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开始撰写我的小说《走进你的心灵静心屋》,我的几位朋友从我动笔写这本书开始就一直一个接一个章节地阅读我的初稿。也许是因为我小说里的人物命运触及了他们的心灵,也许是我导入的那套国际心灵理论让他们觉得耳目一新,我想更多的是每一个人生活在目前物欲横流、情欲泛滥的社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都感觉到一种心灵的紧张和压力,再加上一些情感的纠结,经常无法释怀。在工作单位每天还得用一抹白领的潇洒,扮演着职业的角色。
针对几个看过我静心小说的朋友,针对我的小说《走进你的心灵静心屋》以及我的系列静心、和谐、健康书里涉及的生命和静心话题,我进行了一次跨时空的信息交叉互动的有关生命和静心主题的对话。作为各方信息的交流和转换中心,我同时又以“零极限健康静心”文化系统创始人、“零极限健康静心网”创始人和作家的身份,与国学专家彭江涛以及资深心灵禅修专家兰峰等老师,与几个外企白领进行了对话。这个跨时空对话进行了半个多月……
张小姐:职场上没日没夜地奔忙,觉得身心疲惫。但是偶尔停下来想休息一下,却发现念头纷至沓来,一刻不停,充满着喧嚣,同时充满着空虚。身心疲惫的时刻,多希望自己能拥有一片宁静,一种身心彻底的放松,一种心灵的自在啊!
吴云艳:拥有一个让你的“心”回家的地方,拥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心灵家园”,也就是我们说的“心灵静心屋”。
王小姐:怎么才能构建我们的“心灵静心屋”,拥有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让我们的“心”回家呢?
彭江涛:首先搞清楚“心灵静心屋”是怎么产生的。今天的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压力大,人们需要解压,寻求内心的清静。比如练瑜伽、禅修,帮助自己实现静心;或者走进大自然中,到雪山、草原、海边和森林中去,亲近自然,跟自然进行交流,也可以产生一些静心的效果。
我们打造的“心灵静心屋”,可以充分体验零极限健康静心的文化……这种静心又是为我们都市人打造的,直接、便利,把内和外在一个平台上完成。第一你不用走出去了;第二你走进静心屋的时候我们的静心过程不是单一的,而是共享的。我们的“心灵静心屋”打破了人们观念中的所谓静心的一种相对单一、静止的状态,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地表达状态。
张小姐:如何走进“心灵静心屋”呢?所谓的静心是不是就是打坐、冥想呢?
彭江涛:学佛的人可以通过冥想和禅修等来达到静的状态,而我们的“心灵静心屋”可以从心情上调整到这个状态,这种状态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它脱离了宗教思想,脱离了世间观念理念的束缚,我们先从调“心”入手。
张小姐:吴女士为什么想起来去做静心呢?你提出的构建人的“心灵静心屋”是出于怎样的想法?这是你作为作家的想象呢,还是真的能为我们打造出一个真正的“心灵静心屋”的深刻内涵给我们?
