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在社交中求同存异(1 / 1)

人与人相处,最容易因为交往密切而忘记了应该求同存异地对待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特殊经历和独特的人生体验,对同一事物、同一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识。也正因为如此,家长要教导孩子,与人相处,一定要学会求同存异,唯有这样,才不至于产生矛盾。

两个朋友相处时间长了,关系越来越密切,容易产生常说的不分彼此的情况,遇到事情,自己的看法就是朋友的看法,或者认为朋友的看法就应该与自己的看法一致,而忽略了自己和朋友是两个人、两个个体。宇宙间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连体人,也都有各自的性格和特点。

尊重朋友,首先就是要承认自己和朋友有不同之处,并坦然对待这些不同之处。在一些生活小事上,我们很容易做到求同存异,张三爱吃甜的,李四爱吃辣的,张三不会试图让李四改换口味,和自己一样吃甜的。但在一些对朋友很重要的问题上,却可能出于最善意的动机,却会引起朋友的不满,可谓是费力不讨好:

沈奕茗和季冰玲同住一间宿舍,两个人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沈奕茗性格沉稳,做事细心;季冰玲最大的特点是忘性大,上课忘带笔记本,衣服晾出去忘了收进来都是常有的事儿。有一次缝衣服把针丢在**忘了找,还被扎了一下。沈奕茗非常关心季冰玲,认为她得改掉忘性大的毛病,否则以后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在工作上不知要出多大的错误。

谁都承认,沈奕茗是一片好心,出于对季冰玲的爱护。沈奕茗告诉季冰玲放东西要各有各的位置,做事要有条理,等等。总之,相当于替季冰玲制定了一个行为指南。开始,季冰玲积极性挺高,但忘性大犯了时,肯定都不记得了。沈奕茗不厌其烦的劝她,忘了就提醒,见她错了就毫不客气地指出来,让她下次记住。

这样才过了一个多月,沈奕茗没烦,季冰玲却烦了。是呀,谁愿意被复制成另一个人呢?沈奕茗希望季冰玲变得和自己一样,做事细心、有条理。但季冰玲就是季冰玲,不是沈奕茗,她的做事方式、脾气性格不可能和沈奕茗变得相同。季冰玲忘性大,并没妨碍两人之间的友谊,反倒是沈奕茗的一片好心却招来了季冰玲的不快。

与人相处,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缺点是每个人都有的,对别人的缺点和毛病要学会忍耐与宽容。看到别人缺点的同时,也要发现别人的长处、赏识别人的长处,在与他人交往时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这样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果一个人总是试图让朋友变得和自己相同,朋友肯定会被吓跑,最后这个人连一个朋友都不会有。朋友之间肯定有某些共同点——共同的兴趣、爱好,某些共同的利益,需共同完成某些事,共同的志向等,这些是两个人成为朋友的基础。但同时,两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东西,也正是这些不同,才会有可能形成相互的吸引力,让彼此的友谊长久。

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新疆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他是哈萨克牧民的儿子,他从小的生活就是骑马放羊。

在高校中有这样一位少数民族的学生,大家都很新奇,也非常喜欢他。但是,那时候资讯不发达,大家都会提一些看似非常愚蠢但又很无奈的问题。新疆到底是什么样,顶多是从电视中看到,辽阔的草原、雪山、牧场、骑着马的少年,欢歌笑语的维吾尔族姑娘。大家一见面都问,你是新疆人吧?这个哈萨克族学生对此很苦恼,他说我们新疆有12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我是哈萨克族人。另外,还有很多人会把维吾尔族人等同于新疆人,其实维吾尔族只是新疆少数民族中人数比较多的一个民族而已。经过这样一番解释之后,大家才终于明白,他是哈萨克族人。

“新疆人是不是都住在圆圆的包包里呀?”这个学生有些无奈地回答:“我们乌鲁木齐也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是中亚国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的窗口。”

可能一开始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很多人不太相信,觉得他说话好像不可靠。如果按照常例,我们就会辩解,可是,这位哈萨克族学生,心胸非常开阔,他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大家的不解和猜疑,并告诉大家,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会从他这里,越来越了解他的家乡。

他一改起初那种不断纠正别人错误的交往方式,而改为和大家一起分享的交往方式,让大家跟他一起来想象新疆是什么样。他以开放的心态告诉大家,新疆有哈萨克式毡房,有漂亮的蒙古包,很多人出门就骑马,甚至骑马上学。这时候,他给大家一个更美好的想象,我们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学习,今天上数学课,老师骑着一匹马,马背上挂一块黑板,明天讲语文课,老师又会骑马过来,马背上挂着语文课的黑板……所有人的脑海里,便都闪现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鲜花、蓝天、白云和草地,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游走在知识的海洋里……

大家很羡慕他,这时候有一个同学忍不住问,那你们下雨天怎么上课。这位哈萨克族学生嘿嘿一笑,说下雨放假,大家回家。渐渐地,大家特别愿意和这位开朗开放、待人坦诚的哈萨克族学生交往。

假如说当初这名哈萨克族学生以封闭的心态,以不断纠正别人错误的理念跟人交往的话,可能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产生重重障碍,别人心里会觉得不舒服,“你怎么老挑我们的错?”但是,他后来改用求同存异的心态与人交往,还不断地激发大家的想象力,跟大家一起来分享,以致大家都喜欢上了他。可见,求同存异是多么重要的社交之道,它可以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轻松和畅快。

总之,家长要教会孩子,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友好、平等地与别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