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是什么呢?我们用一句最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历史学是认识和研究历史的学问或科学。稍微具体一些来说:历史学是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问。过程要说清楚,在说清楚过程的基础上,要说清这个过程有没有规律,这就是历史学的含义。那么,历史学有些什么主要内容呢?它包含哪些方面呢?
第一,历史理论。所谓历史理论就是在研究历史过程中所运用的观点和方法论。任何一个研究历史的人都有一种观点和方法。现在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研究历史就是恢复历史的真相,不要讨论什么理论,不要讨论什么指导思想。这种说法表面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任何一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种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历史,不可能脱离任何历史思想和历史理论去讨论历史,只是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有自觉和不自觉的区别,有高低的区别,有正确与否的区别。
第二,史料学。研究历史必须有材料,包括文献材料、考古材料、社会调查的材料、现在正在流行的口述材料等,这些都是属于史料学的范围。没有材料是不能够来谈论历史的。
第三,历史编纂学。通俗地说就是如何撰写历史著作。
第四,历史文学。就是人们在撰写历史书时,要尽量把历史事件及人物写得生动一些,要讲究遣词造句,讲究文辞,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史文审美。
第五,史学方法论。研究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方法,历史和逻辑的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研究历史,不能够违背历史发展本身的规律,这个过程是同逻辑的演进相吻合的。比如,归纳与比较的方法,考古学方法,现在我们接触较多的是社会学方法。人们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使历史研究的领域更加扩大了,研究对象可以深入社会的各个方面。还有人类学的方法,从风俗、心理等因素,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是如何进步的,可以从更多的方面来反映这样一个历史进步的画卷。
第六,和相关学科的关系。历史学和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哲学,研究历史学的人不能不懂得一点哲学;考古学,同历史学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远古的历史,没有考古学是说不清楚的,文明时期的历史,也有大量的考古资料来丰富、纠正历史文献记载上的错误,中国历史很丰富,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用考古材料来加以补充的。此外,历史学和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也都有密切的关系。
以上这些总括起来就构成了历史学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最终的目的,是要把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说清楚,把它存在什么规律说清楚,这是历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任务。
那么,历史学有什么功用,有什么社会价值?我前面讲到历史学不被人重视,甚至是被人冷落、嘲笑,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同学们刚离开中学,我想你们都会知道历史课在你们那所学校占什么地位,在你们自己心目中,历史课究竟占什么地位。我想,可能有一小部分同学是十分重视的,极少部分中学校长是重视历史课的,但可以说,大部分是不重视的。这种现象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我的老师白寿彝先生九十岁生日时,北京师范大学为了祝贺《中国通史》全部出版、祝贺他九十大寿,开了一个十分隆重的大会。在这个会上,白先生讲了一句话:“不重视史学,不是一个民族的光荣。”他说得很委婉,如果不是一个民族的光荣,那么是什么呢?这话要是让我来说,就是“不重视史学,是一个民族的耻辱”。所以我讲,历史学不被人们重视,是人们没有认识到历史学究竟有什么用。
现在我就讲一讲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历史学有什么功用?做一个简要的归纳,历史学有以下几个重要用途。
第一,历史学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我们刚才讲到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我们如何去认识它,有许多学科都可以帮我们认识。但是最重要的途径是历史学。它可以帮我们认识这一过程,并揭示出其中的规律,这是历史学最重要的功能。人类不能够没有历史。人类如果忘记了昨天,就不成其为人类。过去有一句名言,说一个人忘记了历史就像失去记忆一样可怕。人失去了记忆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今天常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这句话经常挂在口头上,这说明,它是不能够被忘记的,但实际上,许许多多事情表明,我们是不够重视历史的,从而也不够重视史学。但是,史学是我们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历史学有彰往察来的作用。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进而有助于观察未来,看清历史前途,这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现实当中,我们要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民族如此,我们每一个人也如此,都是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当然要很好地认识现在,而认识现在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了解历史,看清历史前途。我谈一点切身的体会。同学们现在坐在这里听课,就很难想象你们的父辈或者更年长的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学习的。我是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一个知识分子,当时连粮食都不够吃,更谈不上营养品。同学们买酸奶很正常,我们那时见都见不到。小卖部在我们那个年代卖火柴、针线,现在却不卖了,因为社会进步了。但是没有这个比较我可能不知道这个进步,这是生活方面。在政治方面,学术方面,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了解了历史,了解了你们的父辈怎样跟随着共和国走过这段历史,而我们今天是生活在一个什么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做,这非常重要。过去我在家里说这些话,孩子们会说“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是的,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了,可是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是什么年代,因此在现在这样一个好的年代,我们应该怎样去要求和发展自己,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我想对于个人、民族、国家都是如此,中国的历史曾经在世界历史发展上领先了十几个世纪,明末清初以来落后了。今天我们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谓复兴,我的理解是要仍然争取走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头,而不是落在后头。我们这个民族是曾经为世界做出过伟大贡献的民族,这意味着我们要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历史、现实、未来的关系。所以我讲历史学的第二个功用,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有助于观察未来,看清历史前途,增强前进的信心。
第三,历史学是治国安邦的经验。历史上有许多时期,社会繁荣,生产力不断发展,文明程度很高,国家兴盛,等等。但在另一些时期,生产遭到破坏,社会混乱,文明进程迟滞,这里有许多经验教训,它们不能简单地被搬到今天,但会给人们一些启发,即人们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哪些措施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符合人心的;哪些是违背历史潮流的,是违背人心的。中国有句古话“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从许多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还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是深刻的经验之谈。因此我们要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来提炼出治国安邦的经验及智慧。有些东西过时了,有些东西是不会过时的。比如,魏徵对唐太宗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恐怕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江泽民同志强调说,特别是高级干部,尤其要懂得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不懂得一些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称职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历史学的重要性绝不低于任何一门其他学科。
第四,历史学是与自然相处的经验。今天我们讲要善待自然。我们所总结的这方面的经验太少了。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历史上人们在不断地开发自然,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是破坏自然。其实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善待自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比如,绿化是中国古代官吏的一个重要任务,官道两旁应该植树。还有,对水资源的利用要合理,这在历史上有许多经验可以汲取。同时,由于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区的文明发展有不一致的地方,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毁坏了自然,也形成了教训。比如,黄土高原的过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今天的严重后果,这已经有几百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大家可以设想,如果在唐代黄河是这样的话,那么唐代也不一定在长安建都。汉代,在司马迁笔下,关中平原是非常富庶的地方。许多年来人们的过度开发导致了今天的后果。这些是很重要的历史教训。
第五,历史学是文化积累的主要载体。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学术界,文化史研究非常热,当时我有一种看法,研究文化史的学者不懂历史就不能全面地认识文化。离开历史谈文化就没有了基础,因为客观历史是文化发展的源头,是文化的生命力之所在,而历史学对历史的记载是文化积累的主要承担者。我们的各种专史,各学科的萌芽,都在历史学中保留了下来,离开历史学无从谈起。所以我们说历史学是文化积累的一个重要载体。当然,我们说文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历史学是主要的承担者。
第六,历史学是文明延续的纽带。对此我想多讲几句。大家知道,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为什么呢,这有很多原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政权,从来没有被外力所中断。所以作为一个国家的存在,它的政治实体具有连续性,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此其一。其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文字发展的连续性。从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魏碑、楷书、宋体,到今天电脑中的各种书写形式,汉字始终没有中断,即用以表述思想的符号能够延续下来。其三,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所以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一个思想的遵循。这些都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续下来的重要原因。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历史学的连续性,使人们对于文明的认识能够连续地发展下来。中国的史书,从孔子作《春秋》到现在从未中断。历史著作一旦中断,文明的发展就很难说清了。所以我们现在保存下来的中国古代的正史“二十四史”就连续不断地记录了历代的历史,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说中国是一个史学大国,这有两个含义,一是中国有久远的史学传统,二是中国有浩瀚的历史文献,这两条都是世界各国所不能比拟的。所以我们认为历史学的功用之一,是中华文明延续的纽带。
第七,历史学是启迪人生的永恒的教师。我们都和历史学有关系,历史学对我们来讲不仅是知识,而且是老师,一个永恒的老师。读史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志向,制订修身的要求,选择行为的标准,这些都可在历史学中得到启迪。中国唐代有个史学家叫刘知幾,他讲过一个道理,他说历史都过去了,历史上的人都已死去,后人是怎样知道这些已经过去的事情呢?这是因为“史官不绝,竹帛长存”,我们才能知道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什么事,出现过哪些人物,现在我们应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说明历史学对于人生修养是多么重要,人生修养接触到最多的可以说就是历史学。我相信我们知道文天祥、林则徐的人是很多的,是不是这个道理?为什么他们都被写在历史书上?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历史的积淀记载了许多方方面面的优秀人物,我们通过读史书知道他们,并从他们的思想中受到启迪和鼓舞,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些启迪对我们志向的确定、修身的目标、行为的选择,都会有好处。这里,我想再引司马迁的一句话,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外国有学者把他称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司马迁是我们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者,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同学们也许还记得,《史记》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七十列传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选择人物的呢?司马迁说“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司马迁写历史人物是有选择的,主要选择哪些人呢?“扶义倜傥”是道德标准,是讲主持正义,而且非常洒脱;“不令己失时”,是说明这个人是有见解的,他能够抓住历史机遇,不让自己失去时机;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是“立功名于天下”。2000多年前司马迁是这样来书写他笔下的历史人物的,所以我说,历史学的功用对于我们做人和我们的事业非常重要,而这种修养是内在的,有深厚的底蕴。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一下,我们对历史学的功用做了这样的概括。一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二是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进而有助于观察未来,看清历史前途。三是治国安邦的经验。四是与自然相处的经验。五是文化积累的主要载体。六是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七是启迪人生的永恒的教师。概括起来,历史学的功用就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发扬民族精神、丰富历史智慧、有益人生修养这几个方面。我想这是历史学给予社会的宝贵财富,这是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它的这些功用,是历史学对社会进步的一个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