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怀若谷,始成大器(1 / 1)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江海所以能成为一切小河流的领袖,就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一切小河流的下游。这就是江海容纳百川的"海量"。人亦应如此,有山谷那样的胸怀,有大海那样的气度,就会"有容乃大",成为一个思想境界高尚、文化知识广博、朋友众多的人。

虚怀若谷的本质是:不自负,不自满;不武断,不固执。看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反省自己的不足,自觉加以克服;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在这方面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虚怀若谷是一个人能够成才、成功的重要条件。每个人都应努力培养自己虚怀若谷的品德。

俗话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可见大人物的心胸有多大。大人物以大事为重,不拘小节。小肚鸡肠则难成大气,整天与人斤斤计较,只能成为小人。所以说一个人的心胸要像湖泊,像海洋、天空、宇宙一样宽广,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要作眼于全局,不能为一些狭隘的利益而争强好胜,要看得开放得下,不计较得失,要让大家知道你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让大家赞成你、佩服你,那么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就越高,你的人格魅力就能得到升华。

在荣誉面前不伸手,有时吃亏也是一种享受,"吃亏常在,破帽常戴",你没有因小失大,反而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赞成,成为大家的知心朋友,同一战壕里的战友,这就是你的成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收获和财富。正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能人冯天贵》中的冯天贵,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人正直,心胸坦**,顾全大局,虚怀若谷。

只有虚怀若谷的人,才能终成大器。顾炎武出身于官宦人家,他的祖上三代都曾中过进士,在明王朝中做过三品的高官。顾炎武自小好学,优越的家庭环境又为他的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他十岁即开始读《左传》、《史记》、《国语》、《资治通鉴》等史书以及《孙子》、《吴子》等兵书。顾炎武与一般的读书人不同,他不满士大夫空谈的风气,也看透了科举制度的弊病,因而他除了读史书、经书以外,还读了大量有关地理、税制、用兵、采矿、贸易等实用的书,以求有用于社会。

顾炎武知识渊博,对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是当时闻名天下的著名学者。顾炎武虽然知识渊博、学问精深,但为人谦虚,经常虚心向其他学者请教,尊师敬师,从不自恃知识渊博而骄傲自满。

顾炎武作为我国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著名学者,能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实地考察,确立进步的社会改革观。在学术上,顾炎武著作种类繁多,计有六十二种,五百二十八卷,主要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亭林诗文集》等。顾炎武还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明朝灭亡之后,他坚持反清复明,坚决不做清朝的官,至死不变。他还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至理名言,为后人所传诵。

从顾炎武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得出,一个人胸襟有多大,度量就有多大,就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当人们处在危难之中、逆境之中、压力之下时,就能挺直腰杆不被困难和失败所吓倒,就能以大无畏的胸怀,泰然处之。

心胸狭隘等于自寻烦恼,心胸狭隘就容易产生嫉妒心里。《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既生瑜,何生亮"成为他嫉妒的代言。周瑜是东吴的大都督,如果身经百战的他具有良好的性格,诸葛亮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气不死他。曹操因猜忌心理而杀害杨修,使他失去一个优秀人才。《红楼梦》里才貌双全的林黛玉,就是因为其性格多愁善感,忧郁猜疑,终于积郁成疾,呕血而死。

当今社会,也有不少心胸狭隘的人。有的人在一个单位,因为他人比自己优秀而心生嫉妒,成天闷闷不乐,自愧不如他人,以致意气消沉。有的人为了变成人上人而不惜采取小人之心而不择手段,搬弄是非,攻击他人,"当面一把火,背地一把刀",不惜伤害他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人可能一时得志,终究要原形毕露,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后来只能自取其辱,被大家所唾弃,落了个孤家寡人。

大人与小人之分,就在于心胸的大小气度的不同,大人有大量,不拘小节,大人能吃亏,大人身正一身轻,大人有大度,大人使人仰目相望,受人尊重,小人气量狭小,受人鄙视,让人不懈一顾。

天才作家卡里·纪伯伦在《贪心的紫罗兰》一文中讲了一则故事:

玫瑰花听到邻居紫罗兰的哀叹,便笑着摇了摇头说:"在百花群里,你最糊涂。你身在福中不知福。大自然赋予你其他花草都不具备的芳香、文雅和美貌。你要知道虚怀若谷的人,永远不会感到贫困和饥荒,且心胸开阔无比高尚。”

每次读到这里,我总会深受启发。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每每回望人生过往,我由衷感到"虚怀若谷"的深远意义。其本意是胸怀如山谷一样深广,如山谷一样宽阔,正所谓“大盈若缺,大智若愚。”说明柔弱不一定胆小,自卑不一定真傻,胸怀如天地风箱和山崖深谷,而成汇小溪纳百川的江海湖泊,这是《道德经》中“虚怀若谷”的真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