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后期,秦国逐渐强大起来,野心也不断显现,通过攻打其他六国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域,最后统一了整个中原,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大秦王朝。起初,其余六国利用“合纵”策略,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然而最后由于六国的利益冲突被秦国利用“连横”策略不断游说,而逐步被击破。
其中,燕国作为最后几个被秦国击败的国家之一,在国家覆灭以前做过很多的努力,荆轲便是由燕国派出的。那时,秦国大军浩浩****,朝着燕国奔来,燕国从春秋时期以来国力就不是很突出,小小燕国随时会被强大的秦国吞灭。
燕太子丹看见秦军的意图就是燕国,感到非常忧虑,他不愿意看见自己的国家被秦国灭国,就去请教自己的老师鞠武。他哭丧着一张脸对老师说:“现在就连强大的赵国也被秦国吞掉了,紧接着他的军队就直指我们燕国,一看就知道目的已经非常明显了,我该怎么保住燕国呢?”
鞠武想不出救国的策略,诚惶诚恐地回答说:“现在秦国的土地已经遍布天下,它的人口众多,军队训练有素,武器装备也很先进,我们只是一块小地方,能怎么抵御他呢?我现在也想不出好的方法,但是我知道在燕国,有一位有勇有谋的隐士叫作田光,或许您可以和他商量对策。”
“那就请老师为我引荐这位隐士吧。”太子丹高兴地说。于是鞠武在燕国境内努力地寻找田光,上门拜见后对他说:“现在太子听闻您的才能,希望能与您一起谋划重要的事情。”田光答应后,鞠武就带着田光去找太子。
太子丹远远地看见鞠武领着田光来到殿上,赶忙跑过去迎接田光,还倒退着走,为田光引路,甚至特地擦拭田光的座位后招呼田光坐下。这让田光心里十分感动。
太子丹把身边的人退下之后,来到田光的身边,恭恭敬敬地对田光说:“先生,您看见了吗,现在秦国和我燕国的关系十分紧张,眼看着秦国就要进攻我们国家了,燕国现在的处境真的非常危险啊。听老师说您是一个有智谋且有胆量的人,我希望您能为我想想办法。”
田光低下头,一脸失落的神情,回答太子丹说:“太子,多谢您把我看得如此重要。我听别人说,那千里马在强壮的时候,一天就能奔驰上千里,可是当它老了之后,就算是品质不好的马也能跑到它的前头。您听说的事情,那都是在我年轻的时候发生的,那时或许的确如此,但我现在年纪大了,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了。”
“这可怎么办呢?难道您可以眼睁睁地看着从小长于斯的故土变成秦国的国土吗?”太子丹没想到田光会这么说,感到非常失望。
“臣作为燕国的子民,当然不愿意成为亡国之人,不愿意眼看着燕国被秦国吞并。这样吧,虽然我已经年老了,不能为燕国尽力,但是我认识一个好朋友,他名叫荆轲,是比我年轻的时候还要有勇有谋的人。”田光感动于太子的厚待,决定向太子引荐荆轲。
出门的时候,田光向太子拜别,太子丹特意送他出门,还叮嘱他说:“先生,今日您和我谈论的乃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希望您千万不要泄露出去啊。”田光听了太子的话,脸色越发凝重,答应了太子之后就往荆轲的住处赶。
田光佝偻着身体,缓缓地走进荆轲的家,一脸凝重地对荆轲说:“荆轲啊,我和你是很多年的好朋友了,现在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告诉你。”荆轲听了,恭敬地坐好,说道:“你只管说吧。”
“太子丹曾经把我请到他的宫殿,和我一起商量对抗秦国的策略。但他知道的只是我年轻时候的事迹,那时候的我确实有着一腔的热血和强壮的身体,但是现在我已经老了,身体也不行了,我不能承担太子托付给我的事情,于是想到把年轻有为的你推荐给太子,希望你能前去和他仔细地商量这件事。”田光紧紧地握住荆轲的手,郑重地把这件事告诉他。
荆轲本来就是个有着一腔热血的青年,毫不迟疑地答应了为燕国与秦国对抗这件事。
田光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我听人说,一个年龄稍长的人做事,是不应当让人怀疑的,现在太子却叮嘱我不能把这件事泄露出去,分明是对我不信任。做事却不能让人放心,这就算不上是一个有节操且讲义气的人了。”说完,田光拔出剑来,架在自己的脖子上,语重心长地对荆轲说,“既然如此,我希望你现在就能去见太子,和他商讨国事。如果问起我,就说我已经死了,一定不会泄露机密。”于是,田光就割破了自己的喉咙,自杀了。
荆轲看着田光,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决心一定完成田光的托付,坚决地往太子丹的宫殿去了。
成语寓意
表示义士信守诺言,即使牺牲生命也不负重托。
近义词 以身伏剑、结缨伏剑
反义词 背信弃义、唯利是图
成语出处 《战国策·燕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