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不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更要学会扬长避短,更要奋起直追。只要你能够这样去做,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高山。诚然,条件是做事成败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只要不被不利条件所束缚,扬长避短,那么成功并非非分之想。发明家爱迪生,儿时是低能儿,但他并没有因为智力的低下而望洋兴叹,凭着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为人类做出了辉煌的贡献。再如"当代保尔"张海迪,在全身高位瘫痪的恶略条件下,想尽一切办法,做到了别人看来难以做到的事情,还有无臂青年等都成为了青年们的楷模。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克服不利条件,成功还是大有希望的。
扬长避短首先表现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客观分析形势,冷静估量自己。又体现在工作中审慎的选择,打有把握的仗,做擅长的事。
一是要正确认识自我。在古希腊的一个智慧神庙阿波罗神殿大门上写着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阿波罗格言"。同样,"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识时务者为俊杰"、"不以鸡蛋碰石头”、"避强击弱"等等,这些俗话哲言都揭示,为人处事、开展工作要学会判断形势,正确看待自我,善于扬长避短,不作无畏牺牲。
二是要做擅长的事。我们应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足和缺陷,所以不是每项工作我们都能十分胜任,不是每一件事我们都能干到极致。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冒然行事,只能增加失败的概率,给单位和个人发展带来损失。有所为有所不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多在自身优势明显的领域倾心作为,少在缺陷短板的项目倾注力量;多将长处集中到重点工作,少把不足暴露在关键之时;能出效益、助发展利长远的事多干,劳心费力、人们埋怨的事少做,在有限的能力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出成果见成效。
三是善于化被动为主动。之所以出现被动局面,其中之一是对承担的工作不专业、不内行,或是优势受制于各种条件和因素,无法充分施展。这需要我们在不利中寻对策,于弱势中找方法,化被动为主动。对不精通的工作任务,要善于用好部属的长处,学习借助外界的优势和资源,集中相关工作业务骨干和尖子攻关解难;对客观条件和不利因素影响,要分析利弊、区分时间、各用所长。
自己的个人规划要善于扬长避短,如果你做了老板,当了领导,在用人上更要善于扬长避短。虽然扬长避短的道理似乎谁都懂,但在用人中,真正懂得并善于扬长避短的管理者还是太少。扬长避短最难的是把短处或缺点当成优点来用,或者说通过换位调整,设法避短,这才是扬长避短的最高境界。人之所以会出现短处或缺点,很大程度是用人不当,把他放在一个不合适的岗位,用其短而弃其长,结果,扬长避短成了扬短避长。
曾听一位老乡说,他们公司新分配来一批大学生员工,其中有一个东北男孩,大学期间就尝试过多种兼职,并建有个人网站,做过直销等,获利不小。进入公司后不久,就被公司领导“委以重任”,负责市区大连锁业务;谁知,该员工性格外向,喜好开拓新市场,对传统大连锁业务(主要就是跑卖场,盯销量,财务对帐等工作)不感冒,试用一段时间,大连锁业务不升反降。后来,公司领导从他个人性格和特长出发,派遣他到下面郊县去从事基础市场开发,结果迅速打开市场,将一个原本每月提货5万的郊县客户变成每月提货超过20万的"大客户";同时,他还顺带做了不少团购的活,业绩一下子表现出来,公司领导和他都非常开心。
由此可知,一个对市场特别敏感的人,你安排他天天坐办公室,他肯定会特别憋闷;一个喜欢和数据打交道的人,你让他天天跑卖场,他绝对干不了几个月就闪人;一个培训能力特强的人,你安排他去做领导,他可能会变成"纸上谈兵"的"赵括"
……
所以说,不管是我们个人,还是我们的领导,都应该倡导“扬长避短”,根据我们各人的爱好和特长,安排适合自己的岗位,将我们的长处发挥到极限。
某电视剧里有一个厂长,不计小节,有些粗心大意,有人对此是盯住不放,认为他不堪大用。但在总经理眼里,产品上的一点色差,包装箱上的几个不规范的钉子,都不算大问题。重要的是,他具有很强的鼓动和指挥能力,能打硬仗。于是,总经理就让他去做对小处和细节要求不那么细致的工作,结果,他把这一块管成了集团内的优秀企业。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揭示了世界万物都有“长短”的客观事实,同时也启示人们要善于发现、发挥万物的长处。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发挥好自己的特长,从而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说,每一位领导都要熟悉自己的员工,把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最好地实现价值效益。
人生苦短,知识无穷,时间有限。正像孟子所说的:"人有不为也,然后有为"。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的今天,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扬长避短"都很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