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
【释义】
最高的善就像水那样。水具有滋润万物的本性,而与万物毫无利害冲突;水具有宽广的胸怀,甘居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垢浊的地方,所以,水之善就接近于“道”了。
【智慧解析】
老子说:天下柔弱莫如水。水没有一种固定的形状,因而能因物赋形。无论多小的缝隙,水都能钻过去;无论遇到多么不规则的石头,水都能绕过去;无论多么浑浊或清澈,水都照样可以生存。
作为人类,我们更应该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那些成功之人,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俊杰,是因为像水一样,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生存方式,能屈则屈,能伸则伸,就像《鬼谷子》中所说的:“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明白应变,屈伸自如”,是在时机不到时伺机待时,不贸然行动,等到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时,才把握时机猛然出击,一战而胜。
楚汉相争时,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是布衣出身,项羽却是楚国贵族,两个人争到旗鼓相当的时候,都想把韩信争取到自己的阵营。韩信是个军事奇才,谁要是能把他拉过来,势均力敌的形势就会发生变化,优势将倒向韩信所在的一方。
最后刘邦派人成功地说服了韩信,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在垓下困住项羽,项羽四面楚歌,走投无路,刎颈自杀。刘邦借助韩信一统天下,韩信也因此封王封侯。
韩信(公元前 231~公元前 196年),字重言,淮阴(今属江苏)人,汉初军事家。然而这个封王封侯的韩信却曾忍受过**之辱。
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屠夫的**钻了过去。
历史中的智慧值得我们思索。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刚能柔,就是源于韩信的典故。在常人看来,**之辱绝对让人不堪忍受,然而韩信却做到了,而且爬过去以后拍拍身上的尘土扬长而去,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与之相比,“水浒”中的“青面兽”杨志,就没有韩信那么大度了。他一时冲动,受不下牛二的纠缠,一刀把他杀了。杨志当时是很痛快,也解了恨,可是不久,官府就找他的麻烦了,他不得不为此去坐牢。
这样说来,一时遇到了失利,在小事上要忍让,尽量大度些。就像水一样,遇到了小石头,就先绕过去。这样,可以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烦或纠缠,甚至可以避免掉不必要的牺牲,才能在曲折中继续前行。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
像水一样,遇到了小石头,就先绕过去,并不是因为我们怕,而是要看到人生的两种境界。
一是逆境,在逆境中,困难和压力逼迫身心,这时应懂得一个“屈”字,顾全大局,韬光养晦,以等待转机的降临;二是顺境,在顺境中,幸运和环境皆有利于我,这时当懂得一个“伸”字,乘风万里,扶摇直上,以顺势更上一层楼。
许多时候,我们应该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A先生和 B先生都是初出茅庐,涉世尚浅,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便遇到了一系列不适:待遇差,受排挤……
A先生在一次次挫折和不公面前怨气冲天,抑郁成疾,最终于事无补,无甚成就,一晃青春不再,悔之晚矣;
B先生则大度为怀,含蓄忍让,努力适应环境,加强自身修为,积累经验,等待时机。逆境反而使他变得更坚强、更成熟,他扬长避短,屡出成就,积小胜为大胜,终于功成名就。
刚强对一个人来讲很重要,是最可贵的品质,但刚强也要有限度。有了困难和挫折宁折不弯是对的,却不可一味地刚强到底。刚强的人都是心劲足、血性大的,遇到困难耗尽心血,硬撑死撑,直到心力耗尽,无可再撑,一旦折服就很难再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柔弱却可得长久,柔者有包容力,能海纳百川,就是靠兼柔并蓄的力量吞吐含纳;如果一味柔弱,就会遭到欺凌。俗话讲,一个人要是没刚没火,便不知其可。就是说一个人要是只会软弱,不懂刚强,那么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周围环境不尽如人意:自然条件的恶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工作压力太大,报酬又太低……面对这种种烦恼,不少人整天抱怨生活待自己太薄,牢骚满腹,怨天尤人。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会明白,即使是皇帝,也没有能力让周围的一切如他所愿。对周围的环境,我们可以想办法来改变它,将现实中不令人满意的成分降到最低限度。改变环境是很困难的,这时候,我们应该通过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
做人应学会像水一样,善于随着周围的环境改变而改变,不断调整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努力做到最优秀,使自己能够适应周围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