者在采访棋圣聂卫平的时候问他:围棋的棋手怎样才能不断提高水平?是不是有些人到一定的水平就上不去了呢?上不去的“坎”在哪里?聂卫平回答说:真正到等级的棋手决定他水平能不能往上走的不是技术,而是“境界”。

聂卫平所说的“境界”是什么意思?我这里讲另一个棋手的故事——

吴清源先生是中国的围棋大师,有一次在日本跟一个日本第一流的棋手决战。那个日本棋手肩负着日本棋界的荣誉,如果败了就意味着整个日本棋界败给了一个中国人。所以,决战时他怀揣着一封辞职书,说如果败了,就不再日本棋院担任棋院的理事长,因为没有颜面代表日本棋界了,应该谢罪。所以他是揣了这个辞职书参加的这个棋战。

而对于吴清源来说,是一个中国人,孤身一人在日本,如果说他输了证明他水平不行,连吃饭都成问题。有人就问,您怎么来准备这么一个生死攸关的棋战?吴清源说,平常心。不管我是胜还是负,也不管这个胜负对我的人生会产生什么影响,这盘棋在棋的层面跟别的棋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我的存在,我只是坐在棋盘前下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能以一颗干净的心、安静的心去下好这盘棋,最后他胜了。

那么这两个在技术层面没有太大差别的棋手,如何决出输赢的呢?有评论说:其实这盘棋还没有开始的,那个日本棋手已经输掉了!因为他输在境界上了!他把很多名利、进退、荣辱掺杂在棋里了!他不是大师,只是一个俗人。所以,即使他这盘棋赢了他还是输掉了!这就是境界。棋手如果把棋当成一个饭碗,说我赢了这盘棋我就能拿多少奖金,这个棋手在“境界”上必然是有限的。

所以,谈到“境界”必然要回到原点,回到起点。前面谈到的“净心”,如果你的心被名利“染著”得很厉害的话,很难达到多高的“境界”。因此,人最终还是要看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境界”,而不是说其他有形的东西。

我理解的所谓的“境界”,依然是人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不一定在我们这个有形层面上制定标准。比如我和一个记者聊天,如果我身心很自然、很舒适、很安详地去喝这杯水,不去想任何的事,我们就是在聊天,这其实也是一种“境界”。但是如果我在和记者聊天的时候,满脑子都在想通过这次聊天我多长时间能出名?通过出名能够挣多少钱?通过挣钱能满足我什么样的欲望?沉溺于这些,就很难称之为“境界”了……

吴云艳(零极限健康静心文化系统创始人、作家)

“境界”是什么?它可以是一套有关净心、静身、境界的测评体系,也可以是我们精心设计的一整套科学的测评标准和量表——可以根据每个人静心的状态、效果进行打分,帮助静心者不断提升。

但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命的价值取向,同时还是关心静心或正行走在静心旅途上的人们对静心、对生命的点滴感悟和分享……

“境界”就是“生命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