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任何的恐惧,都不过是坚固的妄想(1 / 1)

兄弟两人去集市上卖木炭,但因为一点事情就争吵起来,闹到最后,木炭也没有卖出去,还落得一肚子闷气。两人的初衷本是卖炭挣钱,但初衷变了,事情也就变质了,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看看我们自己,有多少事情是因为初衷改变了,所以事情也跟着变质,到最后闹到不欢而散的呢?所以人在做事前后应当省察一下,反问自己的心,是否还如同以往那般单纯。

一个人必须是充满了灵性,而且又很有决心,他才能在琐碎庸常的生活里发掘出不一般的东西。这需要他能够经常静下来,倾听自己的内心想法,并且勇敢地付诸实践。不然的话,他就会在庸常的生活里失去改变、创造自己命运的机会。可遗憾的是,世上大多数人宁可被困在某一处,也不敢从心灵的囚牢里走出来,他们的生命之花过早地枯萎了。

我们经常试图保护自己,以防范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威胁,虽然很多所谓的“威胁”从来就没有出现过。这些“威胁”引发了我们对未来的恐惧感,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事情还没开始做,我们就已经在内心恐惧了。所以,并不是工作上有多少困难,而是我们心上有了太多恐惧,有了太多自我保护的意识,从而阻止我们再向前迈步了。

有时候我会想“我被恐惧捆绑住了,这辈子都没救了”,但这种念头刚一出现,我就会从禅的角度去看待内心的恐惧。后来,我发现,所谓的恐惧不过是因为过分夸大了未知事物的难度。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时代参加考试之前总把它想得很难,但考试过后便觉得轻松无比。其实人生里绝少有事情是真正难以完成的,只是我们征服不了自己的恐惧,也就觉得对这个世界很无力。任何的恐惧,都不过是坚固的妄想。

为什么我们很难从“恐惧的瓶颈”中跳出来?那是因为我们的心执着得太厉害了。并不是真的有什么事物特别可怕,而是我们无限放大了自己所设想出来的“恐惧”。但是,生活会因为你的恐惧就让那些可怕的事物消失吗?我们倒不妨多想想“恐惧事物”的另一面。你恐惧考试,但考试能够检验出你不足之处;你恐惧某个领导,但他也只是指出你工作中的失误而已。任何一个令人恐惧的事物,它的反面必然是对我们有帮助的。

现代社会里人人压力都很大,但消灭压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想着去消灭它,而是和它聊天。就好比,你在经济上有很大的压力,你不要一直想着对抗这种压力,而是要弄明白,压力真正的源头在哪里。所以,我们要看向自己的内心,就像和老友谈天那样,与压力也聊一聊。这个过程会很有意思,因为我们会从中看到真正使自己窒息的东西。

禅并不是让每一个人都变得无所不知,它反而是为了让我们“一无所知”。不要被知识、技能、经验、推理等束缚起来,就像一个懵懂孩童那样,带着好奇心去看待生活,这样,我们的人生就会过得更有乐趣一些。

有多少执着,就会有多少束缚。当你执着于“禅的意境”时,也会被这个束缚。只要是束缚,就都会带来痛苦。所以,从这一点来说,禅的意境也要放下,好好地生活便是了。

古时候有兄弟两人,一个出家修行,一个在家耕田,可能是两人都对目前的生活厌倦了,他们互换了身份。原以为从此生命便可以焕然一新,可最终他们又厌倦了互换身份的生活。我们很多人就如同这兄弟俩一样,把自己的人生乐趣寄托在他人的生活里。禅说,他处的风景,都不如此处当下的风景好,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师兄对师弟说:“听说你的寺院里新近塑造了一尊雕像,能借我一下吗?”师弟回答:“你自己有的,何须问别人借?”一句话,就把师兄给打发走了。师兄的意思,是要追随着别人的脚步走,而师弟则认为,生活之路就在每个人脚下,又何必看着别人的样子来活呢?

——摘取自铃木大拙《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