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岁的中国孩子,到美国仅一年,什么句子都会说了,她靠的是什么?是听和说,没有人给她讲解语法知识。当然,我们身在国内,不可能有那样的语言环境,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朝“听说领先”、先培养好语感这个方向去努力。
不久前,无意中看到某热门网站上一位英语老师在传授学语法的诀窍——“顺口溜牢记语法”,大家看看,这样的“诀窍”是否行得通。
这个帖子后面有一些家长跟帖表示赞赏,并期待这位老师编出更多的“顺口溜”。
后来,我又在网上发现,有很多老师是通过这种方法讲授语法的(包括著名培训机构的优秀老师),有的甚至还制作成视频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
如果孩子们用这种方法学习英语,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孩子们每说一句话,都要想想顺口溜里是怎么说的,然后再进行拆分组合。如此学语言,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那么,应该怎样“学”语法呢?我们先看看目前比较普遍的教法:老师先说出一条语法规则,举一两个例子,然后再让学生模仿造句。这种被我们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语法教学法现在仍在流行。这种方法错在哪里?我们就拿孩子学自行车做比喻吧。
一种方式是:给孩子一辆自行车,让他自己上去“摸爬滚打”,跌倒了爬起来再上,孩子在一次次的感性接触中渐渐掌握了平衡的规律,家长可以在旁边偶尔对他进行点拨。用不了多久,孩子也许就学会了骑自行车,而且,一旦拥有这种技能,将终生难忘。
另一种方式是:教练在黑板上讲解骑车要领,列出一条条规则(就像老师先列出语法规则),苦口婆心地讲解如何保持平衡等,学生听得云里雾里,然后教练上车示范几次(就像老师按照给出的语法规则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孩子按照教练刚才讲的条条框框,爬上车试几次(就像让孩子按照老师讲的语法规则自己造句),如何骑自行车这一课就算结束了。
在上面的例子中,谁都能明白哪种是学骑自行车的正确方式,但到了英语学习上,大家采取的为什么又都是第二种呢?
一个6岁的中国孩子,到美国仅一年,什么句子都会说了,包括各种时态、从句和被动语态等,她靠的是什么?是听和说,没有人给她讲解语法知识。当然,我们身在国内,不可能有那样的语言环境,但是我们至少应该朝“听说领先”、先培养好语感这个方向去努力。
语法的获得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自然过程。孩子在大量的听、说、阅读过程中,对语法规则有一定的感性、具体的认识,在他们自身已经具备了语言感性认识(语感)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对这些语言材料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帮助孩子将感性、具体的材料上升为理性、抽象的语法规则,一方面可以加深他们对语言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弥补由于受语言环境的制约而无法充分开展听、说训练带来的缺陷。
大部分孩子都不会在I’m…、You are…、She is…这样的句子中出现将am、is、are张冠李戴的现象,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平时听多了、说多了,既顺耳又顺口。同样的原因,谁也不会将I don’t…说成I doesn’t,但是,很多孩子会说出She don’t这样语法错误的句子。我女儿也是如此,而且屡教不改,其原因是I don’t听得多、说得多,She doesn’t听得少、说得少。
如果让孩子们多听、多说,在实践中培养好“语感”,那么语法还用花那么多时间去学吗?反过来,没有进行适当的听说训练,厚厚的一本语法书,要让孩子把一条条规则都去死记硬背,就像刚才用第二种方式学自行车那样去学,那是永远学不好的。
在林克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同她玩过类似字谜这样的游戏,就是我说出一句英文,她来猜是什么词。比如:
It’s part of your face that you see with.
(eye)
你脸的一部分,你用它来看。
(眼睛)
It’s part of your body that you sit on.
(bottom)
你身体的一部分,你坐在上面。
(屁股)
It’s part of a room that you walk on.
(floor)
房间的一部分,你可以在上面走。
(地板)
It’s the sound that you make when you are happy.
(laugh)
你高兴的时候发出来的声音。
(笑)
What do you do when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sk)
当你想知道某事时,你做什么?
(问)
林克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玩这个。我先说谜面,她说答案,后来她说谜面,我说答案,这样一共背了30个左右。当时,我和她做这种游戏,主要是因为她喜欢,我也正好可以以此锻炼她的英文思维(还可以训练听力),没想到却收获了一个惊喜:由于谜面中要用到很多带定语从句的句子(It’s…that…),林克在不知不觉中对定语从句有了“语感”,有一天突然说出:Mom, can I do something that I like?(妈妈,我可以做一些我喜欢的事情吗?that I like是定语从句)Mom, can you buy me everything that I want?(妈妈,能给我买所有我想要的东西吗?that I want是定语从句)。
虽然林克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定语或定语从句,什么叫宾语或宾语从句,但她平时不但能听懂,而且经常会脱口而出。如果要让我告诉她什么叫定语,什么叫宾语,什么叫从句,纵使我说得口干舌燥,她也听不明白。可是,为什么要讲语法呢?只要孩子能听懂、会运用,这就足矣!
所以,必须先语感,后语法,有了语感,语法就能无师自通;没有语感,语法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米之炊。
(对英文字谜感兴趣的家长,请参见附录二MP3录音文字Part Nine。)
林克妈妈提示
1.理论来自实践,语法理论来自语言实践;
2.学英语虽然缺乏学母语那样的语言环境,但不能以此为借口,放弃“听说领先”的原则;
3.适量的语法教学是对语言“听说”实践开展不够的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