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 从木质印刷到金属印刷[1](1 / 1)

[美]威廉·米尔斯·艾文斯

15世纪中期,在印刷行业发生了若干非常重要的事件,并对以后的印刷业产生了不可预料的影响。在当时印刷纸张有限的版面之内,人们对于越来越多的信息有着持续不断地需求,正是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之下,木质刻板印刷随之衰落。原因在于为了在给定的版面之内安插更多的图像信息,图像的线条必须更加精致和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就需要制作拥有更细致的带有网状表面的木质印刷模具去适应实际需要。但受限于当时印刷纸张、技术发展程度较低,这些印刷出来的图片并不能使印刷者感到满意。然而在当时印刷者能很容易的找到包含精美印刷的早期书籍的模具副本,因此在15世纪中期,那些许多包含着重要图片的书籍没有使用他们自身所生产的模具制作,而是通过更早的作品的图片模具印刷完成,更多的图片则没有印刷出好的效果。

然而,金属雕刻并没有受到这种技术上的困难。相比于任何一个木制刻板,它的线条可以非常精细的聚集在一起,并且在印刷到纸上的时候仍然有着相当高的清晰度。我认为正是这个原因,在15世纪中叶以后,插图中使用金属印刷的数量得到了广泛增加。无论如何,15世纪末金属印刷已经在除极少受教育阶级使用木质印刷之外完全取代了木质印刷的地位。这并不是像所说的那样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时尚变化,而是基于满足人们对于视觉信息持续不断的需求,在印刷模式和印刷技术层面上所做的根本上的变化。因此我相信时尚只是遵循信息需求所设定的规范,而不是完全没有目的性。

本文节选自Prints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印刷与视觉传播》)[2],[美]William Mills Ivins Jr(威廉·米尔斯·艾文斯)著,波士顿:前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69年版,第165—166页。选文由胡世明、王小月译。

【导读】

威廉·米尔斯·艾文斯(1881—1961),印刷学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3]印刷部门的策展人和创办人。1901年,年轻的艾文斯从哈佛大学毕业,在法律界学习15年后,于1916年被大都会博物馆要求负责当时相当小的一批印刷品。借此机会,他把这些收藏品整理出来,建成了美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其1930年出版的《印刷的注意事项》一书是现代印刷研究的教科书之一,并产生了许多后续的版本。1932年,他聘请了一位相对缺乏经验的艺术史学家梅耶担任他的助理策展人。在印刷方面,艾文斯给了梅耶相对自由的权限去学习并最终使梅耶成为印刷界的权威。1933年到1938年,艾文斯担任博物馆副主任,后任代理董事。

艾文斯对于作为一种用图像媒介来传播知识的印刷非常感兴趣,在其漫长的博物馆工作中,他撰写了许多有关几何学和视觉传达方面的书籍,这些知识随后被广泛的应用于早期的印刷书籍当中。

他最著名的书即《印刷与视觉传播》,由哈佛大学出版社于1953年首次印刷出版,其内容涵盖从14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制作木质刻板图画印刷到金属图画印刷再到蚀刻方式的出现,最后是19世纪现代图片印刷的视觉传达形式。资料详尽,材料丰富。

作者将图片印刷的必备条件总结为三点,分别为:工具、材料和技术。促使印刷活动发展的原因主要为商业利益和信息需求的需要,并勾勒出每个世纪出版活动及成就的变化。他认为木质刻板最早形成于商店的印刷工和雕刻家那里,造成这样发展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商业的萌芽;同理,金属印刷也是首先出现在金匠和银匠那里,而最后蚀刻的出现则出于军队的需要。例如,在对图画线条的发展历史的叙述中,作者认为14世纪木质刻板印出来的线条实用但不够精美,到1561年,木板印刷已经可以印出波浪样式的罗纹和好看的线条。然而在15世纪中期,出于对信息需求的增长,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粗线条图画。于是人们对这项技术进行创新,使金属印刷取代了木质印刷,图画线条也变得精美细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金属印刷从最早的使用昂贵的金银作为材料,改进为用铜作为模具并成为一种营利事业来运作。许多人都发现了铜制模具印刷出来的图片样式大同小异,出于商业竞争的原因,一时间不同地点的许多人,包括文中所提到的鲁宾斯、卡罗特,蚀刻家和印刷家都进行了一系列技术上的改进,发明出能让铜板凹陷或凸显的线条,从而增加了图片印刷的精细程度。到了18世纪,从法国开始流行起了给图片加一个边框作为装饰的做法,幸而有了新技术的支持,发现了凹版蚀刻制版法和点刻法以及软质地的蚀刻法和蜡笔画法才使这种情况成为可能。同一时期,一些刻板开始模仿水彩画的方式给图片进行上色。总体而言这本书展现了一部丰富的图画印刷活动发展史和成就史。

选文只截取了作者的部分观点,但是仍然能够看出作者对于图画印刷活动及成就的了解程度。从木质刻板到金、银刻板再到铜制刻板,体现了图片印刷出版工具的变迁。从最早的手工刻绘到发明凹版蚀刻法和点刻法再到后来的现代印刷方法,描绘了从15世纪到19世纪完整的图片印刷技术的变迁。

如今,对各历史时期图片印刷活动及成就的熟悉与文献的掌握,是出版学者对以往人类印刷发展程度了解的必备知识,也是准确把握欧洲乃至世界文明发展的良好基础。此段选文将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印刷活动完美结合,在勾勒当时历史条件下欧洲图片出版在印刷技术发展的同时,留意图片考证,显示了作者良好的学术功力,也为读者在多维度视野中了解认识欧洲图片印刷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威廉·艾文斯从最粗糙的木刻版画的历史开始,通过雕刻和平版印刷方式阐述了作为视觉传播的印刷作品到塔尔波特发现的消极—积极的摄影这一历史进程及其深远的影响。总而言之,这本书无论对于出版专业和非出版专业的人而言,都是一本既有趣又能获得知识的书籍。

(胡世明)

[1] 题目为编者所拟。

[2] William Mills Ivins Jr,Prints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Boston,First MIT Press,1969,p.165-166.

[3]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俗称“大都会”):位于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世界著名艺术博物馆,也是参观人数第五大的博物馆,分为17个策展部门,永久收藏超过200万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