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清道夫”:尿液(1 / 1)

尿液是肾脏中形成的,当人们饮水后,经过肠胃道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经过肾脏处理后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因此,尿液直接来源于血液。当血液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几乎所有血液成分,包括少量分子量较小的血浆蛋白都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球囊内形成原尿。这是尿液生成的第一步。正常成人两侧肾脏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1000——1200毫升,其中,血浆流量每分钟约为600——700毫升。这个数据表明,肾小球的滤过液不是都排出体外,其中大部分被肾小管再次吸收。

因此,把肾小球的滤过液叫做“原尿”,而经过**排出的尿液才成为“尿”或“终尿”。从数量上看,两侧肾脏每分钟形成的滤液也为125毫升,每天就有180毫升,而每分钟经肾脏最后形成的尿液约为1毫升,每天约为1.5升,这就是说,尿量只为滤液量的1%。从质量上看,原尿的成分与血浆成分很接近,几乎相同,但与排出的终尿有着显著差异。

尿液形成的三个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血浆中的水分和其他物质(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从肾小球滤过,而形成肾小球滤过液,即原尿。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管,99%的水分被重吸收,还有葡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全部被重吸收到血液中。钠离子、氯离子、水和尿素,虽然在肾小管各段均能重吸收,但主要是在近曲小管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尿中有相当一部分物质是由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它们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产生的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的。

人的尿液中,其尿量和成分之所以能维持在正常状态,均与滤过、重吸收、分泌三个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了,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了,或肾小管的排泄与分泌功能失常了,都会直接影响到尿量或尿中成分的改变。由此,对尿量的变化和尿中异常成分的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对治疗情况的观察。

正常尿液是什么样子的?

尿液负责排掉多余的盐分和废物。根据尿液的情况可以判断我们的健康状况。尿液的颜色、气味及尿量等都是我们身体最直观的警示信号。是某些疾病检查不可缺少的材料。

为了更好的关照自己的健康,先来看看正常尿液:

(1)颜色:从无色到深琥珀色不等,变化较大,这主要与尿液的酸碱度、色素浓度有关。

(2)透明度:正常人的尿液刚排出体外时,应为清亮透明,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出现混浊,这主要与尿中一些溶质沉淀析出或细菌污染有关

(3)气味:正常人的尿液没有泡沫,也无明显的气味

(4)尿量:正常人一般状况下,每昼夜的总尿量约1600毫升。

尿液异常要多观察

1、尿液异常

尿量异常主要表现在少尿、多尿、夜尿增多几方面

(1)少尿:是指每昼夜尿液的总量不足400毫升,儿童的尿量如果每小时每千克体重低于0.8毫升也提示少尿。每昼夜的尿量如果少于50~100毫升,称作无尿。少尿或无尿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肾衰竭,其病因可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3种。

(2)多尿:如果每昼夜的尿量大于3000毫升,就叫多尿,多见于心理或强迫性饮水后。有些多尿是因为糖尿或尿素浓度过高导致的。此外,在尿路梗阻解除后、移植肾早期或急性肾衰的恢复期,都可能出现多尿。

(3)夜尿多:除非夜间大量喝水,正常人白天的尿量多于夜间的尿量。如果晚上6点至第二天凌晨6点的总尿量多于白天的尿量就称为夜尿量增多。这种情况常见于慢性肾功能受损者,需要认真治疗。除了尿量,尿液性状也很重要。

2??尿液外观和气味异常

(1)血尿:正常人尿中只有少量红细胞,肉眼看不到。如果尿色为洗肉水样,就叫做肉眼血尿,血尿严重的可见到血块。血尿多见于尿路感染、肾脏实质性疾病和尿路肿瘤。

(2)泡沫增多:常见于尿中溶质成分增多,如蛋白尿。

(3)有异味:尿路感染者尿会有氨水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尿液则会有股水果的芳香味

(4)颜色异常:多种疾病或药物、食物会导致尿液色泽变化。如利福平可引起红色尿液,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为红葡萄酒色尿液,淋巴系统疾病可引起乳糜尿,尿液呈乳白色。有的病人尿液呈浓茶色,如伴有眼睛发黄,那就是出现了黄疸,要查肝功能等指标

建议大家如果发现自己的尿液异常时,要及时就诊并向医生描述清楚,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