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年摄于酒家门前,前排右二为作者。北京友人在鄱阳湖酒家聚会,看到鄱阳湖三字,想起旧时家乡:“麻石街道半掩门,临河水碧远山青。小巷深处无车马,夜静锣声报时更。”而今已是马路宽阔,高楼林立,难寻当年小城情景。
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是传诵不绝的千古名篇,“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妙处难与君说,的确表明语言的局限性。很多时候有些情景与个人感受很难用语言表达。如果用视觉艺术,通过摄影、绘画,即用平面的、直接用视觉可以观察到的东西表现《月夜过洞庭湖》,可以弥补语言的不足。一张照片、一幅画,可以给予人对月下洞庭的全景式把握,但它不能取代张孝祥词中用语言构筑的美的意境,更无法表达张孝祥写这首词时的个人心境和独特的生活经历与审美感受。
张孝祥以月夜过洞庭湖为背景,玉鉴琼田三万顷,没有洞庭的辽阔,不是月夜,就不可能有此感受;就这点说,必须亲历其境,这与摄影、绘画相同,但词中表达的个人的生活经历,个人的外放谪居,“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俱冰雪”。这是照片和绘画无法表达的,至于“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如此。绘画与照片也要以题目点睛,语言是不可代替的。难与君说本身就是一种难说之说,它强化了对全词意境的整体感受。
语言艺术和视觉艺术各有其妙,但不可能用绘画代替语言,反之亦然。把全部诗词都换成图画绝不可能具有诗词语言的艺术与美学的力量。如果诗配画,从不同角度各用其长,当然会产生新的效果。但一首词如果要依靠配上画才能感染人,肯定不会是上乘之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才能达到各自的境界。
对哲学而言,语言的表达也会受到限制。《道德经》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说明用语言是无法表达永恒不变的常道的,凡可用语言表示的都是可变之道、可变之名。可是,如果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道和名,何以可知,何以得知呢?所以这种前提的必然结论是,道不可传,道不可授。其实在庄子看来岂止道不可授,连经验都是不可传授的,因为语言是有局限的。庄子中以轮扁制作车轮的经验无法传授给儿子的例子,说明圣贤书中所传的都是糟粕。圣贤的真正道理是他自己的个人体悟,是不可能通过文字和语言来传递的。凡以语言和文字留给后世的都是一些糟粕。这种看法给予后起的解释学以极大的活动空间。如果全部哲学都只能是个人的感受、体悟、直觉、顿悟,那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只是供我们发挥个人想象的原材料而不可能是包含真理性的东西。全部文化都化为一个字——“无”。
语言(包括文字)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说,这是语言难以表达的,以及什么言外之意、纸短情长难以尽述之类。可是语言和文字的局限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是不可分的,而不能简单归为语言自身的局限。人类的认识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限定的,因而作为人类认识与交往工具的语言与文字也是有限定的。它不仅不可能表达人类没有认识的东西,即使已经认识的东西要完全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语言的应用是一种艺术,文字的应用更是个人文化素养和水平达到何种高度的标尺。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语言是一种力量。没有语言以及由语言到文字的飞跃,人类社会的存在和进步是不可设想的。文明的积累、文化的传播和传递、人们的交往,没有语言和文字能行吗?即使是各种符号也无非是语言的约定。而且还有一点,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思维,语言是思维的物质载体。没有语言的思维和没有思维的语言一样都是不可想象的。一些哲学家只是强调语言的局限性,而看不到语言的力量,只看到语言难以表达的,而看不到语言能够表达的。这是极其片面的。语言的局限性与其作用相比是次要的。人类能够通过语言相互交流,能够传递世代积累的经验,也就是说人类能生存,就证明语言传达的内容是有效的。
在讨论语言的局限性时,绝不能离开语言与现实的关系。不能就语言论语言。马克思说过,语言是现实的直接表现,无论思想或语言都不能独自组成特殊的王国,它们只是现实生活的表现。人的外在世界是无限的,人的内在世界也是极端复杂多变的。语言不可能完整地把握对象,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对象。可是关键在于,语言确实是把握对象不可缺少的。无论是科学语言、哲学语言还是日常生活语言,都是如此。我们应该提高我们的语言和文字的表现力,既把它作为科学又作为艺术。我们在对经典小说、唐诗宋词中的名篇佳作进行欣赏的同时,会惊叹语言艺术的表现力。可是当今有些所谓行为艺术,摈弃语言,完全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一个人的一生,也许都会有一些当时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终生难忘的感受。1947年中秋的前一天,我与同学从南昌回鄱阳,也有一次月夜过鄱阳湖的经历。真是美极了,但说不出来,也说不清美在何处。但此事总在脑中萦绕。年老时读到前面说的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仿佛有所悟,不自量力,也写过几句不能算诗的诗:
茫茫无际水连天,皓月凌空送归船。
疑是瑶池碎玉镜,波光粼粼满湖面。
六十年没有再过鄱阳湖,此生更没有机会月夜过鄱阳湖。效颦之作,但算是我人生中的一点小小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