吴云艳:关于第一次静心的体验我是2009年4月在一个企业家静心训练营里做的,但我个人有关静心的心灵体验已经有很久了,虽然以前不懂“静心”二字,但一直以一种想摆脱人生纠结和困扰、摆脱焦虑、摆脱烦恼的心理调整方式在进行自我调节。这几年通过大量阅读心理、心灵图书,同时有机会通过采访大量的医学、健康、国学、心灵、心理、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专家,采集了这些来自专业领域的有关生命哲学和身心健康的专业思想、方法,在学习和“访道”的过程中调整、修正和重建自我认知的价值体系。
记得三年前那个七天的静心训练营里,我第一次真正地从生命层面触摸到了“静心”二字的生命内涵。当时没有人说教,甚至要求你禁语,但是所有的游戏和心理剧都指向了你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觉察”和当下的心灵体验;激发你关注“当下”身体的感觉,关注你“当下”那一刻内心的感受;一次次激发你“当下”那一刻了知自我的内心喜悦。那次体验我明白了,原来人的心在“当下”哪怕只是短暂的片刻,只要放下了、放松了、觉察了,其实什么也不用说,就可以感受到来自内在的声音,感受到内在的一种喜悦和自在。可以说那次静心营体验是我走向静心道路的一个引导师。
回来后我就开始大量看有关心灵的书。这是我自大学毕业以后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带着内心强烈的渴望,去贪婪地吸吮着这扑面而来让我应接不暇的似乎是来自老天的智慧……这开启了就一发不可收拾的智慧魔盒仿佛蕴藏了无限生命的宝藏,把我带进另一种前所未有的对生命的感悟状态。过去看这类书,一看到过于哲学的内容就感觉生涩、味如嚼蜡,常常翻几页就扔下。而这次看书好像有天神点拨,我身体和心灵的每一个细胞都打开了灵敏天线的触觉,我的每一个毛孔都仿佛触摸到生命中静心的感觉、静心的气息;我的整个人每日哪怕只看十分钟的书,其中的字句都会打通我的生命触觉……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神奇而美妙的体验……
在这种文字与生命智慧融为一体的体验中,我突然有了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我想把这种生命奇妙的感觉写出来!于是我开始创作《走进你的心灵静心屋》。这是一个智商聪慧却生命懵懂的女人的心灵成长故事;是一个女人在情感婚姻挫折中借由生命的“悟道”为自己构建的一个“心灵静心屋”,通过突破自我,走出心灵的桎梏,重塑全新生命的静心故事。但小说一次次因为我自身对生命认识的局限,难以突破自我而停笔……虽然我已经用两年多的时间学习,掌握了大量的静心知识,但对于生命更深层次的认知,以及更深一步的生命静心之路该怎么走,我依然迷茫……身为作家,我完全有能力用编故事的方法完成我的心灵小说。但是我不能!我的作品永远是我灵魂的一扇窗,既然是一部心灵作品,我不想用我作家的写作技巧去“欺骗”我的读者,哪怕这种“欺骗”是在文学的形式下。于是在随后的差不多三年时间里,我通过“访道”,采访了三四十个国内专家和高僧大德,吸取他们的生命觉悟,我要通过寻访他们的人生智慧,找到我的生命感悟,找到写作的源泉。如果我没有感悟生命的本质,又如何通过小说引领人们走进“心灵静心屋”?采访的过程是一个心灵洗刷的过程。对每一位专家的采访和写作都能**涤我的内心,帮我排心毒。我希望构建的心灵静心屋也在对专家高师的采访中渐渐清晰起来……
这两年,我先后出版了《静心·健康》《和谐静心身心灵》《零极限健康静心》等八本有关生命、静心和健康的书籍,这些书籍为我倡导的“心灵静心屋”的构建创造了基于国内权威身心健康专家的思想精髓、深厚理论基础的和谐静心文化系统。
张先生:如果我们现实生活中果真有一个实实存在的“心灵静心屋”存在,你能给我们描绘一下它的形态吗?是人间的仙境吗?
