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诞生了!
中国第一位封建帝王诞生了!
这是公元前221年最雄壮的声音。伴随着史家颤抖激动的笔触,一个史无前例的王朝正以一系列的杀伐果断张扬着力量。“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作为一个封建大帝国,始皇帝的视线并不止于富丽大雅的中原。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扩展,但因至秦二世而完,所以没能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收复统一。然其当时的疆域,西部已达今甘肃、四川,西南到云南、广西,北到阴山。
历史关键词
大一统皇权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秦始皇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其所采取的措施,为后世帝王所采用,成为制定典籍制度的基本框架。
在高度集权的封建专治制度下,皇帝至高无上、权力无限。秦始皇以战国时期秦国官制为基础,把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政府机构。在这个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其中有掌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京畿警卫的中尉,掌刑辟的廷尉,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应皇室的少府,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掌国内民族事务和外事的典客,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皇室属籍的宗正,掌舆马的太仆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与诸卿议论政务,皇帝做裁决。
始皇26年(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得到群臣的赞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主张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度。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这些郡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确立。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的峄山刻石辞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说明秦始皇认为废分封行郡县是消除各地兵争所必须的。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司监察。县,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令、长领有丞、尉及其他属员。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县以下有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税,游徼掌治安。乡下有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有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此外还有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有长。两亭之间,相距大约十里。
早在秦献公10年(前375年),秦国就建立了以“告奸”为目的的“户籍相伍”制度。后来商鞅规定,不论男女,出生后都要列名户籍,死后除名;还“令民为什伍”,有罪连坐。秦律载明迁徙者当谒吏转移户籍,叫做“更籍”。秦王政统治时期,户籍制度趋于完备。秦王政16年(前231年)令男子申报年龄,叫做“书年”。据《云梦秦简》推定,秦制男年十五(另一推算是十七)载明户籍,以给公家徭役,叫做“傅籍”。书年、傅籍,是国家征发力役的依据。始皇31年“使黔首自实田”,即令百姓自己申报土地。土地载于户籍,使国家征发租税有了主要依据。户籍中有年纪、土地等项内容,户籍制度也就远远超过“告奸”的需要,成为国家统治人民的一项根本制度。秦置二十级爵,以赏军功。国家按人们的爵级赐给田宅,高爵者还可以得到食邑和其他特权。爵级载在户籍,所以户籍也是人们身份的凭证。
统治一个大国,需要全国一致而又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但字体繁简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当时还流行一种书法,叫做隶书,比小篆更简便。
秦始皇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和轻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秦始皇还用法律规定了度量衡器误差的允许限度。他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亩。不过二百四十步为亩的制度实际上只行于旧秦,可能还有旧赵境内,东方许多地区仍以百步为亩,直到汉武帝时期为止。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统一国家的发展。
