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利普斯
在图画文书中,北美印第安人的编年史(或称“年终记事”)[2]是众所周知的。它借助于人物、动物和景物的绘画,使其部落历史上重要事件得以永久流传。美国特拉华州的印第安人,在“白脸人到来以前时期”,有所谓“华拉姆奥卢姆”[3],意为“忠实于生活的绘画”,用以记录他们和其他部落的生活和冒险。我们在其鹿皮、衣服和帐篷上,可以发现画着洪水、战争、食物丰收、烦恼和不幸以及他们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的详细故事。
图画记录读起来有时就像吸引人的报纸标题。例如,爱斯基摩人以十二个相连图形记录猎取海豹之事,就是非常生动的。如图207所示,左边第一个人是作者或仪式主持者,其右手指着自己,而其左手指的方向则表示事件的过程。在旁边那个持桨者说明狩猎是乘独木舟去的,其下的小人说明到达第一站所需要的时间(右手加于头上表示睡觉,左手举起一个手指表示一夜)。圆圈内有两点的符号表示大家在第一站停留的情景:一个小岛,上有两座茅屋。岛的右边作者接着叙述,狩猎者所到第二站也是小岛,但无人居住,在那里人们睡了两夜,故旁边那个人举起两个手指。从这儿开始,故事进入**,人们看见两个海豹。这是以下面那个人伸出右手两个手指指着海豹图形来表示的。猎人准备好投枪,但它们却是被弓箭射中的。狩猎目的已经达到,人们能够回到耐久的冬季住宅去了,倒数第二个图形表示坐两个人的独木舟,桨向后划动,最后那个图形便代表他们的雪屋。这样就结束了猎取海豹的故事,它是由第一流“记者”记录下来的。
但是,即使是这样生动的图画记录,仍具有帮助记忆性质,仅仅参与其事者和记得其事者,或者是听到解释过每个图形的人,才能充分了解其意义。图形如仅就所描绘对象来说,其解释界限是很宽的,它们所传达画者的思想较之图形本身,是更重要的因素。
图207 爱斯基摩人图画文字
在大量使用图画记事地区,白人侵略者时常从中获得好处。他们可以通过当地的人才来传播基督教。墨西哥的天主教牧师为了便于传教,把全部《教理问答》[4]画在大幅布上,做礼拜时拿出来宣讲。
本文节选自《事物的起源:简明人类文化史》,[德]利普斯著,汪宁生译,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32—234页。
【导读】
利普斯(1895—1950),德国著名人类学家,长期担任科隆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教授,科隆民族学博物馆负责人。1914年至1916年,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利普斯在莱比锡学习法律、人文、经济和心理学,并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从1925年开始,他开始了在欧洲和美国的旅程。1926年到1933年,他任职于科隆大学。1926年,他与弗里茨·格莱布那合作,就原始民族部落的制度进行了调查,并在民族学和社会学方面成为他的私人助手。1934年,利普斯定居美国,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对非洲及加拿大地区的印第安人进行长期调查。“二战”后回到德国,在莱比锡大学任教,直到去世。莱比锡大学成立了以他命名的“利普斯民族学和比较法律社会学研究所”,对这位卓越的人类学家表示崇敬和纪念。
《事物的起源:简明人类文化史》是作者利普斯所写的一本关于文化人类学的普及性著作,自出版后,已被译成多种文字,风行亚、欧、北美诸洲,在人类学著作中享有盛名。全书征引大量民族志和考古学材料,探索各种生产活动、日用器具、社会制度和习俗的起源,内容涉及远古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诸多方面,堪称一部简明的人类文化史。利普斯目光所探,遍及世界每个角落,他公正地指出,世界各民族对人类文化都曾做过贡献;他通过对原始民族的一些美德的探索与分析,对“现代文明”的弊病予以解读和透析,所得结论不乏警醒而富于情怀。《事物的起源:简明人类文化史》摒除一般人类学著作冗长的说教和争辩,搜集丰富的材料,依照各个问题的历史发展顺序,分别叙述,结构谨严,脉络清晰;作者长于写作,将含蓄而深奥的人类学观点,娓娓道来,平易晓畅,风趣幽默。
选文部分以图画文字为切入点,展开了对人类文化史中图形符号的使用和流传的探讨。作者利普斯还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爱斯基摩人猎取海豹的全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在那个时期人们对于图形符号的使用已经十分熟练,已经可以用不同的形态和细小的动作来表达复杂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兼具欣赏性和功能性。就如同我们写日记般,早期的图画记录主要与生活、冒险以及早期人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有关,如洪水、战争、食物丰收等。但是图画文字的传播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图画的形态,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要有一套共享的解释规则,否则图画记事只能是自说自话,也即图形所传达的思想内容比其本身更为重要,事实上这也是在很多古文字及图画破译中始终存在的问题。抛去这样的缺点,图画文字的生动、易勾勒和记忆的特点,也使得它成为很多教派传教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它提升了传教的速度,加深了人们对教义精神的理解。选文位于作品的第九章《从信号鼓到报纸》中,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部分,它是从声音、信号到纸张出版中的过渡时期,也是使出版符号、内容和载体发生根本性变革的重要一环,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符号,图画文字本身就体现了一种传承。
选文部分虽不长,但是它清晰地描述了图画文字作为一种出版符号的具体形态和价值,尤其是对于爱斯基摩人猎取海豹过程的描述,不仅有描述性的文字资料,还有着珍贵的图片资料,对于我们研究从北美到北极圈附近早期人类出版符号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在当今社会中,图画文字仍旧是一种重要的传播符号,如2008年北京奥运的会徽“舞动的北京”,但是在当代社会中,也存在着人们更青睐于图形、图画及图片式的出版符号和出版形式而忽视文字的问题,而且正如作者在选文中所提到的那样,由这些出版符号所产生的误解和争议也一直存在于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引人深思。此外,本章中关于其他出版载体和符号的描述也同样具有史料价值,如北美的贝串、羊皮纸、古墨西哥人的经文等。《事物的起源:简明人类文化史》作为一部生动易懂的文化史,是了解世界历史不可或缺的材料,而选文及第九章《从信号鼓到报纸》是我们学习出版经典原著必不可少的内容。
(刘钰菡)
[1] 题目为编者所拟。
[2] Garrick Mallery,“Pictographs of the North American Indians”,in Fourth Annual Report of the American Bureau of American Ethnology.(加里克·马勒里:“北美印第安人的象形文字”在美国民族学局第四年度报告。)
[3] 北美印第安人阿尔贡金部落所采用的一种记事方法,以保存他们的神话和历史,最初用约六寸长的木条,在上面绘纹记事,捆扎成束保存起来,后来进一步改成在木牌上烧痕、绘纹和刻缺,还刻画一些象征符号。
[4] 基督教各派教会对初信者传授基本教义的简易教材,以便于传授本宗教义,并用作考核入教者信仰深度和教义知识程度的规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