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释义】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亡后就会变得僵硬。草木生长的时候形质是柔脆的,死亡后就会变得干枯。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受灭亡,树木强大就会遭受砍伐。凡是强大的,反而居于下位,凡是柔弱的,才能欣欣向荣。
【智慧解析】
老子通过对周围自然物象的冷静观察,提出了这个命题。人生时很柔软,死后便会僵硬;草木初生很柔弱,死后枯槁坚硬。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属于生存的一类。军队强大了就会被消灭,树木强大了就会被摧折。坚强处于劣势,柔弱处于优势,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摧毁天下最坚强的东西,最低下最柔弱的水,能攻克天下最坚强的东西。所以,道以柔弱发挥作用,柔弱胜刚强,柔弱之物富有弹性、韧性和生机,而坚强的东西则丧失了较多的生命力。
老子认为,任何强大的事物都将走向反面,一味追求强是违背道精神的,是不合乎客观规律的,也是不会有好结局的,即所谓“强梁不得其死”。因此,老子的意思是不要逞胜好强,尤其不要以强对强;应守弱用柔,谦下不争,如此才能进退适度,游刃有余,克敌制胜。
老子还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知能胜,其无以易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正因为“柔弱”可无坚不摧,所以老子提出“守柔曰强”。
然而,“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道理谁都明了,但在以强权、暴力为主导的社会中,真正去实践的人微乎其微。所以,老子告诫领导者要身体力行,“知其雄,守其雌”,才能众望所归,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知其荣,守其辱”,才能奋发向上,成就事业。
一天,有一个人问苏格拉底:“天有多高?”他回答说:“只有三尺高。”这个人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回家后认真思索,明白了苏格拉底是在告诉他一个重要的处事哲理。这就是:人要低头,要谦和。
大多时候,我们都习惯于在别人面前展示坚强美好的一面,自然地想掩饰自己脆弱不堪的一面。可是有研究社会心理学专家的指出,适当地在别人面前表现你比较脆弱的一面是一种坦诚与接纳的态度,会让别人产生想接近的感觉,心理距离可以很快拉近。
在自己明显占有优势的情况下,收敛自己的光芒,充分尊重别人。这种示弱并非真正的弱小,而是一种主动把握生活的自信和从容。
你是否有足够大的生存空间?如果没有,请先示弱。如果我们不能征服环境,那就先适应环境,再试图找出征服环境的方法。你是否已经准备充分了?如果没有,请先示弱。经历过就是经验,为有经验请多经历。你是否已经有必胜的把握?如果没有,请先示弱。不要觉得丢脸,其实,你是为了成功而暂时示弱,并非永久示弱。
懂得示弱是最高的智慧。有时是谦虚,有时是宽容,有时是忍让。向人示威,人人都会;向人示弱却只有少数人才做得到。示威者能得一时之利却往往难以取得最终的成功;示弱者一时忍让,不逞能,不占先,肯退让,却能最终获得长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