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1 / 1)

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力比起秦国来要稍微弱一些,于是秦王常常仗着国力雄厚而欺负赵王,屡次想要戏弄赵王,让赵王难堪。

蔺相如原本是宦官门下的食客,为许多上层人士所看不起,认为他是个低贱的下等人。但是蔺相如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了赵王的赏识,常常代替赵王去与秦国交涉。有一次,赵王从别处得到了一块美玉,名为和氏璧,秦王知道以后就想要骗过来。于是秦王假惺惺地派使者向赵王求见,对赵王说:“听闻你新得了一块美玉,我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与你交换。”

赵王听了非常慌张,谁不知道秦王是个言而无信的人,只要是他想得到的东西,必定会想尽办法拿到,却不愿意付出代价。秦王哪里会愿意付出十五座城池呢,这一定是个阴谋,但是又不能拒绝。赵王十分忧愁,他既舍不得这块美玉,又害怕秦王借此攻打赵国,一时非常为难。

正在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一位宦官向赵王推荐了蔺相如:“大王,我门下有一位足智多谋的人才,相信他能为您解决这个问题。”赵王欣喜不已,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去与秦王会面。蔺相如果然不负众望,凭借高超的口才将秦王说得心服口服,还让手下提前带着和氏璧回到了赵国。秦王见蔺相如这么有才华,觉得再也不能小看赵国了,就不敢轻易找赵王的麻烦了。赵王为此非常高兴,就给了蔺相如一个很高的职位。

事情传到赵国的大将军廉颇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恨恨地说:“我为了赵国冲锋陷阵,身上受了多少的伤,多少次死里逃生,这才当上了大将军。他蔺相如不过是动动嘴,说一些不轻不重的话,就能得到大王的赏识,给他封了个比我还大的官,真是太让人生气了!”廉颇的下属也附和说:“对呀对呀,蔺相如这么卑贱的身份,现在却位列您之上,这怎么行呢?”

廉颇本来就直脾气,经过下属们这么一起哄,就更加生气了,他信誓旦旦地说:“好他个蔺相如,看我下次不给他好看!我绝不能让他这么得意。”

蔺相如听说了这件事,就总是躲着廉颇,不愿意和他针锋相对,甚至常常借口生病而拒绝参加廉颇在的朝会。廉颇以为蔺相如惧怕自己,更加得意,一定要给蔺相如一个下马威。

终于,蔺相如准备出门的时候,刚好遇到了迎面走来的廉颇,他马上招呼伙计们掉转马车,躲着廉颇。廉颇像是没看见蔺相如似的,昂起高傲的头颅就过去了,也不曾向蔺相如打招呼。

蔺相如的下人们看见蔺相如如此卑躬屈膝的样子,都感到非常失望,叹息着说:“大人,您的地位难道还比不过廉颇吗?为什么要这么害怕他呢?像这样处处躲避、处处忍让他,反倒让他觉得咱们好欺负,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呢?”

蔺相如并不生气,而是反问大家:“在你们看来,廉颇将军和秦王比,谁更加让人害怕呢?”大家都说是秦王更加可怕。于是蔺相如接着说道:“连到秦王的王宫里面见秦王我都不怕,照样在众人面前让他难堪,难道我会惧怕廉颇将军吗?”

大家都点头表示赞同,但还是很疑惑地问:“既然如此,您为什么老是躲避廉颇将军呢?”

“我并不是因为惧怕廉颇将军,而是因为尊敬他。廉颇将军为了赵国四处征战,能有今天的高位,这都是他手中的剑和身上的伤累积出来的,我们应当敬重这样的英雄。”蔺相如笑着解释说,“他秦王之所以不敢贸然发兵攻打我赵国,不过是顾忌赵国有廉颇将军这样的武将,而且还有我蔺相如这个文官罢了。如果我们两个闹不和的话,这恰恰是秦王想要看到的局面。我之所以让着廉颇,不过是顾虑到国家的安危,对比起这个,我的荣辱算什么呢?”

大家恍然大悟,明白了蔺相如的苦心,再也不因为躲避廉颇而感到生气了。

这些话让廉颇听见了,他感到非常羞愧,仰天长叹道:“我终于知道蔺相如为什么能在我之上了。我身为统领兵力的大将军,却如此没有胸怀,处处与他作对,罔顾国家的安危。对比起蔺相如的智慧,我的能力也算不上多厉害了。真是惭愧啊!”廉颇想到这儿,决定亲自找蔺相如,向他道歉。

廉颇脱掉自己一只袖子,**着肩膀,背上还背着一根荆条,一路走到蔺相如的家门前,静静地等待。蔺相如接到下人的通报,急忙跑出来迎接廉颇。廉颇一见蔺相如,立马儿跪在地上,双手捧起荆条,恭敬地说:“我没有大人这样的肚量,处处与大人作对,实在是不应当啊!现在我已经明白大人的苦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希望大人用这根荆条来惩罚我吧。”

蔺相如接过荆条,狠狠地扔到了一边,急忙扶起廉颇,把他带进家里坐下,语重心长地说:“既然将军已经认识到了错误,今后改正就好了,何须惩罚呢?希望从今天起,将军能和我一起守护赵国啊!”

误会解除以后,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变得十分亲近,协力守护赵国,使得秦国不敢再轻易来犯。

成语寓意

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自己严厉的责罚。

近义词 幡然悔悟、引咎自责

反义词 死不悔改、一意孤行

成语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