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 日本出版家岩波茂雄与《岩波文库》[1](1 / 1)

[日]安倍能成

关于昭和[2]初期,首先应该提及的是《岩波文库》的发行。如前所述,受大正末期到昭和初期的经济萧条的影响,日本的经济界、进而出版界也出现萧条。不可否认,《岩波文库》是岩波为打出一片新天地而策划的。在此之前的大正末年,同样为经济萧条而苦恼的改造社山本实彦[3],为摆脱过度铺张后的经营困境,孤注一掷地决定了一个大胆的策划,出版一日元一册的《现代日本文学全集》,结果大获成功。对此,岩波立志要出版世界文学全集,可抢在岩波的策划之前,新潮社[4]出版了《世界文学全集》,获得了超过前者的巨大成功。岩波的心情无法平静,他意识到要摒弃预订对读者的束缚,应出版读者可自由选择、自由购买的廉价版书籍,于是决定效仿自学生时代起就喜爱的德国的雷克托姆文库、英国的卡塞尔文库,出版《岩波文库》。关于出版前、出版之初以及出版后的经过,当事者小林勇[5]和长田干雄在杂志《文库》上刊载的《岩波文库略史》中已详尽说明,写得非常有趣。然而岩波的作者们,特别是有实力的东北帝国大学教授们及其他人等,以无系统性、经济上有担忧以及廉价书会削减著者的版税等理由,反对这一策划。而且,岩波还遭到了当时正因病休息的堤大掌柜的反对,一时间热情也开始冷下来。可由于年少气盛的小林勇和长田干雄的热衷,以及当时恰好从京都搬到东京的、年轻的三木清[6]等的协助,岩波乘坐的船终于帆鼓风满地启航了。说是小林协助岩波,实际上是小林主要奔走于作者之间,长田则守在店里,埋头于事务工作。时任京都帝国大学教授的波多野精一欣赏三木出众的才华,曾经在波多野的斡旋下,由岩波出资供三木留学德法,两三年后回国。三木的才学也为西田几多郎[7]所欣赏,但他由于才气奔放和性格上的缺点,树敌颇多,在他毕业的京都大学不得志,便来到东京,在法政大学执教。但从昭和初期起,三木作为出版的策划人、作者选定的助言人、广告宣传的作者,及岩波的顾问,一直为岩波书店工作。虽不能说岩波终生都喜爱三木,但他器重三木的才学,听他的话,从结果看,可以说充分利用了他。这时,书店创立初期的助言人、顾问阿部次郎,以及《漱石全集》出版后和岩波关系密切的小宫[8],都去了仙台的东北帝国大学任教;安倍去了京城帝国大学;后一辈的和辻去了京都帝国大学:作为年长者留在东京的只有茅野仪太郎(萧萧)和高桥穰,虽然岩波也能和他们商量,但二人都比较消极,对岩波很客气。在这一点上,三木和意气相投的小林,都有推动岩波的力量,胜过前二者。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由于岩波意欲推动新时代发展的性格倾向吧。而店内则有堤坐镇,相对于岩波的积极性,他基本上代表消极性,他成为巩固书店、博得作者信任的力量,但也不能说这一定就是有益的,在岩波文库的例子中就能看到这一点。虽不是因为同情三木,但我等都赞成文库的发行。文库的装帧采纳平福百穗的方案,使用了正仓院御用古镜的图纹。

在《岩波文库》出版前,市面也有《AKAGI丛书》等类似的便宜书籍,但寿命都短。而《岩波文库》的发刊辞虽然以“真理自身愿意被千万人所追求,艺术自身希望被千万人所爱戴”的壮大文句开始,但这部“横亘古今东西,无论文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何等种类,万人必读的、真正有古典价值的书”,如按每卖一万册只能获利二百日元计算,一百页的书就必须按二十钱的市价销售。而且,岩波以前慎重的计划都被其他出版商靠“快而粗”抢先,从这一教训来看,不能只炫耀“慢而巧”,因此特别是在现代日本“有古典价值的书”的选择上,不免招来各种非议。但是,弓已拉开,必须快速放箭,1927年7月,文库出版了第一回,这里,仅列出第一回的发售书目。

