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贤下士(1 / 1)

中国成语故事 张腾腾 945 字 3个月前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首,与他爱惜人才且敬重人才的品德是分不开的,许多人才都甘愿在齐桓公的帐下为他出谋划策,于是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齐桓公在成为齐国的君主之前,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抢夺王位的过程。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公突然被杀死,国内一片混乱,齐襄公的兄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在马不停蹄地赶往齐国,想要率先登上王位。

而公子纠的师父管仲为了阻止公子小白回齐国继位,特意在途中设伏,用弓箭射中公子小白。管仲上前查看,发现公子小白口吐鲜血,看上去已经死了,管仲这才安心离开,公子小白也躲过此劫。之后公子小白率先回到齐国即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先是抓住公子纠与管仲,之后想要立对自己有功的师父鲍叔牙为相国,但是鲍叔牙却拒绝了,他诚恳地说:“我的才能比不上管仲,希望您能立管仲为相国,他能够帮助您成就大业。”

齐桓公想到管仲刺杀自己的事情,不高兴地说:“可是管仲站在公子纠的那边,曾经为了公子纠来杀我,他又怎么会甘心为我做事呢?管仲真的能为我所用吗?”

“您如果摈弃成见,敞开心怀来接受他,我相信他一定对您大有用处的。”

于是齐桓公命人把管仲和公子纠带上来,当着管仲的面把公子纠杀掉了,又拿着剑朝管仲走去。管仲以为齐桓公要杀自己,偏过头不理会齐桓公,发出一声冷哼。

没想到齐桓公只是用剑把管仲身上绑着的绳子割开,还把管仲扶了起来。管仲非常不解,疑惑地问:“这是做什么?要杀我便杀吧。”

“我已经将公子纠杀死,就算是报了您那一箭之仇。”齐桓公指着公子纠对管仲说,又扶着管仲在旁边坐下,恭敬地向他行了个礼,真诚地说,“听闻您有着出众的才能,我早已仰慕您的才华,希望您不要嫌弃我,留下来和我一起建设齐国吧。”

管仲一脸震惊,完全不敢相信,反问道:“我曾经为了公子纠杀你,你却不想要复仇吗?”

齐桓公摇摇头,笑道:“您不过是为了自己效忠的主上而已,我怎么能为这件事怪罪您呢?既然公子纠已经死了,这件事就这样过去吧。现在只希望您能担任我的相国,为我效力。”

管仲被齐桓公的大度所感动,马上跪下来对齐桓公立下誓言,一定会竭尽所能,辅佐齐桓公把齐国治理好。管仲果然忠心地为齐桓公出谋划策,使得齐桓公迅速地将国内的乱局收拾好,并且出台了许多政策,使齐国成了最强大的国家。

有一次,齐桓公和管仲正在宫里商量着去讨伐莒国,没想到事情还没有敲定,宫外已经传出要攻打莒国的消息。齐桓公非常生气,去问管仲:“我与您关上门一同在宫殿里商量攻打莒国的消息,还没决定好,就走漏了消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管仲想了想,看了看外面做事的工人,恭敬地回答道:“一定是这个宫里有能力高强的人。”

“这……让我想想。”齐桓公的眉头紧皱,认真地思索了好一会儿,突然激动地说道,“对了!我们在屋子里小声地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窗外站了个舂米的人,好像不时地往我们这儿看,应该就是他传出去的。”于是齐桓公命人把舂米的工人叫来。

过了一会儿,一个叫东郭邮的人来到殿前,齐桓公马上迎上去把他请到座位上坐下,问他:“是您在宫外宣传我要攻打莒国的事情吗?”那东郭邮马上点点头承认。

“我与相国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很小心,秘密地谋划着这件事,您是怎么听到的呢?”齐桓公问道。

东郭邮摇摇头,率直地说道:“这并不是我听到的,而是猜想出来的。都说做大事的君子善于谋划事情,而普通人善于推测事情,这件事完全是我推测出来的。”

齐桓公听了觉得很惊讶,这么大的事,从来没有和管仲以外的人说过,却被这样一个舂米的工人推测出来,太不可思议了,于是他问东郭邮:“那您是怎么推测出来的呢?”

“我听人说,君子遇到事情的时候会出现三种表情,要是一脸高兴就是要发生值得高兴的事情,要是一脸悲伤就是遇到了丧事,要是看起来精神奕奕,那就是要发动战争了。我看您红光满面,嘴巴一直在向外送气,虽然没有听到声音,也大概能推测出您说的是莒国。而且您手指向的方向就是莒国,想想最近小国之中与我国有矛盾的也是莒国,那么您在商量的大事应当就是攻打莒国了。”东郭邮把自己的分析娓娓道来,齐桓公和管仲在一旁边听边点头,非常满意的样子。

齐桓公觉得东郭邮说得非常有道理,高兴地拉起东郭邮的手,说道:“您能从这些细微的事情上推断出大事,真是了不起啊!我非常欣赏您的才华,希望能聘请您来为我办事。”于是齐桓公就把东郭邮这样一个舂米的工人提拔为自己的谋士。

成语寓意

指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

近义词 彬彬有礼、以礼相待

反义词 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成语出处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