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当众训斥孩子(1 / 1)

父母当众教子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有句民谚是“人前教子,背后教妻”,很多人觉得当众教育孩子,会刺激他们的自尊心,在公众的关注下,孩子会更加注意树立自己“听话、懂事、乖巧”的形象,所以很多家长认为,人越多的时候越是教育孩子的良好时机。其实未必尽然,自尊心的强烈维护和彻底放弃之间只有一步差距,如果家长把握不好这个教育的尺度和方法,也许反而会促使孩子产生“破罐子破摔”或是与家长对立的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很不利。

有位母亲在日记里记述了这样的一件事:

汽车进站后,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五六岁大的女孩走上汽车,随着汽车开动,女孩站立在车上显得十分吃力。这时,旁边座位上一位八九岁大的男孩站了起来,主动招呼站立的女孩和自己同坐。“这孩子真懂事,父母平时肯定十分注意对他的教育。”男孩的做法让我十分赞许,我想男孩平时的家教肯定很好。不想几分钟后,男孩的父亲走了过来,当得知男孩主动让座位,便大声训斥起来:“瞧你那熊样,真是的,既然不愿意坐,那就站着……”男子把男孩从座位上喊了起来。面对父亲的训斥,男孩解释说因为女孩比他年龄更小,所以他才让出一块地方一起坐。

这位父亲可能是为了爱护孩子,担心两个人挤在一起不舒服,所以才对男孩进行指责,但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护也应注意方式和方法,在大庭广众下进行训斥会损害孩子做善事的积极性。

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更加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到了打击,设法维护别人好评的心理也就愈淡薄。”可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教育子女的方法不足取。如果孩子一有过失,家长就公开宣扬出去,使孩子当众出丑,其结果只会加深孩子遭到训斥的印象,感到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因而变得自卑,产生逆反心理。

在玩具专柜、甜品店、游乐场里经常会看见号啕大哭的孩子,还有一旁叉腰站立、怒目而视的家长,他们一边呵斥,还一边指着周围对孩子凶道:“你看看,这么多人看着你哭,你好意思吗?”“你看那边有一个和你一样大的小孩,人家都不哭不闹,多听妈妈的话,你看看你们差距有多大。”家长往往觉得当着外人的面会是教育的好时机,借助小孩子的自尊心让他自我纠正错误举止,出发点倒是很理想,但是收效一定甚微。

父母要意识到无论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都是一种情感互动,父母的教育方法太强势,往往导致孩子没出息;父母心情太粗暴,往往导致孩子性情也狂躁。父母表扬孩子可以当众进行,甚至可以隆重地进行,但是批评就需要谨慎,不妨用私下的、悄悄的、温和一些的方式。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他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意义可言。

西方人很少当众斥责打骂孩子,但他们也很难忍受孩子当众哭闹等带来的尴尬,为避免这种难堪,他们在平时就有意培养孩子在公共场所的自我控制能力。其中,事先预防是关键,外出前先告诉孩子,这趟外出的目的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出门前,也要先跟孩子说好规则,确定他们都明白,并问他们是否能遵守。到了外面,这些规则也许不一定奏效,但大人会耐心地提醒与纠正,直到小孩遵守。

即使孩子犯了什么错或是做了什么糟糕的事情,也不能当众给其难堪,如果非要教育一番,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不能产生好的效果,有时后果甚至很严重。

14岁的倩倩,其父母长期在广州打工,倩倩的日常生活由六旬的奶奶照顾。这天,奶奶让孙女到自家的菜园去摘菜,可过了半天仍不见孙女回来。奶奶沿路寻找,看见倩倩正与同学在菜园里玩耍,一气之下,便训斥倩倩太任性:“你怎么是这样的人呀,不听大人的话,赶快做作业去。”

被奶奶当众训斥,让倩倩感觉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转身回家后,她从家中拿走两套换洗衣服,赌气离开了奶奶。

奶奶发现孙女不见后,赶紧请求亲友外出四处寻找。苦寻数日无果,心急如焚的奶奶拔打了110报警。过了3天,民警终于在一家网吧里找到了正在上网的倩倩。

有智慧的家长,不会当众对孩子严词斥责;有智慧的家长,能够时刻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有智慧的家长,能够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