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
昔苍颉创业[1],翰墨作用[2],书契[3]兴焉。夫制作上圣[4],立宪[5]者莫先乎笔。详原其所由,究察其成功,铄乎焕乎[6],弗可尚矣[7]!
惟其翰[8]之所生,于季冬[9]之狡兔,性精亟以慓悍,体遄迅以骋步[10],削文竹以为管,加漆丝之缠束,形调抟以直端[11],染玄墨[12]以定色,画乾坤之阴阳,赞宓皇之洪勋,尽五帝之休德,扬****之典文,纪三王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觐[13],传六经而缀百氏兮,建皇极而序彝伦。综人事于晻昧兮[14],赞幽冥于神明。象类多喻,靡施不协。上刚下柔,乾坤位也。新故代谢,四时次也。圆和正直,规矩极也。玄首黄管,天地色也。
本文节选自《笔赋》,(东汉)蔡邕撰。万安伦、杜建君据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子部《初学记》点校。
【导读】
《笔赋》是东汉蔡邕所做的一篇短小精悍的赋。虽仅有250余字,但却介绍了笔的制作要义,笔的制作方法,笔的功用以及笔中蕴含的天地之理。
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郡圉(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曾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
蔡邕早年拒绝朝廷征召,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后遭流放朔方,颠沛流离,于江南避难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多次升迁。封高阳乡侯。董卓被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时年六十岁。
作为东汉末年的著名士族,蔡邕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和书法造诣。他精通音律,才华横溢。除了通经史,善辞赋外,书法精于篆、隶。尤以隶书造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创“飞白”书体,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生平藏书多至万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有文集二十卷,多有佚失。明人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全后汉文》对其著作也多有收录。
这篇《笔赋》中蔡邕写道:昔日仓颉创造文字,使用翰墨,文字由此兴盛。德智超群的圣贤用来创立法则,制定宪法时,都找不到比笔更合适的东西了,详细追查这样的原因,探求其成功的因素。没有比笔更加光鲜焕发的了。
用来制作毛笔的材料,应当是取材于季冬时节的狡兔。它们生性精明迅速,敏捷而迅猛,人一旦靠近就疾驰。取材之后加上漆带进行缠绕收束,把形态调成一团以使一端变直。染上黑红的墨色,书写乾坤阴阳。赞颂宓皇宏大的功勋,叙述五帝的美德。传扬浩浩****的典籍,记录三王的功绩,表彰百官的辛劳。传播六经延续百氏,建立皇帝统治天下的准则,使得伦常有序。梳理人的事务以消除愚昧,赞美幽冥与神灵。一支笔其实预示着很多事物,每个部分都很和谐。笔的上部分刚硬下部分柔和:乾坤之位就是这样;新旧之间交替代谢,四季次序就是如此,(笔的形态)有圆与正和直,规矩的要求就是这样。笔头玄色、笔管黄色,天地的颜色就是这样。
这篇赋除了阐述如何制笔以外,更是写出了笔的作用。其中“扬****之典文”“传六经而辍百氏兮”更是直接表现笔对于出版符号的记录、出版物的传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杜建君)
[1] 苍颉创业;这里指苍颉创造文字。
[2] 翰墨作用:翰墨使用。
[3] 书契:指文字。
[4] 上圣:德智超群的人。
[5] 宪:法则,法规。
[6] 铄乎焕乎:光鲜焕发。
[7] 弗可尚矣:没有超过它的。
[8] 翰:指毛笔。
[9] 季冬:农历十二月。
[10] 性精亟以慓悍,体遄近以骋步:生性精明迅速,敏捷而迅猛,人一旦靠近就疾驰。
[11] 加漆丝之缠束,形调抟以直端:加上漆和带子进行缠绕收束,把形态调成一团以使一端变直。
[12] 玄墨:黑中带红的颜色。
[13] 表八百之肆觐:表彰百官的辛勤。
[14] 晻: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