吴云艳:“心灵静心屋”不仅是为我们打造一个文化系统,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在现实生活中让大家看到、感觉到、体验到我们“心灵静心屋”的和谐、静心、健康的文化内涵……
现在请轻轻眯上眼……
走进的“心灵静心屋”……你看到了蓝天、白云在你的头顶轻柔地舞蹈;你看见绿草、原野、花儿在你的脚下绵延;你看见眼前充满生命能量的岩石托起飞扬千尺的瀑布,向你展现着生命的能量……你听见古琴缭绕,古筝悠扬。春江、花月、书斋,坐看云起,行至水穷,云水禅心,拈花微笑……你会闻到浓郁的传统国学深沉优雅的味道;听闻古代宫商角徵羽的袅袅五音;你会体会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的生命体现……
你的身心滋养在低频率的风声水声鸟鸣和松涛声;大量的绿色植物和新鲜氧气孕育着你的能量;生命之水和子午流注果蔬吧净化你的身体和心灵……每一个走进“心灵静心屋”的人都能够进入一种天地人浑然和合的自然状态,仿佛飘然游走在世外桃源……
王小姐:真不愧为作家,面对这种描述我们的身体都仿佛涌动着一种生命的能量,我们的心都不由自主地为身心和谐的生命充满着一种渴望,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一种幽美的宁静……
彭江涛:静心是随时的。我们的心灵需要随时维护。构建了我们的“心灵静心屋”,就帮助我们释放和纾解我们内心的不安、焦虑或愤怒,为我们增强生命的能量。静心既是一个独善其身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分享的过程。
静心不仅仅是为了“静”,还要能够“动”——静我们的心,付出我们的感恩。我们每个拥有“心灵静心屋”的人,都愿意感恩社会,对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心灵静心屋”不是让人进入所谓的看破红尘,进入事不关己状态。
我们的“心灵静心屋”要帮助那些热爱生命、关注身心健康的人们找到全新生命的方向,修正导致不良命运的价值取向,重新塑造、整合和优化生命的全新价值观,帮助人们成为自己身体和心灵的“觉察者”。“心灵静心屋”是一种自我能量的释放和回归。
钱小姐:静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没有理论基础是很难称其为文化的。
吴云艳:静心是一种方法论,有着深厚的国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医学甚至宗教的理论基础。静心可以指导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比如说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让人们了解各种心理疾患的原因和改善的方法,让人们了解净心是静心的基础。不仅树立静心的观念,也要进行静心的实践。再比如从生理学角度让人们了解影响心灵的疾病如何导致身体的疾病,了解净心、静心然后才能静身,才能身心合一进入“境界”。不仅让人们了解如何预防身体“未病”的方法,同时让人们通过美好心灵的塑造,预警心灵心理层面的“未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身心合一,生命的预警、预防和调理,为人们提供身心健康的专业的方法。我们要提高幸福指数、快乐指数,让不快乐的人快乐,不幸福的人幸福,让快乐幸福的人更加快乐和幸福。静心文化不仅静心、静身,还静意……
张小姐:说说心灵吧……我最近内心情感很纠结,“心灵静心屋”能怎么帮助我打开心灵呢?
彭江涛:好。我们就以张小姐来设置一个虚拟的情景……张小姐是一个优秀的职场女强人;职场风采伊人,但是她从未倾听过自己内心的声音,也不愿意倾诉自己的内心;她的内心藏着复杂和矛盾,身上披着本能的屏蔽和保护,带着很多对心灵层面似信非信似是而非的“认知”和提升心灵的渴望走进了我们的“心灵静心屋”。