秦始皇自号“始皇帝”的时候,一心想让秦朝的天下千秋万代延伸不休,但他决没想到,仅仅15年之后,才传到第二个皇帝时秦朝就灭亡了。尽管他采取了种种巩固统治的措施,但他的独裁专制、横征暴敛,早已埋下了祸根。他征发了70多万人修造阿房宫,动用大量人力财力修造骊山陵,“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对他残酷赋役的控诉。频繁的战争、庞大的官僚机构、连续的大兴土木,动摇了统治基础,人民不堪重负,痛苦到了极点。前209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爆发;前207年11月左右,秦朝被推翻。
周朝以来建藩建国的封建制度,与皇权专制和统一国家是不相容的,所以必须加以改变。
军队
秦朝的军队分三个部分,即京师兵、郡县兵、边防兵。
京师兵由于任务不同,分为三个系统:郎中令管辖的侍卫官,包括贝(钱财)选、荫任、军功特拜而产生的传中、中郎等,有俸禄,主要负责殿内值勤、从皇帝;卫尉管辖的皇宫警卫兵,由郡县轮番服役的正卒充当,称卫士,主要职责是守卫宫门;中尉管辖的京都成卫兵,成员是轮番服投的内史地区正卒,主要职责是保卫都城的安全。遇特殊情况,京师另设屯兵。
郡县兵,指在当地轮流服一年兵役的正卒。由郡尉县尉管辖。平时训练,并兼管地方安全,战时奉调出征、因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又分为材官(步兵)、骑士(骑兵)、楼船士(水军)三类。大体北方、西北方多骑士,山丘陵地带多材官,江谁及沿海多楼船士。有的郡既有材官,又有骑士。
边防兵,指边郡骑士、材官、边郡屯兵和边塞戊卒。边郡骑士或材官,是本地服兵役的正卒。屯兵是集中驻扎的机动作战部队,由朝廷派遣的将军统率,如蒙恬曾长期领兵屯于上郡。戊卒包括轮番服役的各郡正卒和嫡发的官吏、商人及农民。除分散担任警戒、候望任务外,还构筑维修军事工程。兵种区分秦军分为步兵(含弩兵)车兵骑兵和水兵种。步兵称材官,有轻装与重装之分,前者无甲,持弓、弩远射兵器;后者上体着甲,持戈、矛、戟之类长兵器。着甲持弓、弩者称驾兵,是步兵的主力。车兵仍然装备单辕双轮四马木质车,每车3人,皆着盔甲,御者居中,甲士2人分立两侧,持戈矛类长兵器。骑兵称骑上,着短甲,执弓箭,所乘之马有鞍,无鞍蹬。水军称楼船士,具有一定规模。秦始皇陵兵马低坑的布阵表明,步兵数量较多,是主要兵种,车兵仍是重要作战力量,骑兵尚处于从属地位。作战中,车、骑、步、驾混编列阵,配合而行。
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剖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之手。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
亮点人物
赢政
秦始皇,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13岁即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帝。
前247年,秦王嬴政即位,因为年纪尚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即始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三世皇帝。他认为帝王死后以其行为为谥的制度,是“子议父,臣议君”,有损于帝王尊严,所以宣布取消。他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这些都是为了显示皇帝的无上权威,表示秦的统治将万世一系、长治久安。
秦始皇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历来褒贬不一。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培养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统一”观念。建国后,他统一车轨、货币、文字、度量衡,建立高度集权的国家制度,北击匈奴、南伐百越,修长城、筑灵渠,对后世形成了无可估量的影响。但同时,他又实行暴政。焚书坑儒,摧残文化,压制人们的思想。还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以至民不聊生。
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毁谤和赞誉。既是一个开万世基业的伟大皇帝,也是一个残暴无良的暴君。几千年后,当人们从久不见天日的地下挖到了震憾世界的兵马俑,还是情不自禁地对那个总看不真实的皇帝浮想联翩。他的雄大气魄,他穿透山川大地的眼光,他毫不留情地屠杀,他的穷兵黩武……
他是始皇帝。
李斯
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秦代政治家,在秦王政统一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10年(前237),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为秦王政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谏逐客书》不仅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秀文章。鲁迅先生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以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2年(前208)被腰斩于咸阳市,并夷三族。
赵高
秦代宦官,权臣。原为赵国宗族远支。其母在秦国服刑,故兄弟数人皆生隐宫。赵高为内官厮役,因通晓法律,被秦王政提拔为中车府令。后因犯罪,被蒙毅依法判以死罪。秦王惜其才干,下令赦免。后以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事。
始皇帝37年(前210),赵高和胡亥随从秦始皇出游会稽。至平原津,始皇病危,遂与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谋,秘不发丧,篡改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更赐死长子扶苏和蒙恬。
