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圣人,而他座下的弟子也有很多人具有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他的弟子子路的故事。
子路生活在鲁国,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因为家里贫穷,他的吃穿用度都非常节俭,但他照顾父母的时候却非常用心,宁愿自己吃差一点儿,也要让父母吃上热乎的米饭。
他常常到山上挖野菜来填饱肚子,而把好吃的、有营养的粮食都留给父母吃。
当子路回到家,父母关心地问他:“儿子呀,你出去外面辛苦了,吃过饭了吗?”
子路看着家里剩余不多的粮食,总是笑着点点头,对父母说:“放心吧,我出门的时候带上了干粮,在外面吃饱了才回来的呢。”实际上,子路不过是在外面吃了点儿采摘的野果,勉强填饱肚子而已。
而在饭桌上,子路总是把装有野菜的盘子端到自己面前,把好吃的蔬菜移到父母的面前,装作非常高兴的样子说:“请父亲母亲吃眼前的菜吧,我非常喜欢吃面前的这一盘菜,就让我一个人吃掉好啦。”
“你既然这么爱吃,那你就吃完吧。”子路的父母慈爱地看着他说。
尽管把好吃的都留给了父母,子路还是担心他们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为了能够让父母吃上白米饭,他常常步行上百里去很远的地方为父母买米。他走啊走,走得脚都磨出泡来,也不曾停下来休息,要整整一天才能走到米店把米买回家。
米店的老板看见他一瘸一拐的样子,很是不解,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走一会儿休息一下呢?这样一路不停歇,多累啊。或者你也可以搭别人来集市的车,只要给一点儿钱就可以了呀。”
“不了,我要是中途停下来休息了,指不定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到家,家里的老父老母一直等着我回去,怕是要着急了。本来家里就不富裕,更不能花钱坐车了,省一点儿是一点儿,留下给父母多买些白米吧。”子路笑着摆摆手,解释道。
米店的老板听了,拍拍子路的肩膀,夸他说:“你可真是个好孩子啊。”
子路扛起装满米的米袋,又摸着黑一瘸一拐地回家去了。这样的事情,他做了不止一次,经常这样行走在米店和家之间,草鞋都已经磨破了好几双。
子路的父母看着儿子疲惫的模样,怜爱地劝说儿子:“儿子啊,你就别再这样忙活了。我们已经这么大岁数了,随便吃吃就好了,不用专门跑那么远去给我们买米的。”
但是子路看着父母健康的样子,心里非常高兴:“父亲母亲,能够孝顺你们也让我感到非常高兴,只要看见你们健健康康的,这比什么都重要。”
夏天的时候,太阳就像个火球一样,大地都要被烤焦了,子路仍然不辞辛苦地行走百里,中间不曾停歇。有的时候太阳晒得子路满头都是晶莹的汗珠,他也来不及揩去,只顾着往前走,只想着早点儿把白米带回去,给父母做上一桌可口的饭菜。
碰到下雨的时候,子路就把米袋放进衣服里包裹起来,紧紧地抱着,不让雨把袋子淋湿。可他自己呢,全身淋得湿漉漉的,衣服脱下来还可以拧出好多水。
子路的父母开门看见儿子像一只落汤鸡一样站在雨中,赶紧招呼他把衣服换掉,心疼地抚摩着他的脸,哭道:“你怎么这么傻呀,下雨了随便找个地方躲雨就好了,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地赶路呢?淋生病了可怎么办?”
“不要紧,不要紧。”子路一脸憨笑地回答。
到冬天了,雪下得像鹅毛一般大,到处都结了冰,走起路来滑滑的,一不小心就会摔倒。然而子路并没有松懈,他依然冒着严寒出门买米。一阵寒风吹来,子路的耳朵都被冻得通红,他踩着结冰的河面小心翼翼地往前滑动,手里还死死地抱着米袋。
许多年过去了,子路的父母亲陆续去世了,没有了牵挂的子路就往南走,来到了楚国。楚国的国君非常欣赏他,就聘请他当楚国的官员,赐给他优厚的俸禄。
此时的子路生活得比以前富足,有楚国国君赐给他的美味佳肴,还有制作精良的衣物,出门的时候可以乘坐马车出行,身边总是跟随着上百位随从。但是他看着眼前舒适的生活,却常常发出叹息:“我是多么想念以前的生活啊。”
有人问他:“您现在生活在宽敞的房子里,有美味的食物,还有贴身舒适的衣物,更有数不清的奴仆照顾您的生活,这难道不好吗?”
“现在的生活的确非常美好,但是,”子路陷入对从前的回忆中,遗憾地说,“但是父母不在身边,这么好的生活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我多么希望回到那个时候,再为父母行走百里去背米,也非常幸福啊。要是我的父母还活着的话,能和他们一起享受这样好的生活,那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了。”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情,对其他弟子称赞子路说:“子路现在过上了这么好的生活,却时时想念着为父母行走百里去背米的事情,可见他对父母是多么孝顺啊!父母亲还活着的时候,他服侍父母就非常用心;父母去世以后,他还常常怀念他们,真正是一位大孝子啊!”
成语寓意
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这个成语比喻非常孝敬父母。
近义词 羊羔跪乳、卧冰求鲤
反义词 不孝之子、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