我们的心灵老师架起了友善但是不矫饰的心灵沟通桥梁,邀请她大胆地走过来……她带着渴望却又掩饰着内心的恐惧,犹犹豫豫地向老师走过去。本能的自我保护,让她欲诉说还休,在心路历程的表达中,她貌似口若悬河,却把一颗心在遮遮掩掩中撕扯得支离破碎……不料,老师沉静自若地把她掩饰的思想一一不漏,一一点破了。
静心需要面对真实,生命需要面对内心的恐惧。老师的话振聋发聩,她浑身战栗。她感觉被穿透、感觉被脱光衣服般,本能地觉得面子全失,本能地竭力辩解,本能地捡起被扒掉的衣服想尽快一一披挂起来……但是老师又说:生命欢迎美丽也接纳丑陋。老师娓娓道来,智慧之语再次点破她自我的要害;老师步步紧逼迫使她面对自我,终于她对老师心悦诚服,盔甲全卸。紧接着委屈情不自禁地从心底泛起……她开始敞开心扉倾诉,心灵不再因为暴露内心世界的丑陋而羞愧。渐渐地,她感受到放下后内心无比的轻松……
静心的老师作为静心路上的实践者,耐心地倾听,谆谆地诱导,心甘情愿地为渴望重拾静心、找到真我的人们,充当心灵诉说的“垃圾桶”,每天接纳形形色色的“垃圾”,然后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清理这些心灵垃圾。
张小姐打开“心门”后找到了自己那颗已经被层层“小我”禁锢已久的“心”;也找到了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喜悦。内心的无拘束呈现后,她感觉自己一直喧闹不已的心开始渐渐平静了下来……一种对静心发自内心的渴望从心的最深处升起。
长期工作劳累使她患有很多职业慢性病,也影响了她的情绪和心态,于是她开始走进第二步“静身”。老师先教她去感觉自己的身体,有意识地培养对身体的觉知,学会和自己的身体对话。结果她发现,当她学习倾听了心灵的声音后,也学会了感觉自己的身体,开始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她的身心开始走向融合。因为她去掉了很多过去心灵心理层面的毒素,一些因为心理压力导致的慢性病也调理好了,身心调理的效果比以往所有单纯的养生保健美容效果都好。
当她感觉自己基本进入“静身”状态后,似乎进入了一种特别的、一个前所未有过的状态,有点像老师说的一种深层静心的生命“境界”。
她和老师进入深层生命状态的探讨……
老师把她带入一种纯净的心灵状态……她仿佛推开一扇门,进入了一个宁静、祥和、唯美的世外桃源……她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大自然的景观,她感觉到一种内心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安详自在。森林里弥漫着的充满灵性生命的氧气……还有松涛声、鸟鸣声、风吹树叶的刷刷声……周围有声无声的一切都似乎充满着生命的灵性。她突然感觉自己“化”了……“化”作了森林的一分子,自然的一分子,宇宙的一分子……她仿佛感觉自己就像阿凡达,拥有一切“有”的体验……她美妙地无意识地坐化在自然和宇宙中,出现了很多幻听、幻视、幻觉……
这时老师的智慧之声想起来:这种幻听、幻视、幻觉并不是静心,而是一种“零”状态中的碰撞,你看到的好的坏的都是幻觉……老师再一次打破她的幻觉,让她去找寻真正意义上的“零极限”那个点,就是“心”不动……她终于体会到了这种“心”不动的状态,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静心的境界……
恰恰她那天下午要参加一个很重要的国际商务谈判。这个合作有几家竞争对手,谈判几经波折,结果生死未卜。所以她这段时间一直表面平静,但内心焦虑,唯恐失去订单。
那天上午,终于第一次触摸了深层身心融合状态的她,在**迭起的谈判桌上目光和态度流露出波澜不惊,向谈判对手呈现了一股少有的定力和安详,把对方的商务谈判高手给震撼了。最终,她顺利地拿到了这个订单。事后一个最强势的竞争对手问她:张小姐,为什么你最后能力挽狂澜?她说:因为我真正找到了我内心深处的“静”……
张小姐:这样的生命静心听起来很震撼啊!好像全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静心,比如瑜伽、打坐、冥想、内观……
吴云艳:生命的静心不仅仅是瑜伽、打坐、冥想和内观,而是生命的找寻!
