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登科,就是科举考试考中了。考中为什么叫登科呢?因为唐代科举都是分科考试,有进士科、明经科,还有明法科、明书科、明算科,等等。所谓登科,就是这一科考中了。
《登科后》这首诗到底是哪一科考中了呢?一定是进士科,因为只有进士科考中才值得那么高兴。这就涉及唐代科举考试的一些知识了。
唐朝科举考试分成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六科。在这里面,因为秀才标准太高,所以根本没人敢报名,后来就取消不考了。明书、明法、明算都是专门的技术,相当于现在的职业技术考试,在当时不受人重视。剩下的就是进士和明经两科,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主流。在这两科之中,进士主要考写文章,特别是写诗,而明经主要考经典背诵。背诵和写作哪个更难?当然是写作更难,所以进士科也比明经科难考得多,当时甚至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唐朝平均每年录取进士二三十人,难度比今天考“985”“211”要大得多。不过,也正因为考试难度大,所以回报也高。当时称进士为“一品白衫”,什么意思呢?虽然你此刻还是个老百姓,无官无职,但是日后一定会做到一品官。进士科前途这么好,所以全社会都很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呢?唐朝一系列最重要的品牌活动都跟进士科有关系。比如雁塔题名,就是新科进士都把自己的大名刻在大雁塔上,昭告天下。还有曲江会,就是考试放榜后,新科进士都到曲江参加大型宴会,等等。每次举行这些活动的时候,整个长安城万人空巷,倾巢出动。有些富贵人家还要借机给自家小姐选女婿,金榜题名连着洞房花烛,这是多美的事啊。全社会都这么重视,读书人自己怎么可能不重视呢?所以,每年科举考试放榜之后,名落孙山的垂头丧气,金榜题名的扬扬得意,这是人生常态。而把这种扬扬得意的感觉写得最好的,就是孟郊的这首《登科后》。
昔日龌龊(wò chuò)不足夸,今朝**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先看知识点。
第一,“龌龊”和“**”。如今这两个词都是贬义词。什么叫龌龊?今天基本上指肮脏或者思想肮脏,比如我们可以说这个地方很龌龊,也可以说这个人思想很龌龊。但是请注意,“龌龊”这两个字都有一个“齿”字旁,本意是牙挨得太近,引申出来,就是格局小,不大气。所以,在这首诗里,龌龊并不是肮脏,而是气量小、格局小、眼界小。再看**。我们今天说**,基本上是指行为不检点,轻佻。但是在古代,**还指不受约束,放飞自我。这首诗用的就是这个含义。
第二,“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人会说,这有什么疑问,不就是一天之内把长安城的花都看遍了吗?意思是没错,但这背后还隐含着唐朝一项跟科举考试直接相关的重大活动,叫杏园探花。怎么回事呢?我们刚刚讲过,科举考试之后要有一系列活动,除了前面提到的雁塔题名和曲江会之外,还有一项,就是杏园探花。这个活动最有趣,就是进士放榜之后,都到长安城的杏园聚会,在所有进士之中选出两个最为年轻英俊的,号称探花使,让他们跨上高头大马,策马飞驰,遍游长安名园。所到之处,还要采折名贵花卉,最后带着花儿返回杏园。这两个人之外的其他进士也并不是在杏园坐等,他们会比两位探花使稍稍晚点儿出发,也是到处折花,如果谁能比探花使折回的花还漂亮,那探花使就得受罚。总之是一种集体狂欢,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大醉而归,这才是诗中所说的“一日看尽长安花”。
知道了这些知识,再看这首诗怎么翻译。
往昔那局促困顿的日子不值一夸,今天终于可以放飞自我,思接天涯。
我迎着浩**的春风策马飞驰,一天之内看遍了长安城的异草名花。
这首诗好在哪儿呢?它有两个好处。第一,爽朗中有精致;第二,昂扬中有含蓄。
先说爽朗中有精致。哪里爽朗?第一、二句的对比最爽朗。昔日如何,今朝如何,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跃然纸上。诗题不是《登科后》吗?这两句诗就告诉你,登科这件事有多厉害。没登科的时候,是“昔日龌龊不足夸”。整天只有念书这一件事,每天都在担心考不上怎么办,既不敢玩,也不敢乐,更不敢畅想未来,总之,全部人生似乎就剩下考试这一件事,这格局多么狭小啊!自己都看不上自己,这就叫“昔日龌龊不足夸”。
