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这些孩子们能完全听懂并理解的句子,才能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单词、词组的意思,更深刻地体会句子所包含的语法规则,更容易获得语感。与此同时,还解决了孩子开口说英语的难题。
我在《在实用的句子中“听会”单词》中,做过这样的对比:一个学生,通过背单词的中文意思掌握了5000个单词,那么他的英语十有八九会很糟糕。但是,如果他掌握的是500个实用的句子,这可能意味着他掌握了句子中所包含的上千个单词、数百个词组、近百条语法规则,意味着语感在逐渐形成、语法将不攻自破,意味着口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从这段话中,我们已经看出,掌握语法和掌握单词的方法是一样的。当孩子勉强背会了几百条语法规则时,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早已被这种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和繁重的记忆任务消磨殆尽。不幸的是,他们说出来的句子仍然是语病百出的(甚至可能连开口说句子的勇气都没有)。反过来,如果他们学会的是几百个实用的句子,这就意味着他们同时掌握了其中所包含的单词、词组和语法,连口语表达能力也同步得到了提高。
我们都知道,句子是将单词用一定的语言规则组合在一起的产物,而这种语言规则就是语法。也就是说,语法存在于句子之中,句子是语法的载体,离开了句子,语法就不复存在。因此,要掌握语法必须从掌握句子入手,而不能单纯地靠讲解语法。
我们来比较一下,是通过下面的“语法讲解”学得语法,还是通过下面这些“实用句子”习得语法效果更好?有没有必要对英语初学者进行如此这般的“语法讲解”?
我还是想用《小学生日常对话英语听力:林克妈妈的听力直通车②》中的对话作为例子说明这个问题。我在该书的“文具”之场景八——“丢三落四”中,编写了下面三组对话,这些对话完完全全取自我们的家庭生活,都是林克这个“小马虎”平时爱干的事,相信很多家庭也会有类似的经历。
语法讲解
①left(留),the pen cap作宾语。off(离开),副词作宾语补足语。
②put back(放回去),当动词短语的宾语为代词it时,it放在put和back之间。
③buy sb. sth.句型,buy后面可跟双宾语。
④进行时和always连用,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而表示“总是,老是”。
⑤happen to(发生在某人身上),it后面用第三人称单数happens。
⑥主语为who/what等不确定疑问词时,谓语用第三人称单数gets。
⑦keep doing sth.(继续做,接着做……),keep后面的宾语如是动词,要用动名词形式。
⑧How about… (……怎么样?),about是介词,后面的宾语如是动词,用动名词形式。
⑨with(带有),介词。with…为介词短语作定语,置于所修饰名词后。
⑩同⑦
实用句子
—You ①left the pen cap off again.
你又忘了把钢笔帽盖上了。
—Sorry, I’ll ②put it back on.
对不起,我把它盖回去。
—Can you ③buy me some erasers?
能给我买些橡皮擦吗?
—You ④are always losing erasers.
你总是弄丢橡皮擦。
—It ⑤happens to any one in my class.
我们班谁都丢橡皮擦。
—Then ⑥who gets the erasers?
那谁又拿了这些橡皮擦呢?
—Mom, I ⑦keep losing erasers.
⑧How about buying me pencils ⑨with erasers?
妈妈,我总是弄丢橡皮擦,给我买带橡皮擦的铅笔怎么样?
—You ⑩keep losing your pencils, too.
你还总弄丢铅笔呢。
从上面的例子中不难看出,让孩子去听、去背这些反映他们自己真实生活的对话也许并不难,当这些对话听多了、说顺了,语感就会不期而至,语法就能不攻自破。反过来,如果要让他们去听、去看上面的“语法讲解”,肯定没有一个孩子会有兴趣,也没有一个孩子能够真正听得进、听得懂。
那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以孩子日常生活为背景的句子呢?原因很简单:
只有这些孩子们能完全听懂并理解的句子,才能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单词、词组的意思,更深刻地体会句子所包含的语法规则,更容易获得语感。与此同时,还解决了孩子开口说英语的难题。
林克妈妈提示
1.背语法规则,不但毫无意义,还会毁灭学习英语的兴趣;
2.实用句子听多了、说顺了,语感就会不期而至,语法就能不攻自破;
3.在实用的句子中掌握语法,将听、说和语法一举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