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
夫《尔雅》者,所以通诂训[1]之指归,叙诗人之兴咏,总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2]者也。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3],学览者之潭奥,擒翰者之华苑[4]也。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
《尔雅》者,盖兴于中古,隆于汉氏,豹鼠既辩,其业亦显。英儒赡闻之士,洪笔丽藻之客,靡不钦玩耽味,为之义训[5]。璞不揆梼昧[6],少而习焉,沈研[7]钻极,二九载矣。虽注者十余,然犹未详备,并多纷谬,有所漏略。是以复缀集异闻,会稡旧说;考方国[8]之语,采谣俗之志;错综樊、孙[9],博关群言;剟[10]其瑕砾,搴其萧稂[11];事有隐滞,援据征之;其所易了,阙而不论;别为音图[12],用祛未寤[13]。辄复拥彗[14]清道,企望尘躅[15]者,以将来君子为亦有涉乎此也。
本文节选自《十三经注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万安伦、杜建君据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点校。
【导读】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两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
西晋末年,郭璞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后任大将军王敦记室参军,因为占卜结果不吉利,劝阻王敦谋反而遇害。王敦之乱平定后,追赠弘农太守。宋徽宗时追封闻喜伯,元顺帝时加封灵应侯。
郭璞曾修习易学以及道教的术数学,是两晋时代最著名的术士之一,传说他擅长许多奇异方术。他喜爱古文、奇字,精通天文、历算、占卜,擅长赋文。他的“游仙诗”闻名于世。曾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等书作注,流传后世。
《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语词的著作,也常被称为中国最早一部词典,是中国古代的典籍——十三经的一种。它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尔雅》是现在已知的我国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雅言、符合雅言,即以雅正规范的语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
《尔雅》应为秦汉间的学者收录先秦、秦汉诸典籍旧文,不断丰富补充编辑而成的。全书共计19篇。《尔雅》保存了中国古代早期丰富的动植物学知识,是后人学习和研究动植物的重要著作。正如郭璞所认为:“若乃可以博物不惑,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者,莫近于《尔雅》。”但是,《尔雅》成书较早,文字古朴,加上长期辗转流传,文字难免脱落有误,早在汉代就已经有不少内容不易被人看懂。因此,在郭璞之前已经有人为《尔雅》作注,如文中提到的孙炎、樊光等。郭璞从小就对《尔雅》感兴趣。他认为旧注“犹未详备,并多纷谬,有所漏略”,于是“缀集异闻,会稡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并参考樊光、孙炎等旧注,对《尔雅》作了新的注解。
郭璞花18年的时间研究和注解《尔雅》,以当时通行的语言名称,解释了古老的动植物名称,并为它注音、作图,使《尔雅》成为历代研究本草的重要参考书。而郭璞开创的动植物图示分类法,也为唐代以后的所有大型本草著作所沿用。
在序中,郭璞写到,《尔雅》这部书,是用来解释圣人的教诲训条,叙述诗人的歌咏、阐述绝妙的离别诗词等。分辨同义但不同形的字、词、句。凡是九流都要涉及,是学习六艺的关键。(通过它可以)学习文豪的深奥,理解学者的文章。(有了它就能)博览群书而不迷惑。能够解释鸟兽草木的名称的,没有比《尔雅》更切近的了。《尔雅》,大致兴起于汉前,兴盛在汉代。在《尔雅》中豹、鼠都能区别,其功用很显赫。博学多闻的人、文采斐然之人,对它精研细摩,甚至为它作注。郭璞从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它。深刻钻研十八年,给它作注十余次,但自己仍然不满意。直到他重新收集各种见闻,汇集旧的说法,考查全国的语言,采集歌谣俗语,博览群书,考订清晰后才对外公布。
作为全书开篇,《尔雅序》是对全书的提纲挈领的总结,它主要阐述了三个方面:一是《尔雅》的大致内容,二是为《尔雅》作注的过程,三是《尔雅》作注的一些方法和当中的不足。
《尔雅序》对于了解《尔雅》一书的内涵要义,所涉内容,编纂方法与过程有着很大的作用。对于了解当时汉字这种出版符号、出版文化及出版活动都有着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杜建君)
[1] 诂训:解释古语,解释圣人的教诲。
[2] 同实而殊号:同义而符号不同。
[3] 钤键:关键。
[4] 擒翰者之华苑:理解学者的文章。
[5] 义训:汉语训诂学术语,指不通过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
[6] 梼(táo)昧:指愚昧无知。
[7] 沈研:亦作“沉研”。
[8] 方国:指全国。
[9] 樊、孙:汉樊光与三国魏孙炎。
[10] 剟:消减,删去。
[11] 搴其萧稂:搴,拔也。萧,蒿也。稂,童粱,莠类也。拔去其萧蒿稂莠。
[12] 音图:注音画图。
[13] 用祛未寤:用来阐释没有开悟的地方。
[14] 彗(huì):扫帚。
[15] 躅(zhú):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