张小姐:我们对静心之所以有感觉,就是因为我们想静心,也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调整自己的心情心态。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今天刚做完静心了,觉得心态调整好了,明天可能又会和老板或爱人纠结出一堆的心理毒素。白领们哪个不是白天职场作战,回家还要面对很多的家庭矛盾甚至感情纠葛?有时候说心力交瘁一点不为过。
吴云艳:怎么才能静心?古人说“格物致知”。“格物致知”来自于《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古人对此有太多的注解。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熹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糊涂。再往细里理解,“格物”,就是要使自己的内心对性情欲望的需求做到无过不及。如欲之大者,食与色,贪得无厌,则使身心世界落花流水,害己深深;禁绝枯守,也使心灵境界如荒坟古墓,冷酷麻木。故君子之生,于本性之欲望,发乎情而止乎礼。此为格物欲之物,能在心性上无过不及,则为修身有道。天地之事物无穷,一人之知识有限,所以,格物欲是君子之必修。有了“格物致知”,静心以后就可能反过来找到自我,才能化解情绪,找到健康,这就是人们的诉求。
王小姐:其实我也上过一些心灵课程,在课程中感觉挺好的,很快乐,也放下了一些纠结的东西,回来也能管几天用。但是我们通过静心改变了,并不意味着我们周围人的改变。等到我们上完课程回到现实生活中,你会发现你周围的人,丈夫、父母、孩子、同事……他们还是那种思维,当你以一个静心人的心态和他们沟通时,他们可能还是会拿过去的沟通模式对待你,依然会给你很多负能量、负信息。他们的负性能量信息如此之强,而你的静心动力远远抵抗不过,以至于你第一次遇到挫折,你说我是静心人,我忍着;第二次你去打枕头发泄情绪;第三次你可能会被吸进对方负面磁场的“黑洞”里。你沮丧地发现静心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距离是那么得远,如果自己和对方没有把各自的内心真正清理干净,仅仅靠“静心术”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静心……
兰峰:你们这种静心呢,只是在“动”和“静”两者中取了一种状态。如果你们一直“静”,当然是美好的,你们发生的污染是因为你们“动”了。就是说,这个“静”是帮不了“动”的,“动”就是“动”,“静”就是“静”。如果你们“动”的时候正好在高山流水的地方“动”,可能还能增加你的美好;但是你们“动”的时候,如果刚好是在一个污染的地方,那就麻烦了,你们是亲人,会互相“染着”。比如江水和海水,只要一通,就会相互“染”。心一通,也会“染”。我们跟这个世界的“气质”,只要一相通、相感,就会互相感染。所谓的“出淤泥而不染”,用的是“心”。
我们说,佛怎么会不受污染呢?佛用的是什么“心”?是一颗非动、非静的心,一颗出尘的心,一颗天然的心。其实这颗心我们每个人的心底都有,虽然大部分人这颗心还没有觉悟,但它有非常美好的最天然的品质,就像我们人间的美玉。道家称这种状态为先天状态,非常稳定、不受污染的状态;基督教是通过圣灵回到这种状态,他们称作与神修好;我们的佛世界,一般把它称为清静光明,一尘不染;这个尘主要是指昏暗的浊尘,我们只要出离了不真不善不美,就能从这个污浊的尘埃中把你的心静下来,静到你要穿透……穿透这些昏暗的、污染的尘埃。这些昏暗的、污染的东西来自何处?来自于我们肉体里的血气,就是组成我们这个肉身和我们心中血气的这种气质;就仿佛带着一个墨镜来看太阳,它永远是昏黄的、暗淡的。我们静心就是要穿透这一层乌云……
但是我们这个静到底能不能穿透?只有穿透了我们才能够出离。这个静下来和穿透出离,在方法上有一个觉悟的过程。不是说我们简单地打坐,我们努力求静,我们拼命去静,我们就能穿透它。真正的功夫在禅定之外,要觉悟,要看破才能放下。
