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 笔墨(1 / 1)

贾思勰

笔法:韦仲将[1]《笔方》曰:先次以铁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秽毛,盖使不髯[2]。茹[3]讫[4],各别之。皆用梳掌痛拍整齐,毫锋端本,各作扁极,令均调平好。用衣羊青毛,缩羊青毛,去兔毫头下二分许。然后合扁,卷令极圆。讫,痛颉[5]之。以所整羊毛中,或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曰“墨池”“承墨”。复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痛颉内管中。宁随毛长者使深,宁小不大,笔之大要也。

合墨法:好醇烟,捣讫,以细绢筛于堈[6]内,筛去草莽,若细沙尘埃。此物至轻微,不宜露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

墨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梣皮汁中。梣,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如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以下鸡子白,去黄,五颗。

更以真朱砂一两,麝香一两,别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杵,杵多益善。

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干。潼溶见风日解碎。重不得过二三两。

墨之大诀如此。宁小不大。

本文节选自《齐民要术·笔墨》,(北魏)贾思勰著。万安伦、都芃据《四部丛刊》本点校。

【导读】

贾思勰(生卒年不详),北魏著名的农学家,他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系统介绍农学的一部杰出著作,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对农业有独到的了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喜欢读书,热爱研究,并且他对于农业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喜欢自己一个人来到农田,对田地的植物进行研究。这也为他撰写《齐民要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年之后,他入朝为官,走上仕途,担任的最高官职为太守。他在为官期间,曾到过河南、河北和山东等地,每到一地,他都会亲自对农业发展进行调查,走访农民,了解农业的具体情况,尤其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技术和农具使用情况,以及是否有适应于当地的新的农业技术,有时也会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因此,他积累了大量关于农业技术和农业工具使用方面的材料,这也为撰写《齐民要术》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中年以后,贾思勰辞去官职,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务农,并向一些老前辈请教农牧业经营的技巧,在故乡开始了农牧业经营,在此期间,掌握了大量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农业生产技术,加上之前为官期间的积累,他在农牧业经营方面做得很好,并将积累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来,从而使得《齐民要术》成为以后农业生产和发展的指导用书。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根据自己在为官期间和中年从事农牧业活动期间积攒的大量农业生产和技术知识,通过汇总、分类和整理,最终在东魏武定二年(554)完成的农业巨著。全书一共10卷92篇,根据农、林、牧、副、渔这五大方面进行分类整理,书的内容极为丰富,记载着农业的方方面面,包括植物如何种植,工具如何使用,生产技术什么水平,如何在农牧业运用生产技术等。因此这是一部中国古代系统而又完整地介绍农牧业知识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也收录一些关于古代笔墨制作和使用的知识,这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中国出版工具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节选《齐民要术》卷九第九十一《笔墨篇》,精简而又细致地描绘出制笔墨的过程。根据《笔方》中记载的内容引出关于笔的制作方法,先用铁梳梳理兔毫及青羊毛,去掉那些杂乱的、不整齐的毛后,痛拍整齐,然后将两种毛各自分开,分别做成扁扁的一排,并且要很薄,这样将下面不整齐的部分截去。之后将兔毫裹在青羊毛上面,卷好捆扎紧紧的,这就做成了笔头的外部。对于笔芯的制作,截取青羊毛的上段,用来裹在笔芯外面,再用兔毫裹在青羊毛外面,使中心齐整,平贴均匀,然后捆扎紧实,装进笔管中,随毛的长度装进更深一些,宁可小些不宜大些。这就是毛笔的制作方法。

书中描绘墨的制作主要是将好烟子捣碎细筛,然后去掉里面的细沙和草屑,制作好烟粉末之后,用五两好胶,浸在梣(江南的一种樊鸡木的皮,即一种特殊的树皮)汁中,再加上五个鸡蛋的蛋白,一两真朱砂、一两麝香,分别捣碎并筛出细末,加在里面,最后捣上三万杵甚至更多,这样才能使制作出来的墨更黑更好。并且在制墨时要特别注意时令,不可过了二月九月,否则制的墨就会败坏,被丢弃。书中还特意强调,制墨时,墨锭不得超过二三两,墨锭宁可小些不宜大些,这是制墨的诀窍所在。《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制造笔墨的过程,可以使我们了解古代人制造笔墨的技术和先人们的智慧,也对我们今天笔墨的制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齐民要术》中关于笔墨制作的技术属于中国出版技术方面的成就,笔墨本身就是古代书写必不可少的工具,除了之前在金石龟甲等硬质载体上使用的刻刀以外,中国古代的书写工具以笔墨使用最为普遍。节选笔墨的制作技术,一方面可以说明中国古代的出版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对中国出版载体演化和出版技术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节选这一部分作为原著选读的原因也是其在中国出版技术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出版载体、出版活动等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李宜飞)

[1] 韦仲将:名诞,字仲将。三国时期魏国人,著名书法家、制墨家。韦诞精通各种字体的书写,对草书、行书等都造诣颇深。但虽为书法家,韦诞并未能留下较为著名的书法作品,反倒是其精湛的制墨技术流传后世,为后人所熟知。大家将韦诞墨、张芝笔、佐伯纸并称为“三绝”。

[2] 髯:一般指胡须,这里意为卷曲,不髯即不卷,顺直。

[3] 茹:一道制笔的工序,将不整齐的毛梳理顺滑。

[4] 讫:完毕,结束。

[5] 颉:作动词时指鸟向上飞,此处为引申义,指压低,类似于“扎”的动作。

[6] 堈(gāng):古代一种盛**的器皿,同“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