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每个人的生命里,唯有自己才能依赖,但是,这种依赖也是有限度的。确实,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命有所承担、有所肯定,可过分地依赖自己,却也会助长自己的傲慢之心。
生命最为令人欣喜的一点就是,我们很少能预测到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正因此,生命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但是,我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担心这种可能性,继而排斥这种可能性。这就不奇怪了,为何有些人的生活总是一种颜色,为何有些人的生活就能映照出斑斓的色彩。
除非是你自己给自己前进的路上设置了障碍,否则,一旦你下定决心要去做什么,是不会有任何人可能阻挡你的。
障碍的源头在于自心,但是要扫除障碍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这需要我们敢于承认:我的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而我们平时则习惯了推脱,习惯了把问题的源头指向他人。所以,对于那些敢于自我剖析、自我认错的人,那么他们可以说是真正具有金刚无畏的心。
生活永远是按照它自己的样子来进行的,这又有什么不可接受的呢?难道一定要让生活按照我们自己既定的安排来进行吗?没有谁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人生的正确顺序应当是首先接纳生活,然后根据现实和自己的心愿再进行创造。
虽然禅门说一切众生皆是平等,但在现实人生中我们会发现,人与人的起跑线并不平等。但起跑线越是不平等,我们便越是不能放弃努力、放弃拼搏。禅宗说的众生平等,是说每一个人经过努力,都可以成就自己,从这一点来说,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即便我们和别人的资质不同,但依然不要放弃努力。
当我们陷入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绪里,就很难再看清除生活里的障碍都是什么,它们都源自哪里。比如,当我们与人发生了争执,我们只看得到自己被人伤害,却看不到我们也伤害了别人。
大多数时候,我们坚持的并不是客观事实,而是我们所认为的事实。比如,“他伤害了我”就不同于“我觉得,是他伤害了我”。前者是一种客观评价,而后者是我们所认为的情况。我们所认为的,并不一定就都是正确的。但遗憾的是,人们往往是陷进了自己认为的事实,最终忽略了真正的客观事实,从禅的角度来看,这便是一种对自我的执着。
在力量薄弱的时候,人们需要做的是积蓄自己的力量,所以人生中会有一个个的蛰伏期。但蛰伏期也要有个限度,如果蛰伏期太多,那便不是积蓄力量,而是刻意地逃避生活。
人总要适时地活在“生活之外”。暂时地离开需要处理的问题以及手头的工作、任务。这种暂时的离开,是为了换得头脑的清醒。人不可能一直活在紧张的状态中,而长期的身心紧张状态,对于我们解决问题也没有任何帮助。
给自己一段活在生活之外的时间,就是为了识破那些虚妄的念头,识破了它们,我们才会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生活在生活之中,固然是一种踏实的活法,但很容易让我们无暇顾及那些虚妄的心念。所以,定期地“离开”生活几分钟,未尝不会换来满心的轻松。
当我们过于执着自己的见解时,就是创造出了“小我”。这个小我,便是令我们受困的原因。他只能看到并相信自己的想法,却不肯倾听他人的意见。小我的限制使我们的生命无法持续运行。因此禅宗说:张开你的两只耳朵,同时也要打开你的心门。
当你在面对需要完成的工作时,请把“我没有自信”换成“我信心十足”,这种看似简单的自我肯定其实效果非常强大。禅门一则公案里有个生性懦弱的人,他的师父为了开发出他的自信,要他每日都口念三声“我就是佛,佛便是我”。后来这个人小有成就之后,便这句话换成了“众生是佛,佛即众生”。当一个人学会了肯定自我,培植出了自信,他不仅学会了重视别人,而且对人生更有一种承担的力量。
人类最是善于自欺,明知道有很多东西不可能永远存在,但还是会骗自己说“它们值得我拥有”。在花费了心力之后,虽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可内心却还是空虚的。一个生活的禅者,他不会把精力过多地投放在“想要”的东西上,而是会倍加珍惜“已有”的东西上。真正值得我们珍惜的事物并不多:短暂的生命、稍纵即逝的时光,还有帮助我们成长的人。虽然每个人珍惜的事物不同,但懂得珍惜,便是有福气的人。
“我”是什么?“我”是一个非常脆弱的事物。人们总是在谈论着“我的看法”“我的生活”“我的人生”,而不知道他们看到的是他自己的生活,也是别人的生活。所以人们才会时刻被烦恼吞噬。
“我的感受”,就是自我中心意识所制造出来的假相。最明显的事例便是,我们总是强调别人要尊重我的感受,但却忽视了他人的感受。不仅如此,自我意识还制造出很多假想敌,这些假想敌让我们坚信,有些人生来就是与我们作对的,有些遭遇就是为了专门让我们为难的。自我意识制造出的假相使我们看不到生活的真实面貌。安心生活,就是安放好那容易生出自我意识的心。
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便是理想的实现。
黄檗禅师说:“当人们丢弃各种各样的妄念之后,就能够认清生活中的一切。”比如,当我们顽固地以为自己是正确的而他人是错误的,我们就会变得非常情绪化,在妄念的影响下,我们变得冷酷、强硬,我们被自己的妄念操控,最后却把怨气发在了不相干的人身上。丢弃妄念,就是把那些虚幻不实的、对身心有害的念头都给过滤掉,然后丢掉。你试着让自己静下来,就能看清哪些念头是妄念,哪些是正念。当你再次安静下来之后,你可能会突然发觉,心内是没有任何念头生起的。
那些躲在幻觉中自我麻痹、自我欺骗的人们总是贪执眼前的安乐,他们不明白眼下的安乐不过迅如闪电一般,而奋斗与进取才是贯穿整个人生的。
修禅的人要找禅道,而生活在红尘中的人一样也需要找到各自的“道”,比如做事的方法、与人相处的方式以及做人的道理,等等。在找到这个“道”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自以为是,放下对自己的执念。
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就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生活,别指望着别人能给你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变,如果你不转念心念,即便遇到名师指点,又能如何?
——摘取自铃木大拙《禅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