彭江涛:这里有个静心的动机问题。你内心深处还有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名和利还是包裹着我们那颗渴望“静”的心。只有把这些不净的东西洗掉,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会静心。现代人的欲望太强了!如果能把欲望相对降低一点,心就会静很多。我们做事发心一定要正;一旦发心不正,就不干净了,烦恼也就来了。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因为想法太多了!把别人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者,称之为“儒”。人际关系中。我们恰恰应该从“儒”入手,去满愿;你经常去满别人的愿,你就是有道德的人;你经常去满别人的愿,你就是别人的贵人。当然我们要满的是“正愿”,不是无度的愿。当你主动、无私地帮忙别人而不求回报时,你周围的状态就会发生改变;你主动帮助别人,别人也一定会主动来帮助你。也许你坐公交车给人让了一百次座但没有人给你让座,你不用沮丧;当有一天你身体不舒服时,突然就会有人给你让座的。这就是你在第101次得到的回报。投资也一样,前期你一直在付出,但一定会有第101笔钱进来,这就是投资。
一个走进静心屋的人一定要知道,你所获得的真正的静心不是要你全部向内收敛,不是要你像个刺猬一样蜷缩起来,而恰恰是要你无限地释放;当你释放出以后,心就非常静了。你没有不静的地方了,心无挂碍!如果你连别人的一个眼神都在意,怎么可能静?实际上,静心屋是一个从内敛到外放的过程。国人喜欢内敛,生怕别人看透自己。这个世界没有人愿意被别人看透。静心后我们才知道被人看明白没有什么不好;武术的最高境界就是门户大开,你摆任何姿势都有破绽。
王小姐:那是不是说人还是要放开自己,不要防御意识太强?
彭江涛:今天人和这个社会之所以格格不入,就像我们的房和车都安上了防盗锁、防盗门、防护栏,我们把自己的家的每一个与外面交流的出口都锁起来了。我们的心也处处防御、处处封闭。打隔断,刷卡,门禁……我们在用一个字来处理——闭。我们中国落后是因为“闭塞”,成功是因为“改革开放”。今天我们感恩改革开放的时候,要明白如果我们不开放自己是很难成功的。人心有多大,事就有多大。世界上最宽大的就是心,有容乃大。所以我们构建了“心灵静心屋”,这会成为静心文化的传播天使,能做很多服务于社会的事情。静心文化永远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基础,“明明德”能培养我们的道德。
兰峰:静心最简单的一步就是把你的心转成正向的风光。当然这要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既然不好的东西能把你搞坏,当然好的东西也能把你变好。所以,如果我们自己造不出好梦,那我们就想办法找到这样的好风光,然后进入它的“气质”,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去体会美好风光……包括欣赏美好的画面,接触好的人,听好的音乐,读好文章,读圣贤的经典……这些都能帮助我们的心进入一种美好境界,让我们的“心”仿佛进入天堂,进入胜境。如果我们眼睛看的、耳根听的、鼻子闻的、意识思想的、身体触摸到的都是美好的事物的话,我们的心灵和生存小环境,都会变得清朗和美好。这也是我们创造文明自我和文明社会的过程。
吴云艳:兰峰老师给我发过很多心灵感悟有禅意的诗,给了我很多心灵的启迪。其中有三首让我在一次心灵纠结中“顿悟”——
诗一:黑暗所以被点亮,是心带着黎明冲出来光芒。黎明就在灰烬深埋的炭火,在放弃了生的执著……由向外绝望的寻觅,掉头转向本心;忘却解下一切身心世界的刹那,无边黑暗的虚空,忽然闪现本觉得光明……
诗二:在这陌生的地球,找不到你熟悉的星空……情与心不相知,心与心遥隔。高远的灵,透不过人间尘浪,家在秋冬的落叶迷失中……缥缈,不见光在尽头;沉渊,没有温暖止住堕落……