胡亥还至咸阳,立为二世皇帝,赵高任郎中令,常居宫中参与决策。他指使胡亥更改法律,诛戮宗室、大臣,且专擅朝政。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他为了巩固权位,故意在二世面前指鹿为马,对不随声附和的大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3年8月,刘邦攻下武关,赵高与其婿阎乐等人密谋,乘二世在望夷宫斋戒之机,诈诏发兵围宫,逼二世自杀,企图篡位自立。因左右百官不从,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九月,赵高被子婴用计杀于斋宫,夷三族。
蒙恬
秦朝初期名将,祖籍齐国。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大将,为秦国立下过赫赫战功。蒙恬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法律,做过审理案件的文书官。公元前221年,他被秦始皇封为将军,后来因为破齐立功升任内史(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弟弟蒙毅也做到了上卿。兄弟二人很受秦始皇的器重。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蒙恬奉命率领三十万军队北上反击匈奴,然后驻守北部边境。后来又支持修建万里长城,西起陇西的临洮(现在中国西部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现在中国东北部辽宁境内),将原来燕、赵和秦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对防御北方匈奴的骚扰起了积极作用。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赵高和李斯联合制造假诏书,命扶苏和蒙恬自尽。扶苏不辩真假,自杀身亡。蒙恬不愿自尽,请求向胡亥申诉。赵高派的使者则将他囚禁起来。蒙恬被囚禁之后,赵高曾经想放了他,但又担心蒙恬兄弟卷土重来,在胡亥面前无法专权,所以就在胡亥面前诬陷蒙恬弟弟蒙毅曾经在秦始皇面前说胡亥的坏话,最后胡亥听信了赵高的谗言,将蒙毅杀死,然后又派人去杀蒙恬。蒙恬再次请求使者给他申诉的机会,但使者没有答应,蒙恬只好含恨服毒自尽。
大事件
焚书坑儒
秦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中央集权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即将战国时各国使用的不同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相传该字体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
前213年,秦统一八年,太子师博士齐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会议上提出恢复周朝的分封制,“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丞相李斯反对,并提出措施:“……天下敢有藏《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学者,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下令各郡、县立即查禁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的书籍,30天内全部焚烧。此即“焚书”。淳于越谏阻焚书,被杀。
次年,方士卢生等人求仙再次不得,惧怕处罚而出逃,又有方士儒生议论朝政。秦始皇大怒,下令搜捕咸阳城内的方士儒生。后来的审问过程中,方士儒生互相告发,共有460余人受到株连,秦始皇下令将此460余人全部坑杀。此即“坑儒”。此后又发生了两次坑儒事件。
“焚书坑儒”是秦朝为了国家政权安定统一所执行的政策, 也是对当时中国文化的一次摧残。“焚书”烧毁了大量书籍史料,大量对秦政权无益的珍贵文献从此失传,春秋战国的百家言论在这段时间遭到严重摧残;“坑儒”政策也是第一个被中国历史所纪录的国家政权对知识分子大规模的残害行为。
但同时,也有观点认为“焚书坑儒”对文化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主要原因如下:
1、所谓焚书,目的是为禁“以古非今者”,对私藏书籍的惩罚措施并不严厉。
2、所焚书籍为民间藏书,博士官的藏书不包括在内,而当时民间的《诗》、《书》其实并不多。
3、秦至二世而亡,真正执行的时间不超过十年,影响不太大。
“焚书坑儒”之所以如此出名,关键是因为后世的“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占据了中国近两千年的国家意识形态统治地位。在这样一种思想环境下,“焚书坑儒”便是十恶不赦了。
修长城
匈奴人分布在蒙古高原上,战国时即常向南方侵犯。当时的诸侯国,为了巩固统治,在各自的国土上修建了城墙。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坚决打击匈奴,他派蒙恬率军三十万抗击。蒙恬于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收复河套以南地,即当时所谓“河南地”,第二年进一步斥逐匈奴。秦自榆中(在今甘肃兰州以东,但有异说)向北,在黄河以东、阴山以南的地区内设置三十四县,并在黄河的一段地区因河筑塞。
除此之外,秦还把战国时燕、赵、秦三国的长城修复并连接起来。秦始皇任命大将蒙恬为指挥,先后动用了30万民工,花了约10年的时间,筑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迄辽东的古代世界伟大工程之一的万里长城,用来保护北方农业区域。
秦长城的修筑是一项艰苦而又浩大的工程,加上秦始皇急于求成,当时因苦役而死于长城脚下的劳动人民不计其数。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10年,秦二世胡亥即位。
他进一步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以“税民深者为明吏”,以“杀人众者为忠臣”。他令农民增交菽粟刍藁,自备粮食转输至咸阳,供官吏、军队以至于狗马禽兽的需要。他继续修建阿房宫,继续发民远戍。徭役征发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农民的困苦达于极点,农民起义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在农民酝酿反秦的时候,潜伏着的六国旧贵族残余势力也在俟机反扑。始皇帝36年(前211年),东郡出现“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刻辞,就是这种分裂活动的征兆。
二世元年(前 209年)七月,一队开赴渔阳(今北京密云)的闾左戍卒九百人,遇雨停留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境),不能如期赶到渔阳戍地。秦法“失期当斩”,戍卒们面临着死刑的威胁。于是,在陈胜、吴广的领导下,在大泽乡举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旗帜。
陈胜,即陈涉,阳城人,雇农出身;吴广,阳夏人,也是农民。他们都是戍卒的屯长。为了发动起义,他们在帛上书写“陈胜王”三字置鱼腹中,戍卒买鱼得书,传为怪异。吴广又于夜晚在驻地旁丛祠中燃篝火,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声音。接着,陈胜、吴广率领戍卒,杀死押送他们的秦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公子扶苏和已故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农民反秦,附近农民纷纷斩木揭竿参加起义。
起义军分兵东进,主力则向西进攻,连下今豫东、皖北的铚、酂、苦、柘、谯(分别在今安徽宿县,河南永城、鹿邑、柘城,安徽亳县境)诸县。当他们推进到陈(今河南淮阳)时,已成数万人之势。在起义军的影响下,许多郡县的农民杀掉守令,响应陈胜;特别是在旧楚国境中,数千人为聚者到处可见。一些潜藏民间的六国旧贵族、游士、儒生,也都乘机来归,凭借旧日的地位,在农民军中发挥影响。游士张耳、陈余甚至劝陈胜派人“立六国后”,被陈胜断然拒绝。陈胜自立为“张楚王”,分兵三路攻秦:吴广为“假王”,西击荥阳;武臣北进赵地;魏人周市攻魏地。
吴广军在荥阳被阻,陈胜加派周文西击秦。周文军很快发展到车千乘、卒数十万人,进抵关中的戏(今陕西临潼境),逼近咸阳。秦二世慌忙发修骊山陵墓的刑徒为兵,以少府章邯率兵应战,打败周文军。武臣占领了旧赵都城邯郸后,在张耳、陈余怂恿下自立为赵王,陈胜勉强予以承认。武臣抗命不救周文,却派韩广略取燕地。韩广在燕地贵族的怂恿下,也自立为燕王。周市进到旧魏南部和旧齐境内,旧齐贵族田儋自立为齐王、反击周市。周市在魏地立旧魏贵族魏咎为魏王,自为魏丞相。旧贵族势力的活跃,涣散了农民起义队伍。加之陈胜缺乏经验,决心不够,只能眼看着分裂局面形成。
秦将章邯军连败周文,周文自杀。章邯又东逼荥阳,吴广部将田臧杀吴广、迎击章邯,一战败死。章邯进到陈,陈胜败退到下城父(今安徽涡阳东南),被叛徒庄贾杀死,陈县失守。陈胜部将吕臣率领一支“苍头军”英勇接战,收复陈县,处决了庄贾。
作为反秦的先驱者,虽然陈胜领导起义只有半年就失败了。但是,反秦的浪潮却由此风起云涌,冲击着已经摇摇欲坠的秦王朝。
楚汉之争
陈胜起义后,旧楚名将项燕之子项梁和梁侄项羽在吴(今江苏苏州)杀掉秦会稽郡守,起兵响应。不久项梁率领八千子弟兵渡江北上,队伍扩大到六七万人,连战连胜。闽越贵族无诸和摇也率领族人,跟着秦番阳令吴芮反秦。原沛县亭长刘邦和一部分刑徒逃亡山泽,也袭击沛令起事,归入项梁军中。项梁立楚怀王之孙为楚王。
以后,项梁在定陶败死,秦章邯军转戈北上,渡河击赵。这时,代替蒙恬戍守朔方边塞的王离,也率大军由上郡(治今陕西榆林东南)东出,包围了张耳和赵王歇驻守的巨鹿城(今河北平乡境)。楚王派宋义、项羽救赵,派刘邦西入关中。宋义北至安阳,逗留不进。项羽杀宋义,引兵渡漳河,经过激战,解巨鹿之围,被推为诸侯上将军。以后,秦将章邯率二十万人向他投降。刘邦迂回进入武关,到达咸阳附近。那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继立的子婴贬去帝号,称秦王,汉元年10月(公元前207年)向刘邦投降。刘邦废除秦的苛法,只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深得民众拥护。
刘邦入咸阳后,项羽也立即率军入关,驻鸿门,然后进入咸阳,大肆烧杀掠夺。他在诸王并立的既成局面下,自立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并调整诸故王土地,徙置他们于其原据地的边缘,而把自己的亲信封于各国的善地为王。这样就并立着十八个王国,受制于西楚霸王。
项羽的这一措施反而激化了形势。不久,齐国首先发难,诸侯混战再次爆发。被项羽逼处巴蜀汉中一隅为汉王的刘邦,于汉元年5月(公元前206年)乘机进入关中,败项羽所封关中三王。接着领军东出,远袭彭城,退守于荥阳、成皋之间,与项羽相持。刘邦巩固了关中后方,又联络反对项羽的力量,转败为胜。汉5年(前202年)12月,与韩信、彭越等会攻项羽,项羽兵败垓下(今安徽灵璧境),退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自刎,年仅31岁。同年2月,刘邦在定陶即皇帝位。
楚汉之战是由秦末农民战争直接演变而来的。虽然农民战争胜利地推翻了秦朝,但事情发展到最后,曾经同是农民战争领袖、作为战友的刘邦和项羽,却不得不逐步转化为封建统治权的角逐者。项羽勇猛刚毅,刘邦知人善任。最后,刘邦在众多谋臣的帮助下战胜项羽,建立大汉王朝,成为西汉的开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