《新训万叶集》上下卷、《心》、《苏格拉底的申辩》(克里托)、《实践理性批判》、《古事记》、《藤村诗抄》、《国富论》(上卷)、《浊流·青梅竹马》、《国姓爷合战·枪权三重帷子》、《战争与和平》(第一卷)、《芭蕉七部集》、《五重塔》、《病床六尺》、《父》、《出家人及其弟子》、《樱桃园》、《幸福者》、《号外》、《科学的价值》、《认识的对象》、《我的春天·我春集》、《北村透谷集》、《智者纳坦》、《春醒》、《朱莉小姐》、《曾我会稽山·天网岛情死》、《黑暗的力量》、《仰卧漫录》、《科学与方法》、《万尼亚舅舅》、《活死人》。

这三十一种是同时出版的,其中岩波书店发行的书籍就有十三种,这当然就使其他书店怀疑,岩波书店该不会将自己发行的单行本统统收入文库吧?但这些本来就是值得收入文库的书,而且也和前面介绍的、要加紧出版的缘故有关。

岩波在《岩波文库》发刊之际写给读书人的文章,是由三木清执笔、岩波自己修改的。文中写道:“近期,业界流行大量生产、预订出版。暂且不论其广告宣传的狂态,那些号称流传后世的全集,其编撰准备做到万无一失了吗?对千古典籍的翻译策划,不缺乏虔敬的态度吗?而且,不允许分售,束缚读者,迫使读者购买数十册,如此做法就是其宣扬的学艺解放吗?吾人对附和如此天下名士之声且推举之,甚是踌躇。”看到这些,我却不能立刻热烈地赞同岩波。岩波对此等全集的责难是恰当的,但是如《漱石全集》的预定,即使可以辩解说它卷数少、又是同一人的著作,但也不能否定,这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说法。必须承认,在这种正义的标榜下,隐藏着岩波的积愤、嫉妒、反感。虽说如此,我也并不想一个劲儿地指责这种矛盾,攻击岩波。但是,即使我们这些岩波的朋友对这种矛盾一笑置之,世间也总会有人将此作为岩波伪善行为的证据吧。这个话题暂放一边,《岩波文库》受到社会极大的欢迎,素不相识的读者们寄来几百封感谢信、鼓励文章,其中一个人甚至写道:“我将一切修养托付于岩波文库。”岩波非常感动也非常得意,甚至说这个计划经过十几年的深思熟虑、千锤百炼,把自己也曾经热情冷却的事抛诸脑后。的确,这个计划多年来一直在他心中,但要说千锤百炼就有点儿值得怀疑了。正如岩波后来说的那样,能够大受读者欢迎,令他非常感动,认为“开书店太好了”,这的确是他的真情实感。但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实质上,文库是有赖当时还年轻的小林、长田的热情和努力,还有三木的指导和建言的功劳,才得以完成的。

从《岩波文库》的第一回出版后,当年秋天的第二回收录了河上肇[9]和宫川实翻译的《马克思资本论》。岩波为此专门起草了《岩波文库马克思资本论出版致辞》,其中还言及和改造社版高畠素之译的《马克思资本论》之间的纠葛,但由于下述的《马克思全集》事件,河上版的资本论后来也中止了。岩波对于资本论的态度,可能也是受到三木的影响和劝导,但正如他作为出版者一贯主张的那样,他相信,认识事物是首要之务,与其禁止不如传播,基于这种积极的意识,岩波才开始策划马克思《资本论》的出版。同时,他作为不遵从战时国策的、危险思想的宣传者,成为军部的眼中钉,也是起源于此。另外此时,关西方面的书籍零售商们团结起来,不销售《岩波文库》,理由是如果不断发行这么便宜的书,自家的生意就糟糕了。幸好这一举动没有发展到全国就不了了之。岩波书店虽然受到读者的欢迎,却遭到零售商的联合抵制,这无疑也是非同小可的重大事件。但是,时至三十年后的今天[10],《岩波文库》仍拥有生命力,这就证实了它的土壤是广大读者的需求。对《岩波文库》最重要的评价,就是它尊重古典,岩波认为古典的普及程度,能直接显示出一国的文化水平,因此,即使经济价值高,但缺乏实质价值的书,也不能编入书库;有时著者出于谦虚,说这种拙作就收入文库吧,岩波反认为是荒谬的说法;即使作为单行本同意发行,也会拒绝编入到文库中。岩波说,他就是这样尊重、爱护文库,并严加甄选的[11]。但是,古典书籍未必卖得就好,更确切地说,很多书籍卖不出去。可以说,这种烦恼从那时就有,现在也有,特别是今后,有价值的古典书籍渐渐出版殆尽,销售就更难上加难了。《岩波文库》得以迅速出版的直接动力,是改造社的《现代日本文学全集》,但后来改造社又推出了《改造文库》,针对《岩波文库》的一个星二十钱[12],它的定价为其半价的十钱,意图可能就是要打垮《岩波文库》。可岩波在甄选内容、纸质优良、印刷清晰的基础上,又将一百页的分量增加到接近二星的分量,以此对抗改造社,结果获得了胜利。