诗三:有二石,一为台阶,一雕佛像。台阶愤愤不平,同为石,何故吾日日被人踏,汝则日日被朝拜?佛像曰:汝知吾何以成?台阶惘知。佛像曰:千刀万剐……自上修道路,常挨刀!已被剁三十年,若为人心,早寒透而阴硬!诸法子难以承受,因未真发菩提心……道心或大菩提心始乐此不疲。六根尘心剁透,滴露传石,则净明心愈清亮。明光清净日升,其量胜过血气生活……正世界增、负世界减,温暖阳光清润常增……
张先生:这里面好像禅意很深。是不是有佛理在里面?佛家和道家都有静心,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彭江涛:我们可能会借用一些佛家道家的静心术帮助人们减压来获得宁静;但我们倡导的静心并不是要进入宗教的层面。
我们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不论是道家还是佛家。人们对打造“心灵静心屋”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似乎他所感知的静心是一种信奉了某种宗教、得到了某种庇护,甚至是某种宗教意识上的感召。那么这种静心不用在“心灵静心屋”里完成,只要在道观或寺庙里就可以完成。而这不是我们静心的要求,也不是我们静心的终点。
王小姐:我比较关心吴女士是怎么从一个商界作家,突然进入静心研究,转型为心灵作家的。
吴云艳:其实静心是一种生命感悟后的需要。人往往在经历各种事业、爱情的挫折或者经历过人生重大变故的时候,面对不可预知、不可控制的生命过程才会进入反思,进而产生静心的需求。就我而言,由于我父亲的突然逝去,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近的人、一个鲜活的生命十多天的时间便从我眼前消逝,这种心灵的震撼是无法形容的。
再就是我个人的感情纠结。一个渴望把爱情和家庭当成第一事业的女人,无数次经历了内心渴求和全身心的付出,但你倾心表达的和对方接收到的信息总是南辕北辙,这种生命能量的消耗和心灵的绝望,把我引向了生命价值的思考。幸福到底是什么?生活到底应该怎么过?人生已经走完大半了,应该如何去珍惜已经不多的余生?这就是我深深沉迷在静心文化里的原因。与其说想解决别人的问题,不如说更想解决自己的问题。至于转型为心灵作家,首先是我心灵的需求。真正对“心灵”二字有深刻的感悟是在深刻体验“静心”二字以后。阅读了无数本国内外心灵心理类书以后,才理解了国学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最为宝贵的才富。学习皮毛都能把我们的心灵导入一种境界,太值得我们去提炼、去传播、去传承。我觉得静心的第一步就是生命的感悟。你的生命想怎么过更有价值?认清了自己的生命,愿意改变自己,走向静心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王小姐:所以静心首先是一种发自内在的改变的需求。但有时我明明改变了,对方为什么看不见呢?
兰峰:是的,愿意改变自己是第一重要的。而人往往是在自己不改变的条件下,却想改变对方,改变世界,这确实是很困难的。比如我们自己有很多问题,并且还在天天制造问题,我们却去指责别人的问题和外境的问题。就像我们在粪坑里,闻到的外面就是臭的,但我们却不知道自己也很臭,却得出结论:你们天天在找我麻烦,在害我,我很无辜。
我们没看到我们自己是如何被污染,又如何去污染别人的。有的时候你以为你变了,为什么别人看不见你的变化呢?因为你的那种变不过是静和动的变。
如果你现在能够改变你的心,显示你身上的一种晶莹、安静的气质,你看看三分钟前还想骂你的人是否还骂得出来?如果你能做到,你的眼神马上就会改变,你身上散发出的气息马上也会改变;你突然变成了一个安详美好的人。对方眼看一巴掌要打过来,看到了你的祥和与宁静,他还能打下去吗?
对方没有感觉到你的变化,是因为你并没有进入一种“质变”。你的变化如果能立即触动到他光明美好的部分,或者立即能让他汹涌澎湃,或者让他狂躁的心立即安静下来,对方的这个巴掌就伸不过来,对方骂人的口就开不了。因为你没有做到99℃,差一度就不是开水。不是命运不能改变,是你的性情没有根本的改变;你只是在“动”和“静”里面晃了晃,你怎么指望对方会改变呢?你一定要有一个质变!
