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道德经·第三十章》
【释义】
凡事物发展到了强盛的极点就会逐渐衰老,因为这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则接近于灭亡!
【智慧解析】
大自然的规律是物极必反,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太阳过了正午就偏斜,月亮过了十六就开始缺损。所以,老子认为,“凡事物发展到了强盛的极点就会逐渐衰老”。因为一直强盛下去就“违背了自然规律”。
俗话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春风得意。人生最风光、最美妙的际遇总是短暂的,锦上添花固然精彩,适可而止却最明智。
老子有言:“强梁者不得其死。”事物中阳刚的一面太过突出,就**阳严重失衡,其本质属性必然发生本质变化,这种变化的外在表现就是原事物的死亡。人生在世,要想有一个好的结局,就应该守柔处弱,避用刚强。
宋朝名将狄青任枢密使的时候,自恃有功。便十分骄横傲慢,他得罪了一些人。当时文彦博执掌国事,建议皇上调狄青出京做两镇节度使。
狄青不服,向皇上陈述自己的想法说:“我没功,怎么能接受节度使的任命?我没有犯罪,为什么要把我调离京城呢?”皇上宋仁宗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就没有再怎么样,而且称赞狄青是个忠臣。文彦博对仁宗说:“太祖不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太祖得了军心,就有了陈桥兵变。”
仁宗听了这番话,嘴上什么也没说,但同意了文彦博的意见。狄青对此毫无所知,就又到中书省去为自己辩解,仗着自己的军功还是不想去当节度使。
可文彦博则对他说:“让你出去当节度使没有别的原因,是朝廷怀疑你了。”
狄青一听此话后退数步,惊恐不安,只好出京了。
朝廷每月两次派使者去慰顺他,只要一听说朝廷派人来了,狄青就恐惧不已,不到半年,就发病身亡了。
狄青就是过于刚强,结果是积怨太多损其身。这就是老子说的“物壮则老”,违背自然规律就接近灭亡。做人要谦虚,要知道骄兵必败。要做到谦虚待人,得意而不忘形,这样就能够事业顺达,一生吉祥;相反,如果骄傲狂妄,就会造成人生的大起大落。
常言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风头出尽的人容易遭人妒,做人要懂得收敛。当今社会,你不露锋芒,可能永远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却又易招人陷害。虽容易取得暂时成功,却为自己掘下了坟墓。当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收敛起你的锋芒,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
古人说:“盛极而衰,盈满则亏。”这些至理名言无不向我们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强大有时也就意味着在走向灭亡,特别是自己认为自己足够强大时。
人最重要的是心不能满。即使你是很成功的人,你也只是 98摄氏度、99摄氏度的热水,离沸点 100摄氏度永远有一些差距。保持这样的心境至关重要;否则,心满了,就如同水达到 100摄氏度,沸腾之后就成了蒸汽,亏缺也就会随之而来。
总之,事物到了鼎盛时期,强大的背后也就是衰弱的开始。有些事物因为发展太过顺利,一旦出现问题如不及补救反而会全盘受损的情况。我们做事,一定要把握好“度”,依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