在《岩波文库》出版的当年,值得记录的出版物应该是《芥川龙之介全集》了。就在公布文库第一回出版之后,心情舒畅的岩波和信州上伊那教育会的人一起,要尝试纵行南阿尔卑斯山。当时,从饭田町车站出发前,岩波接到了内容为“芥川龙之介[13]死”的电报。岩波是在漱石书斋与芥川相识的,但并不是特别亲密的朋友。这封电报之所以特地发给岩波,是因为芥川在自杀之前写下遗书,想让曾出版了他所敬爱的《漱石全集》的岩波书店,也出版自己的全集。该全集共八卷,于当年十月出版。但因为芥川也曾与新潮社约定出版全集,故岩波又与新潮社发生了纠纷。岩波在发行前的九月,发表了《关于芥川龙之介全集出版经纬》。但新潮社抢在全集出版前,出版了新版缩印的选集《芥川龙之介集》,以此对抗岩波。另外,从这一年起历时三年,岩波书店又出版了理化学研究所内物理学轮讲会的《物理学文献抄ⅠⅡ》。

本文节选自《岩波茂雄传》,[日]安倍能成著,杨琨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115—120页。

【导读】

安倍能成(1883—1966),日本教育家、哲学家,是夏目漱石的门生,被称为漱石门下“四天王”之一,曾在东京帝国大学读书期间发表文艺评论。安倍能成先后出任大学教授、中学校长、贵族院议员、文部大臣等要职,并进行过教育改革。

而这本书的主角正是日本著名出版家、百年岩波书店的创始人——岩波茂雄。岩波茂雄出身于农村,从长野来到东京求学,后来创立了岩波书店,度过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于1913年在东京神田神保町开办岩波书店,以出版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心》为起点崭露头角,后于1927年出版了“岩波文库”,于1933年出版了“岩波全书”,又于1938年出版了“岩波新书”,展开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出版活动,其“文库”和“新书”被同行争相效仿,成为日本至今最广泛使用的书籍模式。岩波书店的总发行量在1943年达6500万册,成为日本最有名的大书店。由于对出版文化类作品做出了重大贡献,岩波茂雄于1946年荣获日本文化勋章。总的来说,岩波书店对普及经典与现代知识做出了极大贡献,因而岩波茂雄当之无愧为日本现代最杰出的出版家之一。

安倍能成是岩波茂雄的同学兼好友,并向夏目漱石引荐了岩波,为岩波的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安倍能成在《岩波茂雄传》中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岩波茂雄的生平和他出版事业,从书店开业前的家庭生活,到其出版事业的奋斗经过,再到其政治生活。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对这位伟大的出版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此段选文中讲述了岩波茂雄推出《岩波文库》的详细经过。经济萧条的昭和初期,出版业也陷入萎靡状态,岩波茂雄在看到改造社和新潮社的成功后,不甘落后,意识到应摒弃预订对读者的束缚,出版可令读者自由选择与购买的廉价版书籍,于是决定效仿德国的雷克托姆文库、英国的卡塞尔文库,在多人的反对下,以积极的态度坚持自己的计划,与一群才华横溢的同伴们协作,出版了《岩波文库》,不仅在社会上广受欢迎,还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获得了胜利。