什么是质变?你的系统的改变,是版本升级的改变;芯片要变,硬件、软件都要变,思维模式、处理模式都要发生革命性的改变才行。而要改变,第一个前提就要看清楚“当下”的心是处在哪种状态中,在哪种情绪里,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然后确定自己应该站在什么角度、什么境界去客观把握自己的思想,因为每一个角度都会带出不同的思想。换一个角度,换一个境界,世界就会变成另外的样子。然后你再决定用哪一个角度、哪一个境界去看问题。如果你善于换位思考,那么这个世界你完全可以一枪一弹不发就找到让你满意的答案。不用改变什么东西,只要改变你自己。
王小姐:可要是我本质上也改变了,他还是看不见呢?还是不肯变呢?
兰峰:你站在一个他不能改变的角度,这个时候你的心肯定是一个“小我”的心,“大我”是有包容的。如果你说的“他”是你的老公的话,很多事情的感受都是我们没有办法体验的,是你们点点滴滴多年积累起来的;这里面有情、有爱、有怨、有恨。只要你跟他一面对,这些东西就在发力,然后他就会变成那个状态。反过来说,如果他不是面对你,而面对的是我,不管你在场不在场,我相信他会是另一个状态。所以说他的状态跟你之间有一种特殊因缘,并不是不变。如果你真的变了,如果你能做到连续见他三次都不是在一个有怨、有恨、有情、有爱、有过去的状态,而是一个未来的崭新的状态,是他没有认识过的状态,他肯定会变。
但正是因为你们之间的因缘太深了,你只要把一点点过去的因缘弄出来,他过去的积怨就可能全出来了!如果你没有一个系统的升级,还在原来的世界里转来转去,很难有本质的改变。你目前所做的只是把你这一汪浑浊的水静止三天,把所有垃圾沉淀;或者把所有垃圾排到一边,让这边看起来干净了,但这并不是本质的变化;换句话说,你没有把这个胡萝卜变成白萝卜,你只是对胡萝卜进行了一下改良。那么系统是怎么改变的呢?你一定要超越原来的那个你,而不是停留在一个改造他的过程。什么是超越?由“动”而“静”,脾气大变成脾气小,怨恨多变为爱恋多一点。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定势,这种格局是改变不了的。
王小姐:所以求变也还是要深入静心,对吗?
兰峰:静心不是一个形式,我们要对我们生命的物质结构有感触才知道“变”。这颗“心”在这个时候是非常静、非常专注的。当这种模式形成以后,在很静的状态才能看出的内容,你轻易地就能知道,因为你已经把“心性”练出来了。有天赋的人灵感出来很快。还有,他们做事的时候“心性”非常静,能够忘掉一切,全然进入。这就像禅定一样,当你静下心来把自己放空的时候,周围的空间就打开了,你就能体会到周围的变化。你越静就越能了悟周围的世界,“空即是色”,一般人能理解“色即是空”,但对“空即是色”不太理解。“空”了不就什么都没有了吗,怎么会是“色”呢?稍微一“空”,看这个色相是不是彰显出来了。再“空”看看,像佛这样“空”,整个宇宙全在掌中。
张小姐:所以要归心为零,达至“零极限”……但要达到这个境界是需要用生命感悟的,尤其是我们本能以外的“小我”在作怪。比如面子啊、自尊啊、荣誉地位啊等等的感觉。所以每个人的生命感悟是要破除了这些“小我”后才会显现本我的光芒,因此静心是一个很综合的过程。
吴云艳:是的。生命的静心既有理论,更有方法实践。生命静心之旅首先是文化之旅。走入零极限健康静心文化的旅途,意味着你准备重组你的生命信息密码,准备挑战你的价值观,准备否定你内心深处可能以前坚信不疑的东西,准备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创造宇宙和谐、人类和谐……我们倡导的静心不是简单的一个打坐、冥想或修炼,不把自己当成完美的不改变不能改变的存在,而是希望自己的人生更完美,生命更优化,社会更和谐……有了这样的心理追求和准备,才能踏上生命静心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