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秘史》记述乾隆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
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
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就会让物质欲望、本能需求恣意膨胀;只有视个人名利淡如水的人,才能对"名”和"利"不存非分之想。
有位名人说过:谁要是为名利的恶魔所**,他就不能保持理智,就会依照不可抗拒的力量所指引给他的方向扑去。但在名利面前,真正能不被**的又有几人?为了追逐名利,有多少人不择手段,钩心斗角,因此淡漠了亲情,失去了友情,他们费劲心机得到了名利,但他们失去的更多。也许真有所谓"名利双收",可他们并没得到想象中的幸福。名和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也许直到他们终老的那一天,他们才会明白这个本来很浅显的道理。
当今娱乐圈,是一个最大的名利场,在这个名利场中,多少人采取阴暗的竞争手段来达到自己"名利双收"的目的;有多少人挤得头破血流,想跻身于这个名利场中;许多人成为这个名利场的牺牲品,但名利的**又让多少人奋不顾身,前仆后继。大家看看现在火爆的各种各样的xx小姐竞选,xx模特大赛,还有近两年火爆热炒的超女大赛,其中恐怕有许多都是追逐名利的缩影。
还有许多的公务员,在名和利的**下,丢失了党性,滥用了人民赋予他们的各种权利,在名利场中失去了自我,最终把自己送上了庄严的审判庭。但这些前车之鉴并没有警醒那些在名利圈中沉沦的人,贪污腐化一直是我们社会的一颗难以杜绝的毒瘤,许多人仍然不顾忌法律的庄严,在追逐名利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其实,这个世界并不是人人都在追名逐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许多智者、高者一生淡泊名利,潇洒人生,值得我们学习。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却给人一种全不在意的印象。有一天,她的一位女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女朋友大吃一惊,忙问:"居里夫人,现在能够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中国大学者钱钟书,终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他谢绝所有新闻媒体的采访,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的记者,曾千方百计想冲破钱钟书的防线,最后还是不无遗憾地对全国观众宣告:钱钟书先生坚决不接受采访,我们只能尊重他的意见。
80年代,美国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特邀钱钟书去讲学,每周只需钱钟书讲40分钟课,一共只讲12次,酬金16万美元。食宿全包,可带夫人同往。待遇如此丰厚,可是钱钟书却拒绝了。
他的著名小说《围城》发表以后,不仅在国内引起轰动,而且在国外反响也很大。新闻和文学界有很多人想见见他,一睹他的风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女士打电话,说她读了《围城》很想见他。钱钟书再三婉拒,她仍然执意要见。钱钟书只好幽默地对她说:"如果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一定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所以说,做人不能名利心太重,如果太重,名利会像枷锁一样锁住你。
人生在世,谁不希望自己出名,为众人所瞩目;也渴望生活殷实,衣食无忧,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这名怎样出法,这利如何获得,则因人而异了。
人无名,似乎总怕被别人忽视了自己的存在,因此,人们总想通过各种事件和社会活动,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可以出名,吃喝嫖赌、偷鸡摸狗也可以出名;克已奉公、建功立业可出名,投机钻营、沽名钓誉同样可以出名;但名虽是一个,义却迥然不同。
为争得一个配角的名份,而去赴演艺界的潜规则,这是某些人的出名之道;为获得一个虚无的"家"的名份,有人不惜用重金投其所好,这是某些人的沽名钓誉之道;为求得一官半职,有人倾尽全力,在仕途上瞒天过海,尔虞我诈;为换得一个欺世之名,不少人纷纷解襄出书,企图也来个后世永传;为搏得一个劳模标兵的光环,有人对上司阿谀奉承,对同事落井下石,可谓不择手段。
人无利,似乎难以在社会上存在。因为人要生存,总是离不开物质作基础。求利,本是人的生存之道。凭知识和技能、勤劳可以获利;凭投机钻营、巧取豪夺亦可获利;靠正常经营、合法收入可获利,靠偷税漏税、贪污受贿也可获利;立功受奖可获利,以权谋私也可获利;
为了贪利,鬼有钱,当官愿为鬼推磨;为了图利,该退休,死皮赖活不离岗;为了逐利,耍权术,买官之后再卖官;为了谋利,变戏法,中饱私襄填己欲。
人们啊,请记住:名不可不要,但要名正言顺,切不可沽名钓誉;利不可不得,但要取之有道,切不可唯利是图。
幸福与否,冷暖自知,我们要生活得更快乐些,就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不要有太重的名利得失心,学会辩证地看待周围的事物,做自己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