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萤映雪(1 / 1)

晋代有两位学习非常刻苦的穷苦学生,他们不顾条件艰苦,努力创造条件学习的精神流传下来,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奋发向上。

车胤小的时候非常好学,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会早早地起床读书,从来不需要父亲催促。但他的家庭十分贫困,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根本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他晚上也就没办法点着灯学习,只好抓紧白天的时间努力地阅读。

车胤的父亲看见车胤坐在窗前努力学习,甚至在日落时还借着逐渐变暗的日光努力地多看一页书的时候,心里非常内疚,常常难过地对车胤说:“你真是个乖巧的好孩子,父亲我真为你骄傲。但我不是一个好父亲,没有什么能耐,只能维持家里的生计,却没有多余的钱供你读书用,真是对不起你啊!”

懂事的车胤回过头,紧紧地抱住父亲,安慰父亲说:“父亲不必责怪自己,能有一口热饭吃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怎么敢奢求更多呢。每天都能趁着白天好好地读书,这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啦!”父亲听了,发出一声叹息,摸着车胤的头不再说话。

每天,听到公鸡发出第一声打鸣的时候,车胤就马上从**爬起来,此时的太阳还没有完全出来,只有微弱的光。车胤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端坐在窗前,一边回味着昨天看的内容,一边等待着太阳升起。到了日落的时候,车胤恨不得追着太阳,不让太阳下山,好借着光再看一页。晚上,车胤就走到院子里,拿出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虽然看不清,但也能练习着写点儿什么。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车胤却已经很满足。

一个普通的夏日晚上,车胤走到院子里乘凉,顺道把白天背诵的课文再背熟练些。突然,他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忽闪忽闪的小灯,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萤火虫。他轻轻地把萤火虫握住,透过指缝看着里面一闪一闪的“星光”,觉得有趣极了。

突然,他想到了什么,惊喜地大叫:“有了!有了!我有办法了!”说着,车胤快步走到旁边的一丛草旁,双手轻轻地拨弄着,一大堆萤火虫受到了惊吓,纷纷飞了起来,那场面真是漂亮极了,把前面的路都照亮了。车胤心想:这么多的萤火虫,我要是捉上几十只,汇聚在一起,不就成了亮眼的光吗?

想到这里,车胤高兴地往屋子里走,翻了好久找出一件单薄的里衣,出门就开始钻进草丛里捉萤火虫,捉了一只又一只,小心地放进衣服里,再扎紧口子。车胤看着发出光芒的口袋,高兴地笑着说:“这下可有灯啦!我又可以看书了!”

他把自制的“灯”带回去,吊在桌子上方,书上的字也能勉强看清楚了,于是他就着这“灯光”高兴地读起了书。每当夏天有萤火虫飞舞的时候,车胤就出门捉上一袋,晚上也可以努力地学习了。正因为他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他最后成了一位有名的官员。

另一位穷苦学生名叫孙康,他也因为家贫,只能在白天学习,晚上就只能早早地躺在**,回味白天学的内容。长夜漫漫,多可惜啊!孙康这样想着,却没有办法。

冬天来了,白天结束得更早了,孙康一直坚持到真的一个字都辨认不出来了,才肯放下书本。他的心里失落极了,但是家里没钱点灯,懂事的他也不敢有怨言,怕再给母亲增加负担。

一天夜晚,孙康睡得很不踏实,总想要早点儿起来读书。突然,他把头转向窗外的方向时,一丝光亮闯入了他的眼里。孙康猛然睁开眼,想要看看是哪儿来的光,惊喜地发现是窗外的白雪反射的月光。原来呀,今晚下了一层厚厚的雪,月光又如此皎洁,白雪就反射了月亮的光,把周围都照亮了。

孙康顾不得外面低得吓人的气温,翻个身就下了床,拿起书本朝外面走去,蹲坐在院子里,借着反射的月光艰难地看着书,就算手脚都冻僵了也不管。一阵风吹过,寒风夹着雪直往他的脖子里灌,但他也只是缩了缩脖子,丝毫没有回到屋里的打算,就这样坐在外面看了一宿的书,直到最后忍不住困意睡了过去。

第二天,孙康的母亲起来,看见门前坐着熟睡的孙康,大吃一惊,急忙把孙康叫醒,喊他到**去睡。母亲心疼地给孙康掖着被子,责怪他说:“这么冷的天,你到外面做什么?手里还拿着本书。就不能等天亮了再看吗?晚上一点儿光亮都没有,你拿着书也看不见呀。”

孙康摇了摇头,反倒高兴地对母亲说:“母亲,我找到晚上看书的方法了!下雪的时候,外面的月光被雪映得这一片都亮了,我正好趁这个时候可以多看点儿书了!这真是太好了!”

母亲听了孙康的话,可心疼坏了,紧紧地把孙康抱住,叮嘱他说:“是母亲没有能力,连晚上读书的机会也不能为你提供。既然你喜欢,就看吧。但是母亲只要求一条,你晚上看书的时候千万要多穿些衣服,不要让母亲担心。”孙康欣喜地答应了。

从此,每当外面下了厚厚的雪,足以让屋外雪地反射的月光把周围都照得明亮的时候,孙康就穿得厚厚的,拿起书到外面学习。正是这种在艰苦环境中艰难求学的精神,使得孙康成了一个饱读诗书的人,得到了他人的赏识。

成语寓意

这是贫士苦读的典故,意指下苦功夫读书。

近义词 囊萤照雪、凿壁偷光

反义词 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成语出处 《萧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