岩波茂雄推出《岩波文库》是紧随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19世纪中期,书籍已被看作为是旧媒体,失去其在传播媒介中的主流地位,20世纪后被人们再次纳入主要媒介中。战后传统出版业的受众和其传播领域被电影、广播、电视等新兴媒介侵蚀。在这种情况下,出版业所采取的竞争对策是开始大量创办周刊和出版“文库版”和“新书”,这也体现了出版的大众媒介趋势。[14]日本吸收外来文化,很早便出现了“文库版”,富士山房出版了一套日本古典文学系列——“袖珍名著文库”,其特点是小巧玲珑、便于携带。后来,立川文明堂出版的利川文库使“文库版”在日本社会确立了一定地位。

岩波书店的出版活动对文库书在日本出版业中成为固定书籍模式有着极大的作用。岩波书店参照德国莱克兰出版社的经营手法,树立了文化品牌意识,开创“岩波文库”,以知识性、教育性见长,受到青年学生和知识阶层的欢迎,也打响了自己的岩波品牌。1927年,一册一日元销售热潮和《岩波文库》所象征的大量销售时代标志着日本近代出版业的诞生。[15]

后来,岩波书店又在开业25周年时推出“新书”,与偏重古典的“文库版”不同,在内容上多以教养性和时事性为主,满足了低收入的青年读者的需求。岩波书店能够由一家不起眼的旧书店发展成为日本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社之一,与其肩负着向社会传播知识文化重任有着直接的关系。

岩波茂雄不仅为出版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其人格也是令人尊敬的。选文中提到岩波不遵从战时国策,坚持策划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这更体现了他的执着和勇气。他在军国主义盛行的战争年代,不畏惧军部的强权和压迫,坚持立场,强烈反对日本侵略中国,更希望通过向中国的大学赠书,促进两国友好交流。在岩波茂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出版家的正义感与使命感。他对真理的信念和做书时的创新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通过阅读本篇选文,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岩波书店的经营过程,也领略了一代伟大出版家的智慧与气概。一个出版人,不仅仅是成功将书卖给读者的商人,更是肩负着传播知识和文化、提升国民精神素养重任的文化人,而岩波茂雄正是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出版家。就像岩波茂雄所坚信的“真理自身愿意被千万人所追求,艺术自身希望被千万人所爱戴”,每一个出版人都应对书的实质价值严格把关,以敏锐的双眼发现优质的内容,尊重古典文化并紧跟时代潮流,将真理与艺术传播给社会,将经典与前沿普及至大众,努力提升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思想深度,始终铭记着自己作为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像岩波茂雄一样“把有生命力的不朽图书从少数人的书斋和研究室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全部站到街头与民众为伍”。

(姜虹冰)

[1] 题目为编者所拟。

[2] 昭和:是日本天皇裕仁在位期间使用的年号,时间为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昭和时代前期,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黑暗道路,先后发动了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不仅对许多国家造成深重的伤害,也给日本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3] 山本实彦(1885-1952):日本出版人,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县萨摩川内市。1919年成立改造社、综合杂志《改造》创刊,任改造社社长。曾为《改造》杂志多次向鲁迅约稿。

[4] 新潮社: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出版社之一。创立于1896年,以出版文艺类书籍而闻名,同时也出版周刊杂志和月刊杂志。

[5] 小林勇(1903—1981):日本编辑、随笔作家、画家。十七岁进入岩波书店工作,后成为创业者岩波茂雄的女婿,1962年就任岩波书店会长。

[6] 三木清(1897—1945):日本哲学家。京都大学哲学科毕业。曾留学德、法等国。于1926年在岩波书店出版《帕斯卡尔关于人的研究》。

[7] 西田几多郎(1870—1945):日本近代最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京都学派创始人。

[8] 小宫丰隆(1884—1966):日本德文学者,文艺评论家。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系,大学时期成为夏目漱石门生,被称为漱石门下“四天王”之一。因编纂《夏目漱石全集》被人熟知。

[9] 河上肇(1879—1946):日本经济学家,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先驱者。

[10] 即1957年,下同。

[11] 参见其遗作《岩波文库论》

[12] 岩波文库的特点是以星数决定书价,一个星代表某个金额,星越多价钱越贵,至于星的数量则和页数成比例。

[13]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罗生门》《竹林中》等。

[14] 肖东发,于文:《中外出版史》,289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5] 肖东发,于文:《中外出版史》,2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