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家长过分强调孩子在语言、计算方面的发展,认为只要多识字、会数数、能做题就是聪明的好学生。其实不然,幼儿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教育。众多的成功教子经验告诉我们:艺术教育是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确如此,幼儿期是一个人艺术才能显现的初期,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让孩子亲自进行艺术创作,对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艺术创作是培养孩子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现在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即所谓的“全脑思维”。艺术创作是一个手、眼、脑并用的过程,需要孩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操作工具和材料去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比如,孩子在进行美术创作时,通过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把自身对美的感受转达给他人。像执笔、画线、涂色、捏泥、折纸、剪贴等,这种手、眼、脑并用的心理操作和实际操作,能促使其手部小肌肉群逐渐发展成熟,使手、眼、脑逐渐协调一致。
·艺术教育有助于孩子智力发展
孩子在从事艺术创作时发展起来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抽象、逻辑思维起到互补作用,有助于智力发展。在此过程中,孩子通过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形状、比例、色彩等,观察力得到很好锻炼和培养。同时,艺术创作能够有效地催发孩子的想象力,激起他们种种美妙的联想。创作活动是比较自由的,它不受客观自然规律的限制,能使人超越时间和空间、有生命与无生命、现实和幻想的种种限制,从而为想象和创造提供一种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用一种现实化、形象化,具体可见、可闻的形式,使孩子的想象和创造能够借助艺术媒介表达出来。
·艺术教育有助于孩子大脑潜能的开发
美国科学家斯佩里博士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是高度专门化的,分工明确,每一半球的功能独立、完整、又相互配合。而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艺术活动主要是由大脑右半球支配的,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将有助于他们大脑的健康、协调发展及大脑右半球潜能的开发。早期右脑得到充分发展,可与日后逻辑思维加工的学习任务大量增加、刺激左脑功能迅速发展之间起到平衡和协调的作用,也为人学后右脑功能获得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只注重教学孩子识字、计算,而不注意对他们视觉空间能力的培养,便会阻碍他们大脑右半球的发育。而如果适当地多让孩子参加艺术创作活动,则对其大脑的健全发育会起促进作用。
在幼儿期,大脑正处于发育之中,此时,既需要新颖鲜明的信息刺激以开发智力,又要防止和避免疲劳,艺术创作恰恰兼有二者之长,它对孩子的发育成长有着特别的意义。艺术教育的功能是整体的,它虽主要作用于右脑,却又不止右脑,它所培养的空间知觉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不仅为智能健全的人所必需,而且它对于左脑语言功能也有促进作用。因此艺术教育的特别意义还在于它有利大脑潜能的全面开发。
·艺术教育有利于孩子学习其他学科和适应将来的工作
美国吉尔福特与洛厄福尔特两位博士曾报告,透过艺术创作活动培养出的能力有八种,即感受性、流畅性、整体性、独创性,再决定与再构成的能力、分析及抽象能力、综合与接合能力等。而这些能力不仅艺术家所必须,大凡其他行业从事创作的人也必须具有这类能力。故他们曾追踪研究而证实了这种创造性学习迁移的可能性。现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各行各业都需要各种类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社会经济各个部门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一定的艺术基本知识与技能,这些领域中的人都需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
总之,艺术教育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早期艺术教育可以充分挖掘孩子大脑潜能,使直觉与抽象、情感与理智、非理性与理性得以平衡,奠定完全的人格基础。在未来,表现和创造能力将是人所必备的审美素质,它显示了人作为主体的一面。所以,家长应充分挖掘孩子的艺术和审美潜能,提供给他们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此,家长有必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家庭环境,努力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
·注重挖掘孩子3岁前的艺术潜能
方法一:为孩子准备充足的材料
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颜料,让他自由地探索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不久之后你就会发现,孩子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比如,孩子l岁时可以握笔“涂鸦”了,家长不妨将笔和纸交给孩子,特别是把颜色鲜艳的笔交给孩子。再者,为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小乐器,让他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不久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创作出了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军队进行曲”。所有这些,不仅使孩子创作的要求得到满足,也能刺激孩子视觉、听觉的发育,使手指、胳膊得到锻炼,促进小肌群的发育。
方法二:与孩子一起创作诗歌
3岁前孩子语言的发展非常迅速。你从来没跟孩子讲过的话,他突然有一天自己会说了。如果你经常与孩子一起唱儿歌、读诗歌,潜移默化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很快的提高,孩子的创作能力也会相应的有很大提高。
方法三:与孩子一起做音乐游戏
在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游戏中,让他体验音乐的乐趣。音乐与游戏的结合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由地进行创作和表演,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的抑扬顿挫。
方法四:用身体动作来感受艺术
3岁前孩子的思维特点是动作性思维占主要地位,因此,在培育孩子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孩子用具体的身体活动来体验和感受艺术。比如,孩子喜欢唱《小燕子》的歌,你可以让孩子挥动胳膊学燕子,感受小燕子是怎么飞的。
方法五:重视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感知与体验是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并为创作与表现提供素材。因此,家长不能只注重孩子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孩子创作以及创作之间的这个体验的过程。
·挖掘孩子艺术潜能要有“大智慧”
艺术的巨大潜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无限表达空间,培育的方式千变万化,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关键是家长有没有从观念上重视孩子的艺术能力的发挥。如果你重视,孩子的创造力一定会让你大为吃惊。
第一,关心孩子的各种兴趣。孩子对事物感兴趣时,也是最有指导效果的时候,错过这一时机,将给孩子带来终生缺憾。日本幼儿教育家井深大先生指出:人的脑细胞网络是由出生后受到刺激逐步发展与完善起来的,人生下来就具有各种细胞,其功能起初是潜在的,如果不适当地给予刺激,它们便不能分裂增殖,甚至很可能在发挥作用之前就告终结。兴趣就是对这种潜在的种种细胞给予有效的刺激。如果这种刺激持续则强烈,兴趣就会使细胞增加。这也就是说,要让孩子自发地对艺术产生兴趣。父母想培养孩子某个方面的艺术才能,不要过于性急,急于训练孩子,会打乱孩子兴趣爱好的临界期,使孩子永远地失去某种能力发展的可能。父母急于求成的结果是使孩子逃避超负荷的训练,因为繁重的、强迫的刺激将使孩子产生厌恶情绪。
第二,让孩子体会到进步的乐趣,切忌嘲笑孩子的努力。在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时,随时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对孩子哪怕是一点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高度赞赏,即使孩子提出大人不屑一顾的问题,父母也要表示关心,承认孩子付出的努力。
第三,要坚持不懈下去。对孩子的教育忽冷忽热,要求水准忽高忽低,没有细微的教育方案,没有长远的打算……这些都不能使孩子艺术活动的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家长应该抓住机会、坚持不懈,并不失时机地给孩子科学的指导。
总之,在培养孩子艺术才能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十分重要,关键在于理解与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发现、启发、引导、挖掘孩子的艺术潜能,不要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也不要自暴自弃,重要的是从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寻找教育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