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名言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普林斯顿大学恬静而安详的生活,浓浓的文化氛围笼罩下的贵族气息,使其成为美国上层人士青睐的居住地。普林斯顿大学坚持自身优势,不贪大求全,至今没有设立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它被誉为世界“数学之都”,物理学研究也处于一流水平。在坚持传统的同时,普林斯顿大学紧跟文化科技发展的潮流,始终占据着学术的前沿,成为世界各国众多学子理想的求学之所。
文化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存在,虽然你无法看到,但你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并受到它的影响。"当他人在挣扎忍受之时,我却生活在如此平静的环境之中——我几乎都要自惭形秽了。”爱因斯坦这里所指的“平静的环境”就是他长期任教、代表着美国大学教育和科研最高水平的普林斯顿大学。它得益于普林斯顿大学远离城市的小镇恬静风情,系统严格的学术训练和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经过260多年的发展,普林斯顿大学从一所宗教教育机构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直坚守小而精的办学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它崇尚“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一直保持着欧式严谨的教育学风,通过创造一种平静的环境,营造了宽容与自由的氛围。
在普林斯顿大学,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将学校视为自己的事业,与其息息相关、休戚与共。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普林斯顿大学实际上比天堂更适合于我。”普林斯顿大学令人留恋、向往的,不仅是其一流的教学和研究,而且还在于它绝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场所,也不仅仅是一个人文地理环境优裕的栖身之所,而是优雅、纯洁、充实的精神生活领地。
大学教育需要一种文化底蕴,普林斯顿大学远离都市的喧嚣,但并不让人感到寂寞,相反,它却有着强大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不仅美国各地的莘莘学子趋之若鹜,而且世界各地精英才子负笈而至。普林斯顿大学之所以能够群英荟萃、群贤毕至,其根本原因不外乎两条:第一,它有一
流的学术;第二,它有产生一流学术的文化氛围。普林斯顿大学着力打造的“平静的环境”,既是师生安全、舒适的家园,又是师生砥砺学问、怡情养性的舞台。
爱国情怀
在建校初期,普林斯顿大学“标榜对所有信仰一视同仁”,培养思想开通的教士和牧师,而后普林斯顿大学的第六任校长威瑟斯庞的爱国情怀对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1776年,在威瑟斯庞校长的号召下,许多学生积极参加独立战争。在《独立宣言》上签名的56人中,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就有9人,其中包括普林斯顿大学校友、美国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签名人数居各院校之首。在威瑟斯庞校长的任期内,普林斯顿大学培养出了39名众议员,21名参议员,12名州长,10名内阁成员,3名最高法院大法官,1位副总统,1位总统。1787年的立宪大会,55名代表中有9名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5人是威瑟斯庞校长的学生,参会代表也居各院校之首。这使普林斯顿大学获得了“美国革命摇篮”的美誉。大学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成长环境,而且大学所尊崇的教育价值对他们心灵和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189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150周年校庆时,威尔逊教授作了著名的题为“普林斯顿——为国家服务”(Princeton in the Nation's Service)的讲演,他指出:“一所大学能在国家的历史上占一个位置,不是因为其学识,而是因为其服务精神。在我看来,大学如果要正确地服务于国家,那么其所有的课堂都应该有处理各种社会事务的氛围,学校必须成为国家的学校。”
威尔逊重点强调了它的特征是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峥嵘岁月里形成的。这所学院始终是一所“富有使命感的学校”,而且它与革命事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它在服务于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明确地讲,这所学院是通过培养国家领导人的方式来为这个国家服务的。它所培养的是个人的品质和服务的理念。自此,"为国家服务"成为普林斯顿大学的非官方校训之一。1902年10月,威尔逊在他的就职演说中也提到:“学术机构不是为私人服务的,而是为公众服务的。"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普林斯顿大学以开放的胸怀,实践自己服务国家的文化传统。普林斯顿大学与美国联邦政府之间建立了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关系。普林斯顿大学成为政府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中心,特别是基础理论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学校积极支持各院系与美国著名科研机构的合作,并利用校内研究设施开展校内合作,如美国地球流体力学研究院就坐落于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研究院的相当一部分人员担任了地理物理系的客座教授,从而也提高了地球物理等专业的教育水平。
面对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普林斯顿大学秉承其传统,在250周年校庆时进一步发展了其服务国家的教育理念,喊出了“为世界服务”的口号。作为一所著名的世界一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在知识的生产、传播、教学和应用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每年学校都会发表数十项重要科研成果,为社会经济发展与科学文化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给所有的学生都能拥有出国留学的经验提供机会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目标。有两个核心计划是帮助本科生建立国际联系的:留学计划和国际实习计划。研究生和本科生还有有其他国际研究的机会,包括在国外独立研究的机会。普林斯顿大学同样支持对参与国外个人或集体项目感兴趣的学生。2009年秋季开始,探路者“大桥年计划”将挑选部分新生在国外公共服务一年,进一步凸显普林斯顿大学的非官方校训,“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这是把大学人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整体,为实现大学的崇高理想而顽强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严谨的教育学风
普林斯顿大学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学风,让莘莘学子大受教益。严谨治学就是普林斯顿大学精英培育的法则,为了坚持严谨治学的办学态度和教育理念,普林斯顿大学失去了很多,但同样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赞誉和成就。
早在1756年,为了躲避城市的喧嚣和各种**可能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学迁到了环境幽雅,安详静谧的普林斯顿小镇,宁静典雅的小镇风情与日就形成的亲密的师生关系构成了普林斯顿大学浓郁的学府气氛,使它得以免受各种社会风潮的影响,保持了古典教育的严肃风格,20世纪60年代席卷全国的反文化浪潮和70年代兴起的专业主义均未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引起波动,这为在普林斯顿大学进行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研究环境。
普林斯顿大学饱有浓厚的欧式教育学风,这跟英格兰在北美殖民地上的其他学校一样,其在创立之初的宗旨上强调训练学生具备人文和科学的综合素养,而最终教育目的在于透过其特殊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本州及教会引以为傲的学者。至今这项传统仍是校方强调的重点,只是彰显宗教的意味已不复见。毕业校友秉承这一传统,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使普林斯顿大学盛名得以不衰。
虽然欧式恬静严谨的学风深深影响着普林斯顿大学,但在英格兰殖民地上所引发的独立战争,也使普林斯顿一度成为战争要地,学校作为行政大楼的拿苏楼曾在独立战争中数次被英军或独立盟军作为军营及医院的根据点。18世纪,普林斯顿大学在学业方面要求相当严格,极少变通:“学生不在校内上的课,除非经过许可否则不给学分;曾在此执教40余年的埃菲厄斯教授对此深有感触:他退休后应邀到另一著名学府讲授美国政治思想,当按照惯例每周布置一篇报告时,课堂上43名学生一下子跑掉了40人。”
严谨的学风,浓郁的学术气氛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根本,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二者融合于这安逸宁静的乡间小镇所独有的风情中,孕育出了充满着文化的灵性的普林斯顿大学及其独一无二的学府之风,这使得普林斯顿大学在工业的喧嚣与文明的浮躁中依然从容不迫,谨慎的保持着自己的传统与“纯朴”的学风,也积极地创造着自身适应社会,适应发展的未来。正是他们对严谨学风有着更为执着的追求,才使得基础理论学科常年处于全美第一的位置。
普林斯顿大学小百科
研究设备及图书资料是普林斯顿大学另一值得称道之处。全校共有500万以上的藏书300万的微缩片(microfilms),3万多种当代期刊及各项珍贵手稿及文献资料,分别收藏于总图书馆(Firestone Library)及其他22个专业性系院图书馆。葛斯德东方图书馆提供了此地为东方学生慰解乡思的一个好去处,馆藏中除了东亚各国古典及当代学术研究文献外,另有古典及当代小说多册,是学生们课余之暇的好去处。