可是一旦登科,马上变成了“今朝**思无涯”,这才是扬眉吐气。也敢说了,也敢笑了,也敢放飞自我了,好比一只小鸟飞出了笼子,看天那么宽,看地那么广,看什么都那么美,看自己更美,这才是“今朝**思无涯”。这么强烈而直白的对比,就好比把一个弹簧压到了极限,再一下子让它反弹起来,连我们看了,都替他觉得痛快,这就是爽朗。
可是只有爽朗还不够,这两句诗还有精致之处。精致在哪里呢?在用“龌龊”来对“**”。龌龊是什么词?是叠韵词,就是两个词的韵母一样。**是什么词?也是叠韵词。叠韵词对叠韵词,有一种特别的音韵美,用到这句诗里,让人觉得粗中有细,爽朗中有精致。
再看昂扬中有含蓄。哪里昂扬?第三、四句最昂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多么志得意满的感觉啊。诗人能够如此志得意满,除了扬眉吐气的好心情之外,也有好天气的加持。唐朝的进士科考试是在秋天,但是放榜要到第二年春天。进士们放榜的时候,也正是春风浩**,百花争艳的时候。本来就“人逢喜事精神爽”,再加上春风暖、春花开、春衫薄,人会觉得从里到外都那么美满,仿佛天地万物都来给自己凑趣,这心情该是何等昂扬啊。而这时候,又有那么带劲儿的活动——杏园探花。一个个新科进士策马扬鞭,跑一路的春风,探一路的春花,听一路的赞叹,这时候,再内向的人也会外向起来,再老成的人也会轻狂起来,觉得长安就在自己手中,春天就在自己手中,未来就在自己手中。这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两句诗,写得多么轻快俏丽,神采飞扬啊!正因如此,后来人就把它精炼成两个成语,一个叫“春风得意”,一个叫“走马看花”,也叫“走马观花”。当然,现在用“走马观花”,往往指的是粗略地看一下。但是,它最早是用来形容愉快的心情的,就出自这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两句诗的昂扬很容易体会,含蓄又在哪儿呢?含蓄在“春风得意”。这春风指什么?它既是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是指让诗人大展宏图的政治气候。我们现在经常说改革的春风,在当时,就可以说科举的春风,朝廷发掘人才的春风。那得意又是什么呢?得意既是登科的喜悦,也是展望前程时的踌躇满志。表面上看,诗人是在春风之中策马疾驰;实际上它又是说,诗人在一个美好的大时代奔向美好的未来。这种情调,诗人并没有老老实实地说出来,但是我们都感觉到了,这就是昂扬与含蓄的结合,让我们在感受得意之外,还有回味。
最后再说说作者孟郊吧。孟郊其实不是一位春风得意的诗人,家里没什么背景,也不是学霸,连续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都没有过,自己都灰心丧气了,但是,他的老母亲却不放弃,坚持让他考第三次。这一年,他已经45岁了。老天有眼,这次一举高中。多少年的辛苦、多少年的委屈一朝(zhāo)雪洗,他怎么会不欣喜若狂呢?
我们都知道,孟郊写诗以苦寒著称,后人总结为“郊寒岛瘦”,但是这首诗却既不苦也不寒,而是春风得意,所以很多人说,这是孟郊平生唯一一首快诗。也正因为这次登科,他才被授予溧阳县尉。上任后,他赶紧把老母亲接过去奉养,这才有了我们大家都熟悉的《游子吟》。
我为什么选这首诗呢?如果说,上一首《出塞》是表现大唐的武功,那么,这首《登科后》就是表现大唐的文治。大名鼎鼎的科举制度就是从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因为有科举制,普通人家的子弟可以凭本事当官,朝廷可以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整个社会也才会流动起来,人们也才会有希望,有盼头。事实上,不仅唐朝,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公平和活力都建立在科举制的基础之上,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制度,才催生了这么快乐的诗。
这首诗讲了哪些内容呢?
1.唐朝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
2.“龌龊”和“**”两个词,古今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呢?
3.“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什么意思?
4.孟郊是一位怎样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