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父母带着孩子出门遇见外人时,很喜欢让孩子称呼对方“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以此表达问候。如果孩子做到了,父母心里就会感到非常满足,“瞧!我家的孩子真有礼貌!”而如果孩子没打招呼,父母就会很不自在,认为孩子没礼节。父母的这种心理变化是很正常的,毕竟,有礼貌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容易受人欢迎。
面对没有礼貌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能着急,更不能指责他们,“没礼貌,真让我丢脸。”
妈妈正在跟亲戚闲谈,7岁的伟扬走过来拉她的胳膊,他要喝苹果汁,而且是马上。伟扬妈说:“乖宝贝,稍等一会儿,我就给你去拿。”然后又回过身说起话来,伟扬突然大叫道:“妈妈,你给我闭嘴!”
儿子这样的表现,使母亲感到羞辱,而使她真正感到悲伤的是,伟扬这样对她不是一次两次了。“伟扬在家里经常用这种粗鲁的态度说话,他会对我说‘你不是我的老板’。而平时我不甚注意,这次我之所以注意到他的态度是因为他是当着客人的面这么说的。”
伟扬为什么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呢?当然,很多人会指出这是社会的不良影响。的确,在我们的周围,经常会看到很多人的种种不文明的陋习,他们讲脏话、骂人、不遵守公共秩序等。但同时,父母也不能忽视了,家庭在养成孩子文明礼貌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相当一部分父母认为教育孩子完全是学校的事,在这种错误指导思想的支配下,他们除了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之外,其他的一概放任自流。
中国是文明之国,礼仪之邦。教育孩子从小讲文明懂礼貌,这是做父母的职责。
父母要求孩子讲礼貌应做到以下几点:
(1)早晚要向父母、长辈问好。出去玩和回家都要告诉父母。
(2)对父母、长辈说话要恭敬,不惹父母、长辈生气。
(3)有好吃的食物,先请父母、长辈吃。吃饭时不抢食、不挑食、咀嚼时不要出声。
(4)大人问话时,要认真听,并有礼貌地回答。
(5)家中来客时,要热情接待,有礼貌地称呼。家长同客人谈话时,不打扰不插嘴。
(6)不随便向客人要东西,别人给的东西必须得到家长同意才能收下,并要致谢。
(7)求人家帮助时,要用商量的口吻说“请”,事后,要向人家道谢。
(8)打喷嚏时,要用手绢或用手捂住口鼻,向下或向外,而不要向着别人。
(9)在别人家做客,不乱翻人家的桌子抽屉、书籍玩具,不随便吃人家的东西,如果主人让吃,少量用些。
(10)不在他人面前挖耳朵,剔牙齿,搓身体上的污垢,抠脚趾。
父母除了让孩子懂得如何礼貌待人外,还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贯彻实施。
第一,父母要以身作则。孩子有没有礼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以父母在家里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讲礼貌,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比如有客人来做客的时候,热情地招待;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以后,对别人说谢谢;在收到礼物的时候,可以邀请孩子和你一起写感谢卡等。有了父母的示范,再遇到类似的情形时,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你的做法。
第二,为孩子设置场景。有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打扰来访的客人,一般都会把孩子打发到一边,让他们自己去玩。这样做也许能够获得一时的安静,但是却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会想:父母为什么不让我跟客人在一起?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久而久之,家里一来客人,他就会自动躲到旁边去。所以,当有客人来访时,父母应该向孩子介绍一下来的是什么客人,再向客人介绍一下你家的孩子,并让孩子帮客人拿拖鞋、拿杯子,千万不能把孩子排斥在外。
第三,适当给孩子暗示。在教育孩子使用文明礼貌语言时,开始孩子往往是不自觉的。有时在长者面前,常因怕羞而不肯去做。碰到这种情况,有的父母往往逼着孩子对长者有礼貌,或当着客人的面责骂孩子。其实,这样做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被父母强制或责骂后,即使孩子不得已去做了,心里也是不高兴的,以后就更不喜欢礼遇长辈了。所以有经验的父母,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是采取暗示法,在孩子耳朵旁边,轻轻地叫他致礼,使其很高兴地礼遇长者,并因此而得到称赞。
第四,给孩子讲清楚礼貌的意义。父母在教给孩子文明礼貌时,不但要告诉他语言应当怎样,姿势应当怎样,还要向他讲些深入浅出的道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
第五,对孩子的礼貌行为及时做出评价。如可以用点头、微笑、语言等来表示赞扬和肯定。对孩子不礼貌的言行更要及时批评,并指出不礼貌的后果,使孩子对不礼貌的言行产生厌弃的情绪。
第六,成人要形成教育的合力,贯彻始终。培养孩子懂礼貌,关键在于家庭成员始终如一的态度,而且必须做到统一要求,统一步调,千万不能各敲各的锣,各打各的鼓,有的管,有的护,有时严,有时松,造成教育作用的相互抵消。成人对孩子的礼貌教育必须做到有始有终,切不可虎头蛇尾